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苯甲酸有抑制真菌、细菌、霉菌生长的作用,常用作药物或防腐剂.苯甲酸常温下为片状或针状结晶,在100℃时会迅速升华,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见表.
              温度20℃25℃50℃75℃95℃
              溶解度0.17g0.35g0.95g2.2g6.8g
              为了提纯某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难溶于水的杂质),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l)取约1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苯甲酸属于    (选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样品充分溶解,再加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3)将所得滤液    ,使苯甲酸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
              (4)过滤后的滤液是苯甲酸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 2.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6070 80
               溶解度/g KNO3 13.3 20.5 31.645.8 63.9 85.5 110 138 169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38.4
              (1)若要比较KNO3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水的质量和    均相同.
              (2)30℃时,各取4.5%KNO3固体和NaCl固体,分别加入到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溶解,该温度下,    (选填“能”或“不能”)配制出45.8%的KNO3的溶液.
              (3)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可绘制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在的温度范围是    (填序号).
              A.大于0℃,小于10℃B.大于20℃,小于30℃
              C.大于40℃,小于50℃D.大于60℃,小于70℃
              (4)将20℃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80℃(不考虑水分的蒸发),溶质量分数    溶液.
            • 3. 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熟石灰   ②硝酸铵    ③碘      ④盐酸        ⑤苛性钠固体
              (1)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胃里含有的能帮助消化的物质是    
              (3)具有吸水性的固体是_    
              (4)溶于水温度会明显降低的物质是    
              (5)易溶于汽油不易溶于水的物质是    
            • 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发生反应
              B.
              实验室收集氧气后验满
              C.
              证明燃烧条件之一: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D.
              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 5. 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蒸发溶液的实验,仪器a    的名称是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    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活塞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    .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    
            • 6. (2016•济宁一模)如表提供了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读取信息后回答:
              温度/℃020406080100
              物质A27.634.040.045.551.156.7
              物质B13.331.663.9110169246
              (1)A、B物质都属于     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2)A、B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是:    
              (3)如图给出的曲线中,    与A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趋势相符(填曲线编号);
              (4)从A、B两物质的混合物中分离出B物质,一般采用    的方法.
            • 7. 小明同学想测定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他在60℃的温度下,慢慢的往100克水中加硝酸钾固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硝酸钾的质量(克)5080110120
              溶解的质量(克)150180210210
              请你来帮小时得出结论: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除了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之外,通常还与外界环境中的    有关,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 8. 如图所示是三个化学实验.

              (1)图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中盛放红磷的仪器的名称是    ,实验选择红磷而不选择木炭的原因是    
              (2)图乙是验证乙醇能溶解在水中的实验,说明乙醇溶解于水的现象是    
              (3)图丙是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表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    ,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9. 下列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  )
              A.温度
              B.溶质的性质
              C.溶剂的种类
              D.溶剂的量
            • 10. 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2030405060
              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
              根据已知条件回答问题:
              (1)    中质量分数最大(填序号、下同);
              (2)    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3)    的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
              (4)物质A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于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