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剂有碳酸钙粉末.用含碳酸钙90%的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得碳酸钙粉末(杂质不参与反应),生产流程如下:

              ①氧化钙的俗名是______.
              ②石灰乳属于______.
              A.悬浊液      B.乳浊液         C.溶液
              ③步骤 II包含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④请写出上述流程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⑤理论上得到碳酸钙质量______(选填“>”“<”或“=”)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⑥上述过程中如产生9mol二氧化碳,则消耗该石灰石的质量为多少g?(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2.
              漂白粉常用作棉、麻,纸浆。丝纤维织物的漂白,饮用水、游泳池水等的杀菌和消毒等。它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rm{[Ca(ClO)_{2}]}\),易溶于水。如图为制取漂白粉的工业流程简图:

              【提示】次氯酸钙在\(\rm{100℃}\)时就会发生分解反应。
              \(\rm{(1)}\)饱和的食盐水属于 ______ \(\rm{(}\)填“溶液“或“乳浊液”\(\rm{)}\)。
              \(\rm{(2)}\)次氯酸钙\(\rm{[Ca(ClO)_{2}]}\)中氯的化合价为 ______ 价。
              \(\rm{(3)}\)写出步骤Ⅲ中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该反应会 ______ \(\rm{(}\)填“放出”或“吸收”\(\rm{)}\) 热量。
              \(\rm{(4)}\)物质\(\rm{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______ \(\rm{(}\)写元素符号\(\rm{)}\),
              \(\rm{(5)}\)步驟\(\rm{V}\)中进行低温蒸干的原因是 ______ 。
            • 3.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rm{(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它属于 ______ \(\rm{(}\)填纯净物或混合物\(\rm{)}\).
              \(\rm{(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______ ,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植物油   \(\rm{B.}\)蔗糖    \(\rm{C.}\)粉笔灰
              \(\rm{(3)}\)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溶于水后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 ______ \(\rm{.(}\)写出一种物质即可\(\rm{)}\)
            • 4. 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rm{A}\)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rm{2}\)种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生产流程】

              【相关资料】
              \(\rm{a.}\)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rm{CO_{2}+Ca(OH)_{2}=CaCO_{3}↓+H_{2}O}\),\(\rm{CaCO_{3}+H_{2}O+CO_{2}=Ca(HCO_{3})_{2}}\);
              \(\rm{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rm{Ca(HCO_{3})_{2} \dfrac { \overset{\;{加热}\;}{ -}}{\;}}\) \(\rm{CaCO_{3}↓+H_{2}O+CO_{2}↑}\);
              \(\rm{c.}\)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
              【问题讨论】
              \(\rm{(1)}\)小王主张用流程\(\rm{①}\)、\(\rm{②}\)、\(\rm{④}\)和操作Ⅱ的设计。请写出反应\(\rm{①}\)和\(\rm{④}\)的化学方程式:
              \(\rm{①}\)______;\(\rm{④}\)______;
              操作Ⅱ包括搅拌和______、洗涤、烘干等工序;该流程中,通过反应\(\rm{④}\)可回收副产品______。
              \(\rm{(2)}\)小李认为流程\(\rm{①}\)、\(\rm{②}\)、\(\rm{③}\)和操作\(\rm{I}\)比小王的主张更好,理由是:______;
              \(\rm{(3)}\)制轻质碳酸钙时,\(\rm{D}\)为______\(\rm{(}\)选填“悬浊液”或“溶液”\(\rm{)}\),理由是:______。
              \(\rm{(4)}\)小李认为得到的产品中可能含有杂质\(\rm{Ca(HCO_{3})_{2}}\),所以操作Ⅰ包括搅拌、______和过滤、烘干等工序,以提高产率。
              【产品含量测定】\(\rm{CaCO_{3}}\)含量的测定:取\(\rm{20.0g}\)产品,研成粉状后,按图进行实验。

              \(\rm{(5)}\)实验步骤:
              \(\rm{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rm{②}\)打开弹簧夹\(\rm{C}\),在\(\rm{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rm{③}\)称量\(\rm{F}\)的质量;   \(\rm{④}\)关闭弹簧夹\(\rm{C}\),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直至\(\rm{D}\)中无气泡冒出;
              \(\rm{⑤}\)打开弹簧夹\(\rm{C}\),再次缓缓通一段时间空气;\(\rm{⑥}\)称量\(\rm{F}\)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rm{8.7g.(6)}\)问题探究
              \(\rm{①}\)产品研成粉的目的______;
              \(\rm{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rm{G}\)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rm{③}\)若没有\(\rm{E}\)装置,则测定的\(\rm{CaCO_{3}}\)的质量分数会______\(\rm{(}\)填“偏大”、“偏小”、“不变”\(\rm{)}\)。
              称量\(\rm{F}\)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rm{8.7g}\),可求得产品中\(\rm{CaCO_{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rm{\%}\)。
              【总结反思】
              某同学设计上述实验方案测定牙膏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向一定量牙膏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测定生成\(\rm{CO_{2}}\)的质量,据此计算牙膏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李同学认为即使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上述测定的结果仍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
            • 5.

              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rm{(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rm{)}\)。

                  \(\rm{a.}\)植物油  \(\rm{b.}\)蔗糖  \(\rm{C.}\)粉笔灰

                  \(\rm{(2)}\)下列溶液\(\rm{pH > 7}\)的是________,\(\rm{pH < 7}\)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rm{)}\)。

                  \(\rm{a.}\)食盐水  \(\rm{b.}\)白醋  \(\rm{c.}\)肥皂水

                  \(\rm{(3)NaCl}\)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rm{NaCl}\)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大。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rm{(4)}\)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能起到过滤和________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 6. 现有下列4种与人关系密切的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伊利”纯牛奶  B.“娃哈哈”矿泉水C.肥皂水 D.血液
            • 7. 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表1 NaOH、Na2CO3、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
               t/℃ NaOHNa2CO3  NaCl
               0 42 7.1 35.7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119  39.736.3 
              表2 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
               NaOH Na2CO3 NaCl
               17.3<0.01  0.1
              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至    (填“增大”或“减小”);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    
              (2)20℃时,饱和食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常温下,将5gNaCl粉末放入10mL乙醇中,振荡时形成的是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4)为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    ,推测依据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