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rm{(1)}\)实验\(\rm{1}\)中,能得到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个结论的现象为 ______ 。若用实验\(\rm{1}\)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rm{(2)}\)实验\(\rm{2}\)中,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下列对实验现象或推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rm{B.}\)水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C.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rm{D.CO_{2}}\)与水发生了反应
              \(\rm{(3)}\)图\(\rm{1}\)是探究铁钉生锈条件的实验示意图。

              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______ \(\rm{(}\)填序号,下同\(\rm{)}\),试管 ______ 中的物质与其对比,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
              \(\rm{(4)}\)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rm{①}\)溶质的种类;  \(\rm{②}\)溶剂的种类;\(\rm{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  \(\rm{④}\)溶剂的质量;  \(\rm{⑤}\)温度。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rm{(5)}\)不同压强下,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rm{2}\)所示,图中压强\(\rm{P_{1}}\)、\(\rm{P_{2}}\)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 \(\rm{(}\)填字母\(\rm{)}\)。
              A.\(\rm{P_{1} > P_{2}}\)       \(\rm{B.P_{1}=P_{2}}\)      \(\rm{C.P_{1} < P_{2}}\)       \(\rm{D.}\)无法确定
            • 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rm{(1)}\)甲是蒸发溶液的实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 ;
              \(\rm{(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 ______ ;
              \(\rm{(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 ______
              \(\rm{(4)}\)丁实验中,能充分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 ______ 。
            • 3.
              \(\rm{(1)}\)回答下列实验的相关问题:
              \(\rm{A}\) \(\rm{B}\) \(\rm{C}\) \(\rm{D}\)
              \(\rm{①A}\)中试管\(\rm{a}\) 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②B}\)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原因是 ______ 。
              \(\rm{③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rm{④}\)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 。
              \(\rm{(2)}\)化学实验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rm{(}\)图\(\rm{1}\)中的\(\rm{A)}\),为检测它的成分,进行下列探究实验活动。\(\rm{(}\)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rm{)}\)
              【猜想与假设】\(\rm{]}\)甲:是\(\rm{CH_{4}}\)
              乙:是 \(\rm{CH_{4}}\)和\(\rm{CO_{2}}\)的混合气体
              丙:是\(\rm{CO}\)和\(\rm{CO_{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rm{A}\) 中的气体依次通入\(\rm{B}\)、\(\rm{C}\)中,在\(\rm{D}\)处点燃

              \(\rm{①}\)要将\(\rm{A}\) 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rm{2}\) 中的 ______  \(\rm{(}\)填序号\(\rm{)}\)“注水装置”。
              \(\rm{②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rm{A}\) 中的气体中含有 ______ 气体。
              \(\rm{③}\)装置\(\rm{C}\) 作用是 ______ 。
              \(\rm{④}\)当\(\rm{D}\) 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 当\(\rm{D}\) 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
              实验结论是 ______ ,其理由是 ______ 。我对此实验的改进建议是 ______ 。
            • 4.
              \(\rm{(5}\)分\(\rm{)}\)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一】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______ 。
              【探究活动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rm{①}\)同学们做了\(\rm{A}\)试管和\(\rm{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
              \(\rm{B}\)试管中固体可溶,\(\rm{A}\)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______ 。
              \(\rm{②}\)同学们又补充了\(\rm{C}\)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______ 。
              【探究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碱溶液反应
              \(\rm{①}\)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
              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 。
              \(\rm{②}\)对比\(\rm{A}\)瓶与 ______ 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 5.
              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rm{(1)A}\)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rm{(2)B}\)实验中,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钉生锈与 ______ 有关。
              \(\rm{(3)C}\)实验的现象是 ______ 。
              \(\rm{(4)D}\)实验中,将塑料瓶充分振荡后,发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子比盛有水的瓶子明显更瘪,据此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6. 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实验一:探究影响碳燃烧剧烈燃烧程度的因素.
              如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______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 ______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可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______
            • 7. 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①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______
              ②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 ______ g
              ③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 ______ 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 ______ 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④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Ⅰ.A溶液为 ______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 8.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3 38.4
              KNO3 31.6 63.9 110 169
              (1)上述两种物质中, ______ (填化学式)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2)在40℃时,将4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充分后得到是 ______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针对上述信息,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得到如下结论,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甲:KNO3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NaCl固体.
              乙:KNO3与NaCl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一定在20℃-40℃之间.
              丙:4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 9. 如表是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8 36.0  36.63 36.6  37.0  37.3 
               KNO3的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NaCl、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是 ______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______ ,取20g氯化钠放入50g水里,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 ______ g.
              (3)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每步均充分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有 ______ (填字母),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______ (填字母).
            • 10.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 ______ 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 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与NaCl的溶解度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______ (填字母),在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______ (填字母).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3)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______ (填字母)
              A.大于40℃B.小于40℃C.无法确定
              (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则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