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关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的左端高于右端,则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杠杆水平平衡;
              (2)杠杆平衡后,若在图乙中的B位置挂2个钩码,则应在A位置挂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丙所示,在B位置仍挂2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若此时将弹簧测力计改为向右上方斜拉,要使杠杆仍然保持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 (2016•莘县二模)如图所示,小红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质量相同的钩码.
              (1)在实验过程中,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为了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    个钩码.
              (3)小红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 3. 小华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臂和动力的关系.
              (1)实验中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    
              (2)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每一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了L1与F1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L1为0.6m时,F1    N.
              (3)若A点是动力作用点,OA为动力臂,在图乙中作出力F1的示意图.
            • 4. (2016•杨浦区二模)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试验中,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要控制    相同,需多次改变导体    (选填“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该实验中,需要多次更换导体重复实验,目的是为了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当杠杆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直到杠杆水平平衡.
            • 5.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安装好杠杆,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自身重力的力臂为    
              (2)下表是小红实验得到的数据,据此分析可以发现这次实验不妥之处    
              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1.5103.05
              21.0202.010
              31.0302.015
              (3)实验中,用装置A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杠杆受力不平衡

              (4)若用装置B进行实验,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将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变小/不变).
            • 6.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知道实验该如何操作,更应该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操作.例如李翔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
              (1)李翔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进行实验?老师为了解决李翔提出的问题,让李翔先后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验李翔总结:乙图的实验方案比甲图的实验方案好,理由是    

              (2)李翔解决了疑问后,正确进行了实验,他记录的数据如下:
               试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6 3 4
               2 3 5 5 3
               3 4 4 8 2
              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具体过程及验证结果.    
            • 7.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杠杆的A点挂上一重物,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l使杠杆平衡.
              (2)在杠杆后面安装一个以O为圆心的圆盘,如图甲,再把弹簧测力计从B点移到C点,此时拉力F2 沿图乙中的CD 线的方向(CD是圆O的切线).
              ①画出拉力F2,并画出F2的力臂12
              ②判断:Fl     F2.(选填“>”、“<”或“=,)
            • 8. 小明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杠杆开始所处的状态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每一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了F1与L1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L1为0.1m时,F1    N.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9. 小明是按小组利用有刻度的杠杆和支架,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在实验中:
              (1)将杠杆的中点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往后的实验过程中    (填“能”或“不能”)在调节两侧的平衡螺母;
              (2)小明在实验时,进行了图乙和图丙的操作,杠杆都在水平位置平衡了,小明实验后认为,图乙更方便,原因是:    
              (3)小明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做了三次试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0.520110
              21151.510
              32151.520
              小明做了三次试验而不是一次实验,其目的是    
              (4)实验中,小明用如图丁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个等距)则左侧钩码对杠杆的作用效果,相当于将左侧的三个钩码挂于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 10. (2015秋•连云港期末)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足够多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
              (1)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在    位置平衡.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的左边挂上三个钩码(每个钩码0.5N),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住杠杆,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时,拉力的力臂才是OA,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N.
              (3)我们也可以采用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钩码的方法,俩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如图乙所示,松手后,杠杆    (选填“左”或“右”)端将下降.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应将左侧的钩码    (说出钩码移动的方向及格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