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能源、环境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rm{⑴}\)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_;

              \(\rm{⑵}\)甲、乙两个城市全年雨水的月平均\(\rm{pH}\)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rm{(}\)填字母\(\rm{)}\);


              A.甲城市受酸雨的影响较严重
              B.\(\rm{pH}\)小于\(\rm{6}\)的降雨称为酸雨
              C.煤的大量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rm{⑶}\)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与雨水作用,能形成硫酸型酸雨,二氧化硫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气进入大气后与雨水作用,可能形成“碱雨”, “碱雨”中的碱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小明同学用图\(\rm{l}\)总结了\(\rm{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rm{(}\)即\(\rm{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rm{)}\)。

               

              \(\rm{(1)}\)依据反应\(\rm{②}\)中\(\rm{(}\)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rm{)}\)说明\(\rm{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巳经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小明用微观示意图\(\rm{(}\)图\(\rm{2)}\)来说明反应\(\rm{③}\)的发生,请说明\(\rm{(}\)图\(\rm{2)}\)反应的实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rm{pH}\)进行了测定,测得溶液\(\rm{pH=10}\),请问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请任写出一条化学方程式验证反应\(\rm{④}\)能够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海边盛产贝壳,其主要成分为\(\rm{CaCO_{3}}\)。以贝壳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图:

              \(\rm{(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写出步骤\(\rm{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在工业上,熟石灰可用于生产烧碱。在农业上,它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rm{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rm{(1)}\)图象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rm{pH}\)变化。\(\rm{a}\)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看,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rm{(2)}\)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溶液的温度先升高然后慢慢降低,温度慢慢降低的原因除了反应停止后热量散失外,还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根据上图实验,甲同学认为:\(\rm{NaOH}\)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rm{(4)}\)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实验开始时向烧杯中倾倒\(\rm{20g}\)质量分数为\(\rm{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_________ ,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rm{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rm{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rm{(}\)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rm{0.1%)}\)。

            • 5.

              向盛有\(\rm{10mL}\)稀盐酸\(\rm{(}\)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rm{)}\)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rm{PH}\)计\(\rm{(}\)测\(\rm{PH}\)的仪器\(\rm{)}\)测定溶液的\(\rm{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rm{(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rm{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rm{(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rm{13mL}\)时,溶液显_____色;

              \(\rm{(3)}\)当烧杯中溶液的\(\rm{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rm{(}\)不考虑指示剂\(\rm{)}\)

            • 6.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rm{(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______\(\rm{(}\)填“单质”或“化合物”\(\rm{)}\)。

              \(\rm{(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rm{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rm{a.}\) \(\rm{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rm{b.}\) \(\rm{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rm{c.}\) \(\rm{p}\)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为\(\rm{NaCl}\)和\(\rm{NaOH}\)

              \(\rm{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 7.

              二氧化氯\(\rm{(ClO_{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rm{ClO_{2}}\)的工艺主要包括:\(\rm{①}\)粗盐精制;\(\rm{②}\)电解微酸性\(\rm{NaCl}\)溶液;\(\rm{③ClO_{2}}\)的制取。工艺流程如下图,其中反应Ⅲ制取\(\rm{ClO_{2}}\)的化学方程式为\(\rm{2NaClO_{3}+4HCl=2ClO_{2}↑+Cl_{2}↑+2NaCl+2H_{2}O}\)。


              \(\rm{(1)}\)试剂\(\rm{X}\)是___ ___\(\rm{(}\)填化学式\(\rm{)}\);

              \(\rm{(2)}\)操作\(\rm{A}\)的名称是___ 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rm{(3)}\)加入适量\(\rm{HCl}\)除为了满足电解时的微酸性外,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请写出其中所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rm{(4)}\)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除将\(\rm{H_{2}}\)和\(\rm{Cl_{2}}\)制成\(\rm{HCl}\)充分利用外,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8.

              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rm{.}\)经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rm{p}\)\(\rm{H}\)约为\(\rm{4}\)、土壤\(\rm{p}\)\(\rm{H}\)约为\(\rm{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rm{p}\)\(\rm{H}\)如表:

              作物

              \(\rm{①}\)水稻

              \(\rm{②}\)小麦

              \(\rm{③}\)玉米

              \(\rm{④}\)油菜

              \(\rm{⑤}\)马铃薯

              \(\rm{p}\)\(\rm{H}\)

              \(\rm{6~7}\)

              \(\rm{6.3~7.5}\)

              \(\rm{6~7}\)

              \(\rm{6~7}\)

              \(\rm{4.8~5.5}\)

              \(\rm{(1)}\)据上表数据,你认为这种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rm{(}\)填编号\(\rm{) }\)______.
              \(\rm{(2)}\)继续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rm{(}\)填编号\(\rm{) }\)______试剂来改良土壤\(\rm{.①}\)工业盐酸  \(\rm{②}\)熟石灰  \(\rm{③}\)纯碱
              \(\rm{(3)}\)该厂的下列整治措施不妥的是 ______\(\rm{(}\)填序号\(\rm{)}\):
              A.废气循环利用              \(\rm{B.}\)将废气点燃后排放

              C.废水用碱中和后排放        \(\rm{D.}\)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产生.

            • 9.

              二氧化氯\(\rm{(ClO_{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rm{ClO_{2}}\)的工艺主要包括:\(\rm{①}\)粗盐精制;\(\rm{②}\)电解微酸性\(\rm{NaCl}\)溶液;\(\rm{③ClO_{2}}\)的制取。工艺流程如下图,其中反应Ⅲ制取\(\rm{ClO_{2}}\)的化学方程式为\(\rm{2NaClO_{3}+4HCl=2ClO_{2}↑+Cl_{2}↑+2NaCl+2H_{2}O}\)。

              \(\rm{(1)}\)试剂\(\rm{X}\)是________;操作\(\rm{A}\)的名称              。

              \(\rm{(2)}\)加入适量\(\rm{HCl}\)除为了满足电解时的微酸性外,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请写出其中所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rm{(3)}\)分析完成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_____\(\rm{NaCl+}\)_____\(\rm{H_{2}O}\)        \(\rm{+}\)         。

              \(\rm{(4)}\)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除将\(\rm{H_{2}}\)和\(\rm{Cl_{2}}\)制成\(\rm{HCl}\)充分利用外,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rm{Y}\)是                  

            • 10.

              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rm{(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火焰颜色为:____________色.

              \(\rm{(2)}\)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跟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rm{(3)}\)将稀氨水中和与工业废水中的残余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

              \(\rm{(4)}\)已知\(\rm{T℃}\)时四种化合物在水中和液氨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rm{AgNO_{3}}\)

              \(\rm{Ba(NO_{3})_{2}}\)

              \(\rm{AgCl}\)

              \(\rm{BaCl_{2}}\)

              \(\rm{H_{2}O(}\)液态\(\rm{)}\)

              \(\rm{170g}\)

              \(\rm{92.0g}\)

              \(\rm{1.50×10^{-4}g}\)

              \(\rm{33.3g}\)

              \(\rm{NH_{3}(}\)液态\(\rm{)}\)

              \(\rm{86.0g}\)

              \(\rm{97.2g}\)

              \(\rm{0.80g}\)

              \(\rm{0.00g}\)

              根据你对复分解发生条件的理解和对上表数据的分析,上述四种物质能在液氨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