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30%双氧水的质量(g) 加入的水的体积(mL)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对间(s)
              1 10 40 5 200
              2 20 30 5 100
              3 30 20 ______ 67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②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______ g.
              ③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______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同学们分析原因后,采用了 ______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 2. 同学们应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
              序号 主要实验步骤 装置内压强-时间图象


              1
              ①1号抽滤瓶中不加任何试剂,
              2号抽滤瓶中加入0.2gMnO2粉末,
              3号抽滤瓶中加入0.2gFeCl3粉末.
              ②用三支分液漏斗分别加入15mL4%的H2O2溶液.


              2
              ①三个抽滤瓶中分别加入0.2g FeCl3粉末.
              ②分别用1号分液漏斗加入15mL2%的H2O2溶液;用2号分液漏斗加入15mL4%的H2O2溶液;用3号分液漏斗加入15mL6%的H2O2溶液.



              3
              ①三个抽滤瓶中分别加入0.2g FeCl3粉末,分别放入装有10℃、20℃、40℃水的水槽中.
              ②用三支分液漏斗分别加入15mL4%的H2O2溶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2号抽滤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某同学得到“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的结论,他的依据是 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得到: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 ______
              【反思与评价】
              (4)经过多次实验,有的同学对比实验1的3号瓶、实验2的2号瓶中同为40s时的气体压强,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3.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A.将3.0g KClO3与1.0g MnO2均匀混合加热
              B.将x g KClO3与1.0g CuO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B中x值应取 ______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②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50.0g 1% 0.1g 9mL
              50.0g 2% 0.1g 16mL
              50.0g 4% 0.1g 31mL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图1中的 ______ (填编号).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______ 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丙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 ______ 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 4. 如图1的A~F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______
              (2)可通过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______ ;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3)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如果利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______  端通入(填“b”或“c”);用C装置代替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其主要优点是 ______
              (4)查阅资料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无色硝酸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反应生成的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 ______ ,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浓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硝酸与铜片接触,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是: ______
              ③上述实验完成后,须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 ______
            • 5.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A中若红磷用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    (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图B中实验运用了    的研究方法,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    均不改变.
              (3)图C中反应后天平示数减小,有人说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的观点是    
              (4)图D是探究铁锈蚀的条件的实验装置,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该实验可以说明铁的锈也需要    
              (5)图E中的不足之处是    
            • 6. 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仔细观察A图,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    
              (2)图B和C是探究FeCl3和CuSO4对H2O2分解效果的实验,可通过观察    (现象),判断两者的催化效果.
              (3)要证明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你认为用    (填“D”或“E”)装置,操作方法效果更好.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4)若要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使用,最好用排水法收集.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5)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同学提出: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是多少?
              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出的结论是: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应在30%~50%之间.
              这时小陆同学又提出:能否使实验数据更加具体和准确些?小组同学又略经讨论,进行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1号瓶
              (收集34%的氧气)
              2号瓶
              (收集35%的氧气)
              3号瓶
              (收集36%的氧气)
              4号瓶
              (收集37%的氧气)

              不复燃

              不复燃,但很亮

              很亮,复燃

              立即复燃
              这时,小张同学脱口而出:“氧气约占36%时就是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最低体积分数”,而其他同学立即反对,你认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    (实验数据均取整数).
            • 7. 化学反应速率、现象等与很多因素有关,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说明了什么问题?
            • 8. (2014•哈尔滨校级三模)某中学理化兴趣小组,为将制氧气和物理压强知识结合,设计了如下趣味实验装置,将无色液体从长颈漏斗注入装置.
              (1)你认为蓝色溶液B和无色溶液A分别是    
              (2)弹簧夹没打开之前左侧装置中发生的现象    
              (3)打开弹簧夹后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请用理化知识    
            • 9. (2012•杭州一模)(1)为了探究酶的催化化作用,小王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毫升淀粉溶液,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毫升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振荡两支试管.在接下来的下面三步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    
              ①往两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
              ②将两试管下半部浸在35℃左右的温水中;
              ③等待5min
              (2)若要进一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试管丙和甲对比,丙试管内应先后加入    
              ①小麦淀粉酶滤液;②一滴碘液;③2-3亳升淀粉溶液;④适量的NaOH或HCl.
            • 10. Ⅰ.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
              (1)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农业上常配制溶液作为    肥(填“氮磷钾”)使用.配制100g 10%的硝酸铵溶液,用量筒量取    mL水,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    (任写一种仪器)等.
              (2)硝酸铵的摩尔质量为    ;1mol硝酸铵中含    mol氢原子.
              Ⅱ.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上图所示的3个实验,A和B中水发生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从微观视角分析)    ; 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    和吸附.B中反应为:2H2O
              通电
              2H2↑+O2↑,该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你的理解是    (任写一点),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的微观示意图为    (填下图中字母编号).
              物质 B C D  
              微观示意图      
              (2)矿泉水、蒸馏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加少量水,则反应立即剧烈进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此时水的作用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