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rm{(1)}\)图中仪器\(\rm{a}\)的名称是 ______ ;
              \(\rm{(2)}\)使用\(\rm{A}\)装置制氧气,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甲同学选用装置\(\rm{BED}\)的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其中\(\rm{E}\)中盛放的是 ______ ,乙同学认为用装置\(\rm{C}\)代替\(\rm{B}\)更好,理由是 ______ 。
            • 2.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rm{.}\)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rm{(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变化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 ______ ,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______  的运动引起的.
              \(\rm{(2)}\)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______ 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______   组成的.
              \(\rm{(3)}\)如图\(\rm{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rm{①}\)图中\(\rm{a}\)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 ______ .
              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②}\)请各举一例实现图中所示的物质变化,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变化\(\rm{b}\)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变化\(\rm{c}\)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变化\(\rm{d}\)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4)}\)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rm{3.1\%}\)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rm{3\%}\)左右和\(\rm{5\%}\)左右\(\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二氧化碳  \(\rm{B.}\)二氧化硫    \(\rm{C.}\)氮氧化物    \(\rm{D.}\)可吸入颗粒物   \(\rm{E.}\)臭氧
              \(\rm{②}\)大气中的\(\rm{CO_{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
              大气中的\(\rm{CO_{2}}\)是不是越少越好?为什么? ______
              \(\rm{③}\)人类降低空气中\(\rm{CO_{2}}\)含量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增强对\(\rm{CO_{2}}\)的吸收,别一个是减少排放\(\rm{.}\)“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rm{.}\)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rm{QQ}\)”能够升级,长期把“\(\rm{QQ}\)”挂在线上
              C.减少使用私加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D.开发新能源,逐渐取缔直接利用化石燃料的历史
              \(\rm{(5)}\)研制和开发不含碳并可工业生产的清洁能源,一直是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目前液氨被人们被为一种潜在的清洁燃料.
              \(\rm{①}\)在实验室中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常用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rm{.}\)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 ______ \(\rm{(}\)填字母序号,下同\(\rm{)}\)在\(\rm{C}\)、\(\rm{D}\)、\(\rm{E}\) 三种装置中,收集氨气应选择 ______   若用装置\(\rm{F}\) 收集氨 气,则应将 ______ \(\rm{(}\)填如图\(\rm{2}\)“\(\rm{c}\)”或”\(\rm{d}\)”\(\rm{)}\)与发生装置相连接.
              \(\rm{②}\)如图\(\rm{3}\)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开始前,应检查装置\(\rm{A}\)的 ______ ,方法是: ______
              装置\(\rm{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rm{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rm{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rm{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______ 的性质\(\rm{.}\)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______ .
            • 3.
              实验室常用图\(\rm{1}\)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1)}\)仪器\(\rm{a}\)的名称是 ______ .
              \(\rm{(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rm{(}\)填字母序号\(\rm{).}\)若改用图\(\rm{2}\)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______ 进\(\rm{(}\)填“\(\rm{a}\)”或“\(\rm{b}\)”\(\rm{)}\).
              \(\rm{(3)}\)小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rm{.}\)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
              【作出猜想】\(\rm{A.}\)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rm{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rm{HCl}\)气体.
              【实验探究】
              \(\rm{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rm{.}\)于是排除了猜想\(\rm{A}\),你认为排除猜想\(\rm{A}\)的理由是 ______ .
              \(\rm{②}\)小明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rm{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rm{.}\)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如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rm{AgNO_{3}}\)溶液中 ______ 气体中有\(\rm{HCl}\)
              【查阅资料】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rm{Na_{2}CO_{3}+CO_{2}+H_{2}O═2NaHCO_{3}}\)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 \(\rm{(}\)填字母\(\rm{)}\).
            • 4.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气体制备、收集或净化的多种功能装置.
              \(\rm{(1)}\)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rm{Y}\)是黑色粉末,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若用装满水的乙装置收集氧气,\(\rm{A}\)端应与 ______ \(\rm{(}\)填“\(\rm{B}\)”或“\(\rm{C}\)”\(\rm{)}\) 端相连.
              \(\rm{(2)}\)若制备的气体是\(\rm{CO_{2}}\),则试剂\(\rm{X}\)常用 ______ ,\(\rm{Y}\)是 ______ ,用甲、乙两装置组成发生、净化、收集\(\rm{CO_{2}}\)气体的装置\(\rm{.}\)若乙中放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 5.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如图\(\rm{1}\),回答有关问题.

              \(\rm{(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rm{a}\) ______ 、\(\rm{b}\) ______
              \(\rm{(2)}\)若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rm{.}\)实验室用\(\rm{B}\)装置制取干燥的氧气,还应选用\(\rm{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______ \(\rm{(}\)填试剂的名称\(\rm{)}\).
              \(\rm{(3)}\)若用\(\rm{C}\)来制取二氧化碳,则多孔隔板上应该放 ______ \(\rm{(}\)填药品的名称\(\rm{)}\),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若用\(\rm{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rm{(4)}\)老师为同学们做如下实验:\(\rm{A}\)装置的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rm{1}\):\(\rm{1}\)的氮气和气体\(\rm{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rm{b}\);\(\rm{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如图\(\rm{2}\);\(\rm{C}\)装置中盛有适量的铁钉;\(\rm{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实验步骤如下:关闭活塞\(\rm{K_{1}}\)、\(\rm{K_{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rm{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rm{K_{1}}\),看到\(\rm{B}\)中溶液进入\(\rm{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rm{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rm{.}\)一段时间后,再打开\(\rm{K_{2}}\),观察到\(\rm{D}\)中液体进入\(\rm{C}\)中.
              请回答:
              若\(\rm{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rm{b}\)是 ______  溶液\(\rm{(}\)填化学式\(\rm{)}\);若\(\rm{b}\)是水,则气体\(\rm{a}\)可能是 ______  \(\rm{(}\)填化学式\(\rm{).}\)装置\(\rm{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 .
            • 6. 新的一年,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下面是《气体制取与收集》学习的课堂片段:
              【自主学习】仿照氧气制取的学习和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阅读课本,老师提供了几组药品,让同学们交流并选出适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组.
              【合作交流】围绕以上问题,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交流,下面是老师从第二小组同学交流中听到的各位学生的发言:
              1号:碳酸盐用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为什么不用纯碱(碳酸钠)呢?
              3号:碳酸钠是粉未状的,反应的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2号:同意3号同学的说法,那我们把碳酸钠压制成块状可以吗?
              各位都在思考,问题未能解决.
              【展示释疑】通过各个小组的展示,大家明白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
              实际实验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
              请你帮助二组学生解决2号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验室把碳酸钠压制成块状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代替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能力提升】某小组想测定所用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了2g的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g1.5g
              第二次加入5g1.0g
              第三次加入5g0.5g
              第四次加入5g0.3g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    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求检测过程中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