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加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 ______
              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发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的是 ___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
            • 2. 实验室有一瓶保存不当的试剂(如图所示),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华等几位同学对此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溶质是什么?
              【交流研讨】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______ (填酸、碱或盐).
              【查阅资料】
              ①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②Na2CO3、NaHCO3溶液都呈碱性.NaCl溶液呈中性.
              ③室温下(20℃)时,4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上标注和上表溶解度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______
              【猜想与实验】
              这瓶试剂①可能是 ______ 溶液;   ②可能是NaOH溶液;   ③可能是NaCl溶液.
              (1)小亮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1,他判断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对小亮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所得结论,你的评价是 ______
              A.方法正确,pH正确,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pH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不正确,pH偏大,结论不正确           D.方法正确,pH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2)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______
              产生大量的气泡 猜想①正确.
              步骤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步骤二:把产生的气体,通入 ______ ______
              【质疑】小华则不同意小强的观点,认为溶液中有Na2CO3还可能有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______ 溶液并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
              既含Na2CO3,又含有NaOH
              步骤二:向上述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呈 ______
            • 3. 糕点疏松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玻璃棒蘸取碳酸氢钠溶液在pH试纸测上并与 ______ 对比,读出其pH值约为10,由此得出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探究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 ______ .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探究实验三】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3)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滴加足量
              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含 ______
               ②  取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
              ______

              ______
               产物不含NaOH
              请分析上述操作①中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替代氯化钙溶液的理由 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 以下是某同学进行的两个关于金属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前需对镁条进行打磨,目的是 ______
              (2)检查图1 装置的气密性
              (3)将镁条放入锥形瓶中,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快速推入锥形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
              (4)观察注射器活塞运动变化情况,绘制出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2 所示.
              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t2~t3时间内注射器内气体体积逐渐减少的原因 ______
              【实验二】探究实验一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1)甲同学用pH 试纸测定充分反应后锥形瓶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 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______ 性(选填“酸”、“碱”或“中”).
              甲同学:猜想Ⅰ:盐酸过量,使溶液pH 小于7;猜想Ⅱ:溶液pH 小于7.
              为验证猜想Ⅱ,甲同学测定了该溶液的酸碱性,显弱酸性.
              (2)乙同学重复甲同学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pH 大于7,发现实验与甲同学实验不同的是,反应后的锥形瓶中镁条有剩余.乙同学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乙同学为验证猜想,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条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拓展延伸】中和反应也会放出热量.某化学小组初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的稀盐酸、温度计…
              【实验过程】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稀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mL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的变化
              (△t)/℃
              0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1)试在图3中绘出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稀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图.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20%的盐酸进行滴加,结合对上述曲线分析,大胆猜想新曲线最高点的位置(不考虑密度比热容及热量散失等影响因素).
              ①横坐标及猜想理由: ______
              ②纵坐标及猜想理由: ______
            • 5. 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探究一:向图①中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并测量pH变化绘制曲 线如图⑤.
              (1)图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该实验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
              (2)图⑤中表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______ (填字母),b、c、d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 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______
              思路1: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探究二:向图②稀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向图③稀盐酸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碳酸钠溶液如图④.
              (1)图②中的现象是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图④中的现象是 ______ ,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3)设计图②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思路2:通过 ______ 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 6. 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______ (填实验编号).
              (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 ______ (填实验编号),结论是 ______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碳酸钠溶液的pH变化关系是 ______
              (4)将10%的碳酸钠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0
              ①当温度介于20℃~40℃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的pH影响比较 ______ (选填“大”或“小”).
              ②小菁将适量碳酸钠粉末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再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 ______
              (5)碳酸钠溶于水,有部分碳酸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致使溶液呈碱性.实验室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______ (填标号).
              a.酚酞试液 b.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
              (6)欲使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烧碱,可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物质(写名称): ______ ______ ,并充分搅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写一个).
            • 7. 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干燥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装置.
              请根据题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H2O2溶液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①若制取一瓶干燥的O2,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 ______ ______ (填序号).
              ②若用上述方案收集一瓶O2,其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2)上述装置也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①若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G里的足量石灰水中,溶液的pH会 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将一个圆底烧瓶收集满纯净的CO2气体,然后按如图中装置H所示进行试验:
              先将胶头滴管内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圆底烧瓶,再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该现象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③根据装置G和装置H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得知CO2气体能与 ______ (填“酸”、“碱”、“盐”之一)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由此可知:NaOH溶液、石灰水等实验药品必须 ______ 保存.
            • 8.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即可用作漂白剂,又可用作消毒剂.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的原理是:Ca(Cl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HClO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弱的酸,不稳定,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1)HClO在常温下分解,反应为2HClO=2HCl+O2↑.某瓶HClO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在漂白粉中滴加盐酸,能加快漂白的速率.写出漂白粉中加入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有一包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想知道该漂白粉是否变质,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是否变质?
              【猜    想】
              猜想1:该漂白粉未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
              猜想2:该漂白粉部分变质,固体成分为 ______
              猜想3: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O3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及仪器,盐酸、石灰水、品红溶液、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______
              有气体产生,
              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成立
              ②在上述反应后试管中加少量
              ______

              ______
              (4)现有实验后的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上述实验中100g混合溶液与m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共记录了两组实验数据: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m= ______
              (2)上述实验中100g混合溶液与m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 9. “数字化实验”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它可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的变化以数据、图象的形式呈现出来.请回答:
              Ⅰ.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①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 ______ 色,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乙试管的作用是 ______
              ②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 ______ (填“强”或“弱”).
              Ⅱ.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③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 ______ ,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若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 ______ ,证明反应生成了水.
              ④如图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 ______ (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Ⅱ.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⑤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图5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 ______
              较之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更为剧烈,原因是 ______
              ⑥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 ______ (选填a~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 10. 下图是水厂利用水库中的水生产自来水的主要流程:

              (1)水库中的水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①A池中通过 ______ (填操作名称)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
              ②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用氯气和亚氯酸钠(NaClO2)反应制取ClO2的反应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X.则x的化学式是 ______
              ③国家规定的自来水PH范围为6.5~8.5,为了测定家用自来水是否达到这一标准,可用 ______ 来进行检测.
              (3)自来水中通常都含有Cl-,可以在水样中滴加少量稀硝酸和 ______ 检验,若出现 ______ 现象,说明水中含有Cl-,水中的Ca2+,Mg2+受热后转化为沉淀,即通常所说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为 ______
              (4)把自来水进一步净化为蒸馏水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蒸馏烧瓶里,通常要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作用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