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rm{①}\)写出\(\rm{B}\)途径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②}\)途径\(\rm{A}\)、\(\rm{B}\)、\(\rm{C}\)、\(\rm{E}\)、\(\rm{F}\)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属于 ______ 反应;
              \(\rm{③}\) ______ \(\rm{(}\)填序号\(\rm{)}\)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rm{④}\)为了使\(\rm{A}\)、\(\rm{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 ______ .
              \(\rm{⑤}\)根据“绿色化学”理念, ______ \(\rm{(}\)填序号\(\rm{)}\)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 2.
              我市著名的纸面石膏板企业,用热电厂燃烧煤产生的炉渣来生产石膏板。其原理是: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rm{SO_{2}}\),热电厂用“碱\(\rm{→}\)石灰\(\rm{→}\)石膏\(\rm{(CaSO_{4}⋅2H_{2}O)}\)”的方法使烟气脱硫从而生成石膏。

              \(\rm{(1)}\)操作\(\rm{a}\)的名称是 ______ 。
              \(\rm{(2)}\)工业烟气没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 ______ ,会污染、破坏环境。
              \(\rm{(3)}\)写出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 ______ 不同进行分离的。
              \(\rm{(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 ______ 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 3.
              空气、水、食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海水中能提取食盐,则食盐中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______ 。食盐可以配成\(\rm{0.9\%}\)的生理盐水,“\(\rm{0.9\%}\)”表示 ______ 。\(\rm{(}\)选填编号\(\rm{)}\)
              A.每\(\rm{100g}\)水中最多溶解\(\rm{0.9g}\) \(\rm{NaClB.}\)每\(\rm{100g}\)生理盐水中溶解\(\rm{0.9g}\) \(\rm{NaCl}\)
              C.生理盐水中有\(\rm{0.9g}\) \(\rm{NaClD.}\)生理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rm{②}\)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氢气 ______ 不同\(\rm{(}\)选填“溶解性”“沸点”或“熔点”\(\rm{)}\)
              \(\rm{③}\)废气处理有利于治理环境,工业烟气中排放的\(\rm{SO_{2}}\)经过下列转化可以得到化工产品。
              Ⅰ\(\rm{.}\)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将\(\rm{SO_{2}}\)最终转化为 ______ ,写出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Ⅱ\(\rm{.}\)在处理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______ 。
              \(\rm{④}\)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天然水\(\rm{ \overset{{加明矾}}{ \rightarrow}}\)沉降\(\rm{→}\)过滤\(\rm{ \overset{{加氯}}{ \rightarrow}}\)自来水。加氯的作用是 ______ 。明矾的化学式是\(\rm{KAl(SO_{4})_{2}⋅12H_{2}O}\),该物质中含有 ______ 种元素,\(\rm{0.2mol}\)中\(\rm{KAl(SO_{4})_{2}⋅12H_{2}O}\)含有 ______ 个钾微粒。
            • 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如图是空气中一些气体的用途:

              其中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______ (填图中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______ ,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稀有气体的用途除了上图中的用途外还可以用作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2)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8 ˗195.8 ˗183.0 ˗33.35
              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在˗195.8℃<T< ______ ℃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
            • 5.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将蘸有酒精的长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慢倾倒CO2(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______ ______
              (2)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所示),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______ (写化学式).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 6.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由于液态氮气与液态氧气的 ______ 不同,因此 ______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 ______ ,剩余物是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7.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空气是一种 ______ (填物质分类),空气成分中可做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 ______
              (2)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3)人们常将木炭用于烧烤,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原因是 ______
              (4)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8 -195.8 -183.0 -33.35
              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在-195.8℃<T< ______ ℃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______ ℃<T< ______ ℃.
            • 8. 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依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______
              ②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收集装置可选用 ______ (填标号);选择装置A以合适的药品为原料制取氧气时,甲同学还在该装置试管内的导管口处添加了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______ ;甲同学做完实验后,发现试管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 (请写出其中的一条)用E装置收集,是因为 ______ ,当出现 ______ 的现象时,说明氧气集满;用D装置收集,是因为 ______ ,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③实验室制取氧气还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该方法制氧气有许多优点,如: ______ (填序号).
              A.产物无污染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D.生成物只有氧气
              ④检查C装置气密性时,用止水夹夹紧右边的导气管,向分液漏斗内倒入水,打开活塞,若观察到 ______ ,说明气密性好.实验结束,应先撤离C装置中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若不按此操作,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用 ______ 法.
            • 9.
              空气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rm{.}\)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图\(\rm{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rm{(NH_{4}HCO_{3})}\)的流程\(\rm{.}\)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步骤\(\rm{①}\)中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______ 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
              \(\rm{(2)}\)若图中\(\rm{○}\)表示氢原子,\(\rm{●}\)表示氮原子,图\(\rm{1}\)中步骤\(\rm{②}\)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rm{3}\):
              \(\rm{①}\)中属于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rm{②}\)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的个数比为 ______ ,反应类型为 ______ .
              \(\rm{③}\)由上述微观示意图可以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是: ______
              \(\rm{(3)}\)写出步骤\(\rm{③}\)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
              \(\rm{(4)}\)图\(\rm{2}\)是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rm{(}\)填字母\(\rm{)}\).
              A.易溶于水   \(\rm{B.}\)有挥发性   \(\rm{C.}\)受热易分解
              \(\rm{(5)}\)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rm{16\%}\)呢?带着这些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rm{①}\)碱石灰能够吸收\(\rm{H_{2}O}\)和\(\rm{CO_{2}}\),但是不吸收\(\rm{NH_{3}}\).
              \(\rm{②}\)浓硫酸能吸收\(\rm{NH_{3}}\)但是不吸收\(\rm{CO_{2}}\).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图\(\rm{4}\)的实验装置:
              \(\rm{①}\)用\(\rm{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______ .
              \(\rm{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rm{A}\)、\(\rm{B}\)装置,加热,\(\rm{B}\)中的现象是 ______ .
              \(\rm{③}\)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 .
              【含量分析】将装置\(\rm{A}\)、\(\rm{C}\)、\(\rm{D}\)依次连接,加入\(\rm{20g}\)化肥样品,加热至\(\rm{A}\)中固体完全消失.
              她称量装置\(\rm{D}\)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rm{D}\)装置的质量 \(\rm{149g}\)
              实验后\(\rm{D}\)装置的质量 \(\rm{152.4g}\)
              \(\rm{④}\)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 ______ \(\rm{g.}\)
              \(\rm{⑤}\)通过反应的表达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rm{(}\)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rm{)}\),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rm{.(}\)写计算过程\(\rm{)}\)
            • 10. 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将液体空气(约100mL)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烧杯口,小木条立即熄灭;等到烧杯中液体约35mL时,再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烧杯口,发现木条燃烧现象和在空气中一样,并随着烧杯内液面的下降,木条燃烧越来越剧烈.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立即冒出大量气泡”的原因是    ,该变化属于    变化.
              (2)刚开始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烧杯口,木条熄灭,说明开始蒸发出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第二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烧杯口,木条能像在空气中一样正常燃烧,其原因是    ,后来木条燃烧越旺的原因是    
              (3)根据以上现象分析,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    (填“高”或“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