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表示的是水的两种变化,请从宏观和微观\(\rm{(}\)原子和分子的观点\(\rm{)}\)两个角度描述它们的变化过程.
              \(\rm{(1)}\)水的沸腾:宏观: ______ 微观: ______
              \(\rm{(2)}\)电解水:宏观: ______ 微观: ______ .
            • 2.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 ______ .
              \(\rm{(2)}\)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 ______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 ______ ,每 ______ 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 3.
              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
              \(\rm{①}\)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rm{a}\)、\(\rm{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 ______ 和 ______ ,体积比约为 ______ .
              \(\rm{②}\)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______ 组成的.
              \(\rm{③}\)从构成上讲,水分子是由 ______ 和 ______ 构成的
              \(\rm{④}\)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rm{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rm{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rm{⑤}\)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此反应属于 ______ 反应\(\rm{(}\)填反应类型\(\rm{)}\)
            • 4.
              水是生命之源.
              \(\rm{①}\)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 ______ 、过滤水中的杂质.
              \(\rm{②}\)生活中常用 ______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rm{③}\)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______ ,
              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
            • 5.
              如图\(\rm{(}\)Ⅰ\(\rm{)}\)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rm{(}\)Ⅱ\(\rm{)}\)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rm{(}\)甲管生成气体\(\rm{A}\)、乙管生成气体\(\rm{B)}\)

              \(\rm{①}\)图中\(\rm{a}\)、\(\rm{b}\)两极分别是电源的 ______ 和 ______ 极\(\rm{.}\)
              \(\rm{②}\)气体\(\rm{B}\)可以用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是 ______ ,说明气体\(\rm{B}\)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
              \(\rm{③0~8min}\),甲、乙两个量筒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______ .
            • 6.
              据图回答:
              认真观察\(\rm{A}\)、\(\rm{B}\)两装置,写出\(\rm{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rm{A}\)装置和\(\rm{B}\)装置在试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 ______ .
            • 7.
              近两年来,我国西南、北方、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rm{.}\)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rm{(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 ______ 、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rm{(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 ______ 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 ______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rm{(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rm{1}\):\(\rm{2}\),经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rm{.}\)得出水是由 ______ 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
              \(\rm{(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rm{.}\)”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______ .
            • 8.
              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rm{(1)}\)图\(\rm{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______ ;图\(\rm{2}\)为蒸馏装置,海水分别经图\(\rm{2}\)与图\(\rm{1}\)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 ______ .
              \(\rm{(2)}\)图\(\rm{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分别为 ______ 、 ______ .
              \(\rm{(3)}\)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分别为 ______ 、 ______ ;水和双氧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______ .
            • 9.
              用“\(\rm{ > }\)”、“\(\rm{ < }\)”或“\(\rm{=}\)”号填空.
              \(\rm{(1)}\)在原子中:质子数 ______ 核电荷数 ______ 核外电子数.
              \(\rm{(2)}\)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______ 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
              \(\rm{(3)}\)同一化合物中正价总数的绝对值 ______ 负价总数的绝对值.
              \(\rm{(4)}\)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体积 ______ 在同状态下生成氧气的体积.
              \(\rm{(5)}\)一个\(\rm{H_{2}O}\)分子中所含的电子数 ______ 一个\(\rm{CH_{4}}\)分子中所含的电子数.
            • 10.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rm{.}\)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rm{(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 ______ ,并汇集到试管上端\(\rm{.}\)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______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______ \(\rm{.}\)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
              \(\rm{(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______
              \(\rm{(3)}\)通电后水发生 ______ 变化,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
              \(\rm{(4)}\)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rm{NaOH}\)溶液,测得了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阳、阴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rm{/}\)分钟 \(\rm{1}\) \(\rm{2}\) \(\rm{3}\) \(\rm{4}\) \(\rm{5}\) \(\rm{6}\) \(\rm{7}\) \(\rm{8}\) \(\rm{9}\) \(\rm{10}\)
              阴极生成气体体积\(\rm{(cm^{3})}\) \(\rm{6}\) \(\rm{12}\) \(\rm{20}\) \(\rm{29}\) \(\rm{39}\) \(\rm{49}\) \(\rm{55}\) \(\rm{65}\) \(\rm{75}\) \(\rm{85}\)
              阳极生成气体体积\(\rm{(cm^{3})}\) \(\rm{2}\) \(\rm{4}\) \(\rm{7}\) \(\rm{11}\) \(\rm{16}\) \(\rm{21}\) \(\rm{26}\) \(\rm{31}\) \(\rm{36}\) \(\rm{41}\)
              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rm{1~6}\)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rm{2}\):\(\rm{l}\),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从第\(\rm{7}\)分钟开始,每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rm{2}\):\(\rm{l}\),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