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了猜想,请你补充丁同学的猜想。
              同学甲:可能是CaCl2和Ca(OH)2;      同学乙:可能只有CaCl2
              同学丙:可能是CaCl2、HCl和Ca(OH)2同学丁:可能是______。
              你认为该小组同学的猜想中不需做实验就可以否定的是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______ 同学甲猜想不正确
              实验2 另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先有 ______ ,后有
              ______ 。
              同学丁猜想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含有Ca(OH)2,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二氧化碳       d.氧化铜
              (3)若该小组同学依据正确的操作程序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50g该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内,慢慢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溶液的pH随盐酸滴加量的变化图象如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______;
              ②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2.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观念之一.图1为两个烧杯中溶液溶质的微观示意图.

              (1)在甲乙两烧杯中物质混合时,除混合后的烧杯壁上明显感觉温度升高外,溶液未出现其他明显现象,则X的符号是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实验时,先将一种溶液倒入一个大烧杯中,而后将另一溶液缓缓滴加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滴加溶液的质量与大烧杯中溶液pH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滴加的溶液是    (填“甲烧杯”或“乙烧杯”);若完全混合后溶液pH如A点所示,请在图1“混合后”的烧杯中画出溶质微观示意图.
            • 3. (2016•澄海区模拟)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实验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物质反应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2)乙实验中,向烧杯中滴入盐酸至过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对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B.另加入NaOH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铁粉,有气泡产生.
            • 4.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以下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
              (1)如图1图象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 溶液的pH变化.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    (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

              (2)图一中A、B、C 三点表示的溶液,二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填“A”、“B”或“C”)点的溶液;B点到C点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 5. (2016•长春模拟)铁钉锈蚀条件探究:某同学为探究铁的锈蚀条件,设计如下实验:将三支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A、B、C三支试管中.
              (1)A试管植物油的作用是    
              (2)一段时间后,通过实验    的对比,可以得出的只有水无法使铁生锈;
              (3)本实验是利用一个对比分析的实验方法得出了铁生锈的条件,教材中的下列实验也用到了对比分析的方法的有    
              A、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B、探究水的元素组成实验
              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D、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
            • 6.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中一定量碳粉还原氧化铜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2)B中实验说明,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C中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7.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方法,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我们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图所示实验都涉及到对比实验.请结合具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当白磷刚露出水面便剧烈燃烧起来,一是因为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二是因为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     直接接触.蒸馏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    
              (3)实验C中烧杯①中盛放浓盐酸,烧杯②中盛有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8. 节假日去野炊是一件不错的事,在野炊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下面一些问题,请用你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处理.
              (1)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应根据火焰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    
              (2)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3)菜起锅之前要加含碘食盐,含碘是指(填字母,下同)    
              A.碘酸钾    B.碘元素    C.碘分子    D.碘原子
              (4)野餐食谱中,主食为馒头,配菜为炒土豆丝、炒黄瓜.从营养角度看,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    
              A.丝瓜       B.牛奶         C.比萝卜     D.米饭
              (5)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分泌出蚁酸),可用下列哪种物质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质是    
              A.食醋(pH<7)B.食盐水(pH=7)C.氢氧化钠溶液(pH>7)D.肥皂水(pH>7)
              (6)如果你骑行自行车去野炊,回来用水清洗后,应如何防锈?    
              A.立即擦干,再链条传动部件涂上油   B.立即擦干   C.涂上油.
            • 9. 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是如何怎么处理的?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得,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    (填字母,下同)制的;
              A.金属    B.陶瓷    C.无所谓
              (2)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一样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3)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蒸馏水.
            • 10. 教材193页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所用试剂】稀盐酸、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
              【操作过程】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测定此时液体温度为T1℃,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溶液刚好变成无色,再测定溶液温度为T2℃.我校学生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有部分学生操作时试剂用量过多,老师将学生倒的废液收集起来发现此时液体的颜色是无色的.
              请你判断:
              (1)正确操作时,实验测定的结果温度T1    T2℃(填“>、<或=”)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老师收集的废液可能显什么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3)如果废液显酸性,处理此废液的方法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