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能源和环境问题关系到我们切身利益,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形成酸雨
              B.大力推广氢能源-开发新能源
              C.化肥合理施用-防止水体污染
              D.塑料袋重复使用-防止白色污染
            • 2. “归纳和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CO和CO2的比较正确的是(  )
              A.性质:都不能溶于水,但CO能燃烧CO2不能
              B.组成:都由C和O两种元素组成,但CO比CO2少一个氧元素
              C.危害:都有毒性,CO2还能造成温室效应
              D.用途:CO能作燃料,也能冶炼金属;CO2能灭火也能用于光合作用
            • 3. 下面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风力发电
              B.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物质--二氧化碳
              D.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废弃塑料难降解
            • 4.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CO和CO2的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C.CO有毒,在房间内放置一盆水,可以防止CO中毒
              D.CO2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B.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工业盐NaNO2有咸味,也可以用来食品调味
              D.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缓解粮食危机
            • 6. 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对于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以下是某同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通常酸的溶液pH<7,碱的溶液pH>7,但是盐的溶液pH不一定等于7
              C.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 7.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A.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其具有酸性
              B.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过量排放CO2引起的,对人类有弊无利
              C.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通过化合反应相互转化
              D.C和CO都能与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且在反应中都作还原剂
            • 8.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废旧电池埋入土中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C.为缓解温室效应,应倡导“低碳生活”
              D.煤脱硫、利用清洁能源是预防 酸雨的有效措施
            • 9. 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钢铁不容易生锈;④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⑤火星环境适宜人类居住.你认为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 10. 缓解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
              A.生活垃圾直接焚烧处理
              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等新兴能源
              D.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数量过快增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