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要测量一石块的密度.他按以下设计的步骤进行了实验: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V1
              B.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忽略细线的体积),并记下体积V2
              C.将石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到已经调好的天平上测得了石块的质量m.
              (1)由图甲、乙可知,该同学测得石块的体积为    cm3
              (2)如图丙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        .纠正错误后,测得的石块质量为54g,由此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    kg/m3
              (3)按此步骤测得石块的密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4)步骤A中“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 2. 某同学家中有一个如图1所示的紫砂壶,他特想知道紫砂壶的密度,于是将此壶带到学校实验室进行了测量.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    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2)将壶盖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用    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则壶盖的质量是    g;
              (3)测量壶盖的体积时,他发现壶盖放不进量筒,于是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步骤: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壶盖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然后取出壶盖;
              c.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使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壶盖的体积为    cm3
              (4)则该紫砂壶密度是    kg/m3
              (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这个同学测出的紫砂壶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 3. 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则体积是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g/cm3
              (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    
              (5)在步骤C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入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 4. (2016春•秦皇岛期中)老师常讲学物理要贴近生活,于是小红和小敏对她们都喜欢吃的土豆感兴趣了,她们决定用不同的方法测出它的密度.
              (1)实验过程中,小红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天平平衡后,再测量土豆质量时,游码的位置和所用的砝码如图所示,则这块土豆的质量为     g.
              小红将土豆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得这块土豆的体积为230ml,则这块土豆所受的浮力为    N,土豆的密度约为    kg/m3.(g取10N/kg)
              (2)小敏凭土豆虽能沉到水底,但在水里拿土豆时感觉很轻的经验,估计到土豆的密度比水大不了多少.于是从学校借来了一支密度计,并用食盐、水、大茶杯和密度计进行实验,也测出了土豆的密度.她的方法步骤是:    
            • 5. 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如图a所示,小明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
              (2)小明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
              (3)小明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c所示,则矿石的密度ρ=    kg/m3
              (4)若矿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由此判断,用此测量方法测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你判断的依据是    
            • 6. (2016•贵港二模)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颗荔枝的密度(g=10N/kg).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游码至    .天平的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该向    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测荔枝质量时,当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天平平衡,则荔枝的质量为    g.
              (2)测荔枝体积时,小明把自己喝剩的饮料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为30ml,将荔枝放入量筒内的饮料中时,发现荔枝漂浮,此时量筒中液面所对的刻度为46ml,则荔枝所受浮力为    N.小明又用细铁丝将荔枝压入饮料中(如图丙),此时液面所对刻度为    cm3,则所测荔枝的密度为    g/cm3
              (3)当荔枝浸没在饮料中时,发现荔枝上粘有气泡,则测得荔枝的密度值    .(选填“偏小”、“偏大”或“不受影响”).
              (4)如果忽略数据的误差,利用刚才测出的数据也能计算出饮料的密度,请你计算出饮料的密度为    g/cm3(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7. (2016春•姜堰区校级月考)一次实验课上,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下列器材:一架已调节好的天平(无砝码)、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量筒、水、滴管等.要求用上述器材来测定一个合金块的密度.小明同学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两只空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内,把合金块放入左盘烧杯中;
              (2)    ,直至天平平衡;
              (3)将烧杯内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中a图所示);
              (4)用细线拴好合金块,将其放入图a的量筒内,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如图中b图所示);
              (5)记录数据,计算合金块的密度.则①合金块的质量=    g;合金块的体积=     cm3;合金块的密度=    kg/m3.②在读数无误的情况下,小明测出的合金块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产生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8. 小明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一枚奖牌,他想测出这枚奖牌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他先用天平正确测出奖牌的质量,接着他开始测奖牌的体积,但因奖牌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测出体积并算出奖牌的密度.

              问题:(1)该量筒的分度值是    ,测得奖牌体积是    cm3
              (2)按照图乙的方法测出来的奖牌的密度比实际密度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    
              (3)本实验中粗测奖牌体积的方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用到,属于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理想实验法   D.类比法.
            • 9. 小明在实验室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小明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上,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和右盘砝码如图乙所示,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2)小明这种测量方法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明接着又测定某液体密度.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跟液体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象可计算液体的密度为    kg/m3
            • 10. 小芳想测量一只小瓷杯陶瓷的密度.已准备的实验器材有:量筒一只,足量的水,待测小瓷杯(小瓷杯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如图所示. 小芳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请你帮她补充实验方案、并写出小瓷杯 陶瓷密度的表达式.  
              (1)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并记录.  
              (2)将小瓷杯    ,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2,并记录.  
              (3)将小瓷杯    ,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3,并记录.  
              (4)请你利用测量量和ρ写出小瓷杯陶瓷密度的表达式: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