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7.3%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③当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稀盐酸10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放在白色点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20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图2).
              请回答: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③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数据是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①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可加入适量    溶液(填化学式)后,再过滤.
              ②丙组同学继续实验探究变质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样品100g滴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50g充分反应,得到的数据如图3,求变质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写出计算过程)
            • 2. 现向100.0g实验室制取CO2后的酸性废水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产生白色沉淀
              B.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C.d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
              D.向e点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 3. 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根本依据应该是有新物质生成.

              (1)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若有沉淀、气体产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写出一有沉淀产生,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氧化钠与CO2反应时无明显现象.如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其气密良好.
              ①若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是浓NaOH溶液,锥形瓶中充满CO2,则挤压胶头滴管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小明同学认为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了水中所造成的.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进一步做补充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要求写出实验操作及判断依据)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①B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②该实验过程中,后用滴管加入的溶液为    
              ③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在两者混合后溶液样品中加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正确,请简述其中的理由.
              (4)称取12.5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l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4. 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能是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    7(填“>”、“<”或“=”)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再如科学思想方法.具体到抽象的思想.通过对氢氧化钠的认识,抽象得出:正是由于    离子的存在,导致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称作碱的通性.碱的通性有    请任意写一条.
            • 5. 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pH可能是(  )
              A.5
              B.9
              C.11
              D.8
            • 6. 如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
              颜色绿
              pH范围1~34~56~78~1011~14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
              A.由蓝到红
              B.由绿到橙
              C.由蓝到绿
              D.由橙到紫
            • 7. 下列变化过程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稀释10%的NaOH和10% 的H2SO4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A.A
              B.B
              C.C
              D.D
            • 8. 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CaCl2水溶液呈中性),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水
              B.纯碱溶液
              C.石灰石
              D.石灰水
            • 9. (2016•永丰县模拟)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一定发生了中和反应
              B.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C.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图中d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10.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的变化是(  )
              A.
              等质量Mg、Zn、Fe粉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恒温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D.
              加入NaOH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