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快慢,及所发生的现象等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及反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rm{.}\)请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各举一例进行说明
              \(\rm{(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度.
              \(\rm{(2)}\)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 2.
              学习了\(\rm{MnO_{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rm{CuO}\)能否起到类似\(\rm{MnO_{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Ⅰ\(\rm{.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rm{.CuO}\)参与反应产生\(\rm{O_{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rm{.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rm{0.2g}\) \(\rm{CuO}\),取\(\rm{5mL}\) \(\rm{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rm{(1)}\)填写下表:
              步骤\(\rm{③}\)现象 步骤\(\rm{⑥}\)结果 步骤\(\rm{⑦}\)现象 结论

              ___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__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___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rm{(2)}\)步骤\(\rm{①}\)的目的是 ______ .
              \(\rm{(3)}\)过氧化氢能被\(\rm{CuO}\)催化分解放出\(\rm{O_{2}}\)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
              【猜想】Ⅲ、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 3.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rm{H_{2}O_{2}}\) 生成\(\rm{O_{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rm{H_{2}O_{2}}\) 生成\(\rm{O_{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rm{H_{2}O_{2}}\) 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rm{MnO_{2}}\) 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rm{(}\)相同体积\(\rm{)O_{2}}\)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rm{A}\)仪器名称是 ______ ,此实验中\(\rm{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______ 。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rm{1}\) \(\rm{2}\)
              反应物 \(\rm{5\%H_{2}O_{2}}\) \(\rm{5\%H_{2}O_{2}}\)
              催化剂 \(\rm{1g}\) 水泥块 \(\rm{1gMnO_{2}}\)
              时间 \(\rm{165}\)秒 \(\rm{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反思】\(\rm{H_{2}O_{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rm{MnO_{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rm{MnO_{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______ 是否改变。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rm{H_{2}O_{2}}\) 生成\(\rm{O_{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rm{(}\)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rm{H_{2}O_{2}}\) 生成\(\rm{O_{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rm{)}\)
              【假设】 ______ 。
              【实验方案】 ______ 。
            • 4.

              在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时,有下列两种操作方法:

                  操作\(\rm{①}\):把二氧化锰慢慢加入装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操作\(\rm{②}\):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两种操作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其中,能控制反应速度,得到平稳的氧气流的是________

                  \(\rm{(2)}\)由实验可知:二氧化锰能________\(\rm{(}\)填“加快”或“减慢”\(\rm{)}\)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

                  \(\rm{(3)}\)操作\(\rm{①}\)中,当反应停止后,往试管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__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继续进行。把反应前后的二氧化锰的质量进行对比,发现质量________\(\rm{(}\)填“有”或“没有”\(\rm{)}\)发生改变。把试管中的固体取出,然后再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__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起催化作用。

            • 5.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rm{(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rm{b}\) ______ .
              \(\rm{(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rm{(}\)填序号\(\rm{)}\),其中二氧化锰起 ______ 作用.
              \(\rm{(3)}\)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
              \(\rm{(4)}\)用\(\rm{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______ ;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 6.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用下图甲所示装置加热质量分数为\(\rm{10\%H_{2}O_{2}}\)溶液制\(\rm{O_{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木条不复燃.
              【猜想】同学们经过认真分析,猜想其可能的原因根据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第一组同学认为:______第二组同学认为:______.
              【实验验证】各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结合猜想制定了每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rm{(1)}\)第一组同学用图甲装置,加热质量分数为\(\rm{15\%}\)的\(\rm{H_{2}O_{2}}\)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rm{O_{2}}\),木条不复燃.
              \(\rm{(2)}\)第二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rm{(}\)见图乙\(\rm{).}\)用\(\rm{10\%}\)的\(\rm{H_{2}O_{2}}\)溶液进行实验,木条复燃\(\rm{.}\)使用该装置
              在停止加热时,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在实验基础上,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
              \(\rm{(1)}\)第一组同学认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rm{.}\)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说法\(\rm{(}\)填“是”或“否”\(\rm{)}\)______.
              \(\rm{(2)}\)第二组同学的实验验证了他们猜想的正确性.
              经过进一步实验探究,同学们最终选择在常温下向\(\rm{H_{2}O_{2}}\)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粉末来制\(\rm{O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 7. 根据下列仪器或物品,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rm{a}\)______,\(\rm{b}\)______.
              \(\rm{②}\)设计一套随开随制,随关随停制\(\rm{CO_{2}}\)气体的发生装置\(\rm{(}\)不考虑夹持或支撑仪器,下同\(\rm{).}\)应选用的有关仪器\(\rm{(}\)或物品\(\rm{)}\)的编号是______\(\rm{.}\)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rm{CO_{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rm{③}\)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还需控制反应速度,应选用的仪器编号是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 8. 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rm{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rm{(}\)如图乙\(\rm{)}\)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rm{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rm{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rm{④}\)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 9.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是吸热还是放热,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若出现导管中红墨水液面左管降低右管升高,则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______ (填序号).
              A.NH4N03固体    B.浓硫酸     C.NaOH固体     D.CaC03固体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______ ,要从充分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分离出氯化钾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 ______
              (3)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得知,金属钠着火不能用C02灭火.他们想知道,Na与C02反应究竟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提出猜想】

              Ⅰ.4Na+C022Na2O+C
              Ⅱ.4Na+3C022Na2C03+C   
              Ⅲ.2Na+2C02Na2O+2CO
              溶液检验:PdCl2+CO+H20═Pd(黑色)↓+2HCl+C02
              【实验操究】该小组成员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
              【分析讨论】①装置A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备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为使制备CO2的反应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所选装置应是图3中的 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装置C的作用是 ______
              ③经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好药品使A中产生CO2,必须待装置E中出现 ______ 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其目的是 ______
              【实验结论】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D中的硬质玻璃管内残留白色固体,装置F中产生黑色沉淀,则猜想 ______ 是正确的.
            • 10.
              如图所示是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做催化剂的过程:
              \(\rm{(1)}\)实验\(\rm{①}\)中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 ______ ;
              \(\rm{(2)}\)实验\(\rm{②}\)中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 ______ ;
              \(\rm{(3)}\)实验\(\rm{③}\)中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 ______ ;
              \(\rm{(4)}\)在实验\(\rm{③}\)中,等试管内无气泡冒出时,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现 ______ ,说明在该过程中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 ______ \(\rm{(}\)填“改变”或“不变”\(\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