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自已设计的装置\(\rm{(}\)如图装置一\(\rm{)}\)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rm{(1)}\)测量实验需要的具支试管的容积。
              \(\rm{(2)}\)在干燥的具支试管中装入铜粉,塞上橡皮塞。用瘪气球密封试管的支管口。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有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插入橡皮塞中,根据酒精灯高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rm{(3)}\)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
              \(\rm{(4)}\)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在实验室中如何测量该具支试管的容积? ______ 。
              \(\rm{②}\)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 ______ ,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______ 。
              \(\rm{③}\)假设具支试管的容积为\(\rm{50mL}\),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rm{20mL}\),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rm{6mL}\),则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为 ______ \(\rm{mL.}\)由此可得实验结论 ______ 。
              \(\rm{④}\)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a}\)、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rm{b}\)、注射器中预先不留一定体积的气体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rm{c}\)、反应停止试管冷却后,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内。
              \(\rm{⑤}\)若将装置一改成装置二,装置二优点: ______ 。
            • 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rm{(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______ \(\rm{(}\)填序号\(\rm{)}\),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______ 。
              A.蜡烛   \(\rm{B.}\)红磷   \(\rm{C.}\)硫   \(\rm{D.}\)木炭
              \(\rm{(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______ 。
              小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rm{(}\)注:集气瓶容积为\(\rm{100mL)}\)
              组别 \(\rm{1}\) \(\rm{2}\) \(\rm{3}\) \(\rm{4}\) \(\rm{5}\) \(\rm{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rm{/mL}\) \(\rm{20}\) \(\rm{21}\) \(\rm{19}\) \(\rm{20}\) \(\rm{22}\) \(\rm{19}\)
              \(\rm{(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______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______ 。
            • 3.
              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rm{.}\)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rm{.}\)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净容积为\(\rm{146mL}\)的广口瓶\(\rm{.}\)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读数\(\rm{.}\)记录量筒起始和最终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
              读数\(\rm{/mL}\)
              量筒最终
              读数\(\rm{/mL}\)
              所需时间
              \(\rm{/min}\)
              \(\rm{①}\) \(\rm{1g}\)铁粉、\(\rm{0.2g}\)碳和\(\rm{10}\)滴水 \(\rm{100}\) \(\rm{78}\) 约\(\rm{120}\)
              \(\rm{②}\) \(\rm{\lg }\)铁粉、\(\rm{0.2g}\)碳、\(\rm{10}\)滴水和少量\(\rm{NaCl}\) \(\rm{100}\) \(\rm{78}\) 约\(\rm{70}\)
              \(\rm{③}\)
              \(\rm{(1)}\)实验\(\rm{①}\)和\(\rm{②}\)说明\(\rm{NaCl}\)可以 ______  \(\rm{(}\)填“加快”或“减慢”\(\rm{)}\)铁锈蚀的速率.
              \(\rm{(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______  \(\rm{(}\)填“放热”或“吸热”\(\rm{)}\)过程.
              \(\rm{(3)}\)实验后滤纸包中生成的新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______ .
              \(\rm{(4)}\)实验\(\rm{①}\)和\(\rm{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填写实验\(\rm{③}\)的样品组成: ______ .
              \(\rm{(5)}\)小明认为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______ \(\rm{\%(}\)得数保留小数点后\(\rm{3}\)位\(\rm{)}\).
              \(\rm{(6)}\)为进一步验证\(\rm{(5)}\)小题的实验结果,现仅提供:量筒、大烧杯、玻璃棒、水、滤纸包\(\rm{(}\)内含铁粉、碳、水和\(\rm{NaCl)}\),请你帮助小明再设计一个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方案\(\rm{(}\)可画简图表示\(\rm{)}\).
            • 4. 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
              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
              \(\rm{(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
              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rm{(}\)眼、鼻、耳、手\(\rm{)}\)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______,得出的性质是______;
              \(\rm{(2)}\)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
              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
              \(\rm{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rm{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rm{100mL}\):实验后当气球回复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rm{70mL}\),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
              \(\rm{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______、______;
              实验二中,向集满\(\rm{CO_{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rm{(}\)填“\(\rm{ > }\)”或“\(\rm{=}\)”或“\(\rm{ < }\)”\(\rm{)}\)______试管外大气压强;
              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rm{(}\)Ⅰ\(\rm{)}\),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实验\(\rm{(}\)Ⅱ\(\rm{)}\)。在实验\(\rm{(}\)Ⅱ\(\rm{)}\)中溶液变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5. 某同学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得数据如下\(\rm{(}\)导管容积忽略不计,单位是\(\rm{mL)}\):
              集气瓶容积 实验前集气瓶内水的体积 实验前烧杯内水的
              体积
              实验后烧杯内水的
              体积
              \(\rm{250}\) \(\rm{20}\) \(\rm{200}\) \(\rm{165}\)
              \(\rm{(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rm{(2)}\)该实验测得的氧气的含量为______\(\rm{(}\)精确到\(\rm{0.1\%)}\)
              \(\rm{(3)}\)造成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6.

              已知标准状况下,氮气的密度为\(\rm{1.25g/L}\)。氮化硅\(\rm{(}\)化学式为\(\rm{Si_{3}N_{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可用气相沉积法制得,反应原理为:\(\rm{3SiCl_{4}+2N_{2}+6H_{2}=Si_{3}N_{4}+12HCl}\)。现需要制取\(\rm{14g}\)氮化硅,求:

              \(\rm{(1)}\)请根据化学方程计算需要消耗氮气的质量。

              \(\rm{(2)}\)若这些氮气全部来自空气,则需要消耗空气的体积约多少升\(\rm{(}\)精确到\(\rm{0.1L)}\)。

            • 7. 小沛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容积为\(\rm{600mL}\),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rm{100mL}\),实验开始前量筒中水的体积为\(\rm{200mL}\),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水的体积为\(\rm{100mL}\).
              \(\rm{(1)}\)用力将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整个实验过程中,量筒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rm{(4)}\)已知氧气密度为\(\rm{1.4g/L}\),若操作中要尽量消耗完瓶中的氧气,求该集气瓶中含氧气约多少克。\(\rm{(}\)要求写出计算过程\(\rm{)}\)
            • 8.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m{.}\)请你填写有关空格.
              \(\rm{(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rm{.}\)该物质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rm{(2)}\)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_.
              \(\rm{(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rm{ \dfrac {1}{5}}\),这可能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______
              \(\rm{(4)}\)由本实验还可以推测氮气的性质有______\(\rm{(}\)任写一条即可\(\rm{)}\).
              \(\rm{(5)}\)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rm{(}\)填能或否\(\rm{)}\)理由是______.
            • 9. 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rm{(1)A}\)实验结束待集气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rm{ \dfrac {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rm{(}\)填一条即可\(\rm{).}\)
              \(\rm{(2)}\)放置一周后,\(\rm{B}\)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rm{}\)
              \(\rm{(3)C}\)实验产生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rm{}\)
              \(\rm{(4)D}\)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rm{}\)
            • 10. 在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的白磷,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容积为600mL,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100mL,实验开始前量筒中的水体积为200mL,实验结束后量简中水的体积为100mL。
              (1)根据实验结果,测得集气瓶内原有氧气体积是______mL。
              其质量为______克,(已知氧气密度为1.4g/L)
              (2)若有0.124克的白磷充分燃烧,至少需要氧气多少克?
              (3)上述实验中,若燃烧匙中放入0.124克的白磷是否足够?
              说明理由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