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分析下列图象,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Ⅰ中M点表示的意义是 ______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______
              (2)图Ⅱ是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变化的图象,其中能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是 ______ (填“A”或“B”),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先滴加酚酞试液,则在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为 ______
            • 2. 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绿 绿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______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和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4)石灰水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 某同学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逐渐滴入稀硫酸,测得溶液的pH及颜色变化情况如下表.
              滴入稀硫酸的体积/mL 0 1 2 3 4 5 6 7
              pH 13.0 12.8 12.5 12.2 7.0 2.0 1.7 1.6
              溶液颜色    蓝 紫色 红色
              (1)从上表中获得的信息有: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色,遇酸变红色.请再写出2点.
              ______
              ______
              (2)当加入7mL稀硫酸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
            • 4.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无现象,则溶液一定呈中性
              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5. 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某班级同学开展如图1所示相关的实验.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实验
              记录与分析.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组同学往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上升
              (△t)/℃
              5.6 9.8 12.1 16.3 18.5 17.1 15.2 14.6 13.5 12.6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①当加入盐酸体积为 ______ mL时,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此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②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 ______
              ③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图2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 ______ ______
              (2)请你参与完成乙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的 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 ______
              1.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变质
               2.溶液碱性消失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1.产生“气泡”这一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pH ______ 7(填“<”、“=”或“>”)
            • 6.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7. 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 ______ 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 ______ 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 ______ 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______
            • 8. 某同学用玻璃棒沾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画了一朵月季花,将滤纸放到浓氨水的瓶口上放,滤纸上很快出现一朵 ______ 的月季花.再把此滤纸放到浓盐酸的瓶口上放,花儿逐渐 ______
            • 9. 在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操作是将 ______ 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图中M所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是 ______
            • 10. 酸碱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物质 A B C D
              肥皂水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pH 10 3 9 7
              (1)由于人的胃液里有 ______ ,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
              (2)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蒸馒头前需加进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 ______ 气体(填化学式),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若加入的碱性物质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中滴加少许含 ______ (填物质名称)的酸性调味料,否则蒸出的馒头会变涩,颜色发黄.
              (3)未成熟的水果大多具有涩味,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鞣酸.脱涩的方法之一是:先用少量的水将生石灰化成石灰乳,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然后把它用清水稀释,取上层清夜,浸泡水果5至6天即可除去涩味.
              (4)人被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起泡,这是由于昆虫在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甲酸所致.把少许如表所列的生活常用品 ______ ______ (填编号)涂在被咬的皮肤上,痛痒便会消失.
              (5)请你再举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利用酸碱的例子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