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变化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    ,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
              (2)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
              (3)如图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图中a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    
              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请各举一例实现图中所示的物质变化,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变化b化学方程式         变化c化学方程式    
              变化d化学方程式    
              (4)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物   E.臭氧
              ②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大气中的CO2是不是越少越好?为什么?    
              ③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增强对CO2的吸收,别一个是减少排放.“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序号)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减少使用私加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D.开发新能源,逐渐取缔直接利用化石燃料的历史
              (5)研制和开发不含碳并可工业生产的清洁能源,一直是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目前液氨被人们被为一种潜在的清洁燃料.
              ①在实验室中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常用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下同)在C、D、E 三种装置中,收集氨气应选择      若用装置F 收集氨 气,则应将    (填如图2“c”或”d”)与发生装置相连接.
              ②如图3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开始前,应检查装置A的    ,方法是: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2. 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过程⑦是臭氧层中的臭氧在常温下即可慢慢转化成氧气,写出该转化的符号表达式:    .请从物质的构成角度分析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2)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层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O2,放出CO2.另一层是    
              (3)下列反应没有在循环简图中体现的是    
              A.汽油燃烧   B.动物呼吸
              C.氢气燃烧   D.光合作用
              (4)空气中CO2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请你根据上述循环图说出一条缓解措施:    
            • 3. (2015秋•寿光市期中)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也是学习方法的积累过程.
              (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氧气获得和性质的网络图,请根据题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电解水是实现转化①的途径之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用③转化获得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二氧化碳和氧气相互转化的方法很多.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
              【4】利用氢气作清洁能源,是转化②的反应之一,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 4.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图1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氧气获得和性质的网络图.请根据题图回答有关问题:
              (1)二氧化碳和氧气相互转化的方法很多.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化学兴趣小组对葡萄糖进行研究.
              ①葡萄糖中各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C:H:O=    
              ②某同学称取纯净的葡萄糖,在空气中缓慢加热,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是学生们的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解温度约为300℃,此时分解成C和H2O
              B.葡萄糖受热分解,说明葡萄糖由碳和水组成
              C.在500-600℃时,2.6g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
              D.葡萄糖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有CO、CO2、H2O、H2等.
            • 5.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变化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    ,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
              (2)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
              (3)如图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图中A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    .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请各举一例实现图中所示的物质变化,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变化b化学方程式    ;变化c化学方程式    ;变化d化学方程式    
              (4)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物   E.臭氧
              ②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大气中的CO2是不是越少越好?为什么?    
              ③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增强对CO2的吸收,别一个是减少排放.“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序号).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减少使用私加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D.开发新能源,逐渐取缔直接利用化石燃料的历史
              (5)研制和开发不含碳并可工业生产的清洁能源,一直是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目前液氨被人们被为一种潜在的清洁燃料.
              ①氨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氮气和水,试写出氨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液氨和液氢燃料相比有关数据见下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燃料沸点(℃)燃烧放热(kJ/g)相对分子质量爆炸极限液态密度(g/cm3
              -252.6119.202.04.0%~75.6%0.07
              -33.5018.6517.016%~25%0.61
              A.以氨和氢为燃料时,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B.氨泄漏到空气中比氢气更易发生爆炸
              C.等质量的氨和氢分别燃烧,氢放出的热量多   D.氨的液化比氢容易得多.
              ③在实验室中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常用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下同),在C、D、E三种装置中,收集氨气应选择    ,若用装置F收集氨气,则应将    (填“c”或”d”)与发生装置相连接.
            • 6. 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我们知道,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
              (1)在上面叙述中所说的碳、氧循环是指    的循环.
              A.碳和氧的单质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碳元素和氧元素 D.二氧化碳
              (2)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途径是    
              (3)据统计,大气中每年新增CO2约为185-242亿吨,而其综合利用还不足1亿吨/年,仅考碳的自然循环来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已不可能.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化学家们正想尽办法用化学反应的手段消除二氧化碳.“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③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A.该技术可有效减少碳排放 B.“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纯碱等
              C.能耗大是该技术的一大缺点 D.“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时蒸发结晶和过滤.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