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汽油\(\rm{(}\)主要成分为含有\(\rm{5}\)个\(\rm{-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rm{)}\)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rm{2}\)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rm{(}\)图中\(\rm{a}\)、\(\rm{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rm{c}\)、\(\rm{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rm{)}\)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字母序号\(\rm{)}\)。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rm{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rm{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rm{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rm{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最常见的溶剂,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认真观察\(\rm{c}\)和\(\rm{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rm{c}\)物质的分子式\(\rm{(}\)或化学式\(\rm{)}\) ______ ,依据所学猜测\(\rm{c}\)和\(\rm{d}\)二者是否为相同物质? ______ ;\(\rm{d}\)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rm{4}\)】“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 ______ , ______ \(\rm{(}\)答出两条即可\(\rm{)}\)。
            • 2.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
              \(\rm{(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rm{(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rm{A}\)和 ______ \(\rm{(}\)填字母\(\rm{)}\)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rm{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 ______ \(\rm{(}\)填化学式\(\rm{)}\),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______ 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rm{(4)}\)实验室选用\(\rm{C}\)和\(\rm{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______ \(\rm{(}\)填化学式\(\rm{)}\),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5)}\)装置\(\rm{B}\)、\(\rm{C}\)都可以用来制取\(\rm{(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rm{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______ 。
              \(\rm{(6)}\)有一名同学欲用\(\rm{G}\)装置收集\(\rm{H_{2}}\),则\(\rm{H_{2}}\)应从导管口 ______ 通入。
            • 3.
              \(\rm{(}\)提示:注意催化剂的概念要点\(\rm{)}\)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以下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rm{(}\)过氧化氢溶液\(\rm{)}\)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rm{A}\)仪器名称是 ______ ,此实验中\(\rm{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______ .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______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______
              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以上结论,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______ ,步骤为\(\rm{(1)}\)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rm{(2)}\)完成实验二;
              \(\rm{(3)}\)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 ______ .
              \(\rm{(4)}\)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rm{.}\)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______ .
            • 4.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rm{①}\)装置图中仪器Ⅰ的名称为 ______ 、Ⅱ的名称为 ______ .
              \(\rm{②}\)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______ ,选用\(\rm{D}\)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a.}\)开始加热后,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rm{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rm{c.}\)收集满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rm{d.}\)盖上毛玻璃片的集气瓶瓶口向下放置
              \(\rm{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可以用\(\rm{F}\)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rm{④}\)若用\(\rm{G}\)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______ 进\(\rm{.(}\)选“\(\rm{k_{1}}\)”或“\(\rm{k_{2}}\)”\(\rm{)}\).
              \(\rm{⑤}\)实验室一般用\(\rm{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rm{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rm{B}\)装置来制氧气\(\rm{.}\)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rm{.}\)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对\(\rm{B}\)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是 ______ ;二是 ______ .
            • 5.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试验中,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rm{(1)}\)催化剂\(\rm{MnO_{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rm{30mL10\%}\)的\(\rm{H_{2}0_{2}}\)溶液,采用不同量\(\rm{MnO_{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rm{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rm{(}\)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rm{)}\)
              实验次序 \(\rm{1}\) \(\rm{2}\) \(\rm{3}\) \(\rm{4}\) \(\rm{5}\) \(\rm{6}\) \(\rm{7}\) \(\rm{8}\) \(\rm{9}\) \(\rm{10}\)
              \(\rm{MnO_{2}}\)粉末用\(\rm{(g)}\) \(\rm{0.1}\) \(\rm{0.2}\) \(\rm{0.3}\) \(\rm{0.4}\) \(\rm{0.5}\) \(\rm{0.6}\) \(\rm{0.7}\) \(\rm{0.8}\) \(\rm{0.9}\) \(\rm{1.0}\)
              所用时间\(\rm{(}\)秒\(\rm{)}\) \(\rm{17}\) \(\rm{8}\) \(\rm{7}\) \(\rm{5}\) \(\rm{4}\) \(\rm{3}\) \(\rm{2}\) \(\rm{2}\) \(\rm{2}\) \(\rm{2}\)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rm{MnO_{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 ______ .
              \(\rm{(2)H_{2}O_{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rm{5mL30\%}\)的\(\rm{H_{2}O_{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rm{.}\)记录数据如下:\(\rm{(}\)实验均在\(\rm{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rm{)}\)
              实验次序 \(\rm{1}\) \(\rm{2}\) \(\rm{3}\) \(\rm{4}\) \(\rm{5}\) \(\rm{6}\) \(\rm{7}\) \(\rm{8}\)
              \(\rm{H_{2}O_{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rm{1\%}\) \(\rm{3\%}\) \(\rm{5\%}\) \(\rm{10\%}\) \(\rm{15\%}\) \(\rm{20\%}\) \(\rm{25\%}\) \(\rm{30\%}\)
              \(\rm{MnO_{2}}\)粉末用量\(\rm{(g)}\) \(\rm{0.2}\) \(\rm{0.2}\) \(\rm{0.2}\) \(\rm{0.2}\) \(\rm{0.2}\) \(\rm{0.2}\) \(\rm{0.2}\) \(\rm{0.2}\)
              收集到\(\rm{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rm{(}\)秒\(\rm{)}\) \(\rm{660}\) \(\rm{220}\) \(\rm{205}\) \(\rm{80}\) \(\rm{25}\) \(\rm{9}\) \(\rm{4}\) \(\rm{3}\)
              反应后液体温度\(\rm{(℃)}\) \(\rm{24}\) \(\rm{34}\) \(\rm{39}\) \(\rm{56}\) \(\rm{65}\) \(\rm{67}\) \(\rm{69}\) \(\rm{70}\)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rm{H_{2}O_{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 ______ \(\rm{.}\)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该反应是个 ______ 反应\(\rm{(}\)填“放热”或“吸热”\(\rm{)}\).
              \(\rm{(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 ______ .
            • 6.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rm{a}\) ______ ,\(\rm{b}\) ______ ,\(\rm{c}\) ______ .
              \(\rm{(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选用\(\rm{A}\)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则应从\(\rm{a}\)中加入 ______ ,反应过程中要放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该反应中的 ______ 剂,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该反应类型是 ______ 反应.
              \(\rm{(3)}\)要将二氧化锰和反应后的液体分离开,需要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
              \(\rm{(4)}\)实验室常用\(\rm{B}\)或\(\rm{D}\)装置收集氧气,能用\(\rm{B}\)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 ______ ,用\(\rm{B}\)装置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气泡 ______ 时再开始收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rm{.}\)用\(\rm{D}\)装置收集氧气时,导管要深入到瓶底,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______ ,用该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rm{.}\)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应 ______ \(\rm{(}\)填“正”或“倒”\(\rm{)}\)放在桌面上.
            • 7.
              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四种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rm{(g)}\) \(\rm{2}\) \(\rm{8}\) \(\rm{30}\) \(\rm{50}\)
              反应后的质量\(\rm{(g)}\) \(\rm{20}\) 待测 \(\rm{39}\) \(\rm{23}\)
              \(\rm{(}\)已知甲、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rm{1}\):\(\rm{1)}\)
              \(\rm{(1)}\)表中“待测”值为 ______ 。
              \(\rm{(2)}\)该反应中乙 ______ \(\rm{(}\)填“可能”或“不可能”\(\rm{)}\)是催化剂。
              \(\rm{(3)}\)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 ______ 。
              \(\rm{(4)}\)甲、丙两种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______ 。
            • 8.
              为了研究\(\rm{H_{2}O_{2}}\)分解速率与二氧化锰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在\(\rm{60℃}\)时,取溶质质量分数为\(\rm{3.4\%}\)的\(\rm{H_{2}O_{2}}\)水溶液\(\rm{20mL(}\)密度为\(\rm{1.01g⋅mL^{-1})}\),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搅拌,实验测得\(\rm{H_{2}O_{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rm{(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在\(\rm{10min}\)时甲、乙、丙、丁四次实验中产生\(\rm{O_{2}}\)质量最多的是 ______ 实验\(\rm{(}\)选填“甲”、“乙”、“丙”、丁”\(\rm{)}\);
              \(\rm{(2)}\)通过上述对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rm{(3)20mL(}\)密度为\(\rm{1.01g⋅mL^{-1})}\)溶质质量分数为\(\rm{3.4\%}\)的\(\rm{H_{2}O_{2}}\)的水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 ______
              \(\rm{g(}\)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rm{)}\)。
            • 9.
              “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rm{(1)}\)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
              \(\rm{(2)}\)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字母\(\rm{)}\);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rm{(3)}\)写出水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4)}\)甲醇和乙醇都属于醇类,乙醇的化学式为 ______ ,要证明乙醉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 ;
              \(\rm{(5)}\)“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请举出一种你能做到的事例: ______ 。
            • 10.
              学习了\(\rm{MnO_{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rm{CuO}\)能否起到类似\(\rm{MnO_{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Ⅰ\(\rm{.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rm{.CuO}\)参与反应产生\(\rm{O_{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rm{.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______ .
              【实验】用天平称量\(\rm{0.2gCuO}\),取\(\rm{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rm{(1)}\)填写下表:
              步骤\(\rm{③}\)现象 步骤\(\rm{⑥}\)结果 步骤\(\rm{⑦}\)现象 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__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且
              ___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rm{(2)}\)步骤\(\rm{①}\)的目的是 ______ .
              \(\rm{(3)}\)步骤\(\rm{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rm{(}\)带铁圈\(\rm{)}\)、漏斗、烧杯、 ______ .
              \(\rm{(4)}\)过氧化氢能被\(\rm{CuO}\)催化分解放出\(\rm{O_{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