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侯氏制碱法的生产过程涉及如下反应:\(\rm{NH_{3}+CO_{2}+NaCl+X═NaHCO_{3}↓+NH_{4}Cl}\),\(\rm{2NaHCO_{3} \dfrac { \overset{\;\;\triangle \;\;}{ -}}{\;}Na_{2}CO_{3}+CO_{2}↑+H_{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  \(\rm{)}\)
              A.\(\rm{X}\)的化学式为\(\rm{H_{2}O}\)
              B.\(\rm{NaHCO_{3}}\)受热易分解
              C.\(\rm{CO_{2}}\)和\(\rm{Na_{2}CO_{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rm{NaHCO_{3}}\)分解产生的\(\rm{CO_{2}}\)可以回收再利用
            •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rm{(}\)如图\(\rm{1}\)所示\(\rm{)}\),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rm{(6}\)分\(\rm{)(}\)一\(\rm{)}\)内涵决定身份--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rm{(l)}\)用化学符号填空:
              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 。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______ 。水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______ 。土壤中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的元素是 ______ 。
              \(\rm{(2)}\)按要求填表:
              物质所属圈层 物质名称 物质的化学式 用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 物质类别
              生物圈 蔗糖
              大气圈 氩气
              水圈 氢氧化钙
              岩石圈 \(\rm{Na^{+}}\)、\(\rm{SiO_{3}^{2-}}\)
              \(\rm{(11}\)分\(\rm{)(}\)二\(\rm{)}\)甲烷--小分子,大作为
              在图\(\rm{1}\)的四大圈层中,有下列\(\rm{6}\)种物质:\(\rm{①}\)甲烷;\(\rm{②}\)水;\(\rm{③}\)二氯化碳;\(\rm{④}\)一氧化碳;\(\rm{⑤}\)氢气;\(\rm{⑥}\)氧气。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虽然简单,但这些物质有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有的是物质循环关键物质,有的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需的物质。请回答:
              \(\rm{(1)}\)在这\(\rm{6}\)种物质中,元素种类共有 ______ 种,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有 ______ \(\rm{(}\)填化学式,下同\(\rm{)}\),植物生长必需的物质有 ______ ,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______ 。
              \(\rm{(2)}\)甲烷是最重要的基础有机物之一,不仅可做燃料,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rm{①}\)在隔绝空气和\(\rm{10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炭黑和氢气;
              \(\rm{②}\)在隔绝空气和\(\rm{15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乙炔和氢气;
              \(\rm{③}\)在\(\rm{1400℃}\)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rm{④}\)在\(\rm{800℃}\)和催化剂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试写出上述\(\rm{②~④}\)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②}\) ______ ;
              \(\rm{③}\) ______ ;
              \(\rm{④}\) ______ ;
              \(\rm{(3)}\)在反应\(\rm{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______ 。
              在反应\(\rm{①}\)和\(\rm{②}\)中,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条件不同导致 ______ 。
              \(\rm{③}\)和\(\rm{④}\)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但生成物相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其原因是 ______ 。
              在实际生产中,反应\(\rm{③}\)需要按比例控制氧气不能超量,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 ______ 。
              \(\rm{(5}\)分\(\rm{)(}\)三\(\rm{)}\)柔之力--神奇的水溶液
              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岩石圈约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其中的某些物质被水溶解,其随水的天然循环在水圈中富集,富集后的物质可能再次沉积到岩石圈。
              图\(\rm{2}\)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rm{(1)}\)青海湖区的人们有一种经验,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纯碱,盐指氯化钠,他们所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 。
              \(\rm{(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仅用物理方法从盐湖中“捞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工业上主要利用从水圈中获得的食盐来制备纯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______ 。
              \(\rm{(3)}\)为确定某白色周体是碳酸钠还是氯化钠,在\(\rm{20℃}\)时,取\(\rm{2.5g}\)样品加入盛有\(\rm{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rm{3}\)所示,则固体粉末是 ______ 。若将该溶液升温到\(\rm{40℃}\)时,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
              \(\rm{(6}\)分\(\rm{)(}\)四\(\rm{)}\)金属--工业的脊梁
              金属及合金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航天军工。
              资料:水圈和岩石圈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工业生产中,可用菱镁矿做原科制\(\rm{{{'}}}\)备金属镁,流程如图\(\rm{4}\)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l)}\)已知\(\rm{①}\)和\(\rm{②}\)属于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 和 ______ 。
              \(\rm{(2)}\)通过化学反应,以岩石圈的矿石为原料还可以制备很多其他金属,请举一例说明\(\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制备原理\(\rm{)}\) ______ 。
              \(\rm{(3)}\)图\(\rm{5}\)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化学性质活泼,原因是 ______ 。四大圈层中含有下列物质:\(\rm{①}\)硫酸锌;\(\rm{②}\)氯化钠;\(\rm{③}\)硫酸;\(\rm{④}\)氢氧化钙;\(\rm{⑤}\)氧气。其中能和铁反应的物质有\(\rm{(}\)填序号\(\rm{)}\) ______ 。
              \(\rm{(4)}\)小梅同学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瓶壁上有黑色物质生成,她认为这种黑色物质是碳单质。在上述过程中,小梅运用的科学方法有 ______ 。
            • 3.
              \(\rm{(7}\)分\(\rm{)}\)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rm{(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rm{A}\)、\(\rm{B}\)、\(\rm{C}\)、\(\rm{D}\)、\(\rm{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表\(\rm{(}\)微溶物视为可溶物\(\rm{)}\):
              实验   \(\rm{A+B}\) \(\rm{A+C}\)  \(\rm{A+D}\)  \(\rm{B+C}\)
              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rm{①}\)写出溶液\(\rm{B}\)、\(\rm{C}\)中溶质的化学式:\(\rm{B}\) ______ ,\(\rm{C}\) ______ 。
              \(\rm{②}\)写出溶液\(\rm{A}\)与\(\rm{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
              \(\rm{NaCl+H_{2}O+NH_{3}+CO_{2}=NaHCO_{3}↓+X}\);
              \(\rm{2NaHCO_{3} \dfrac { \overset{\;\;\triangle \;\;}{ -}}{\;}Na_{2}CO_{3}+H_{2}O+CO_{2}↑}\)等。
              回答下列问题:
              \(\rm{①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rm{②}\)将碳酸钠和碳酸氡钠的混合物\(\rm{l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rm{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______ \(\rm{(}\)写最简比\(\rm{)}\)。
            • 4.
              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rm{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rm{(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rm{(1)}\)碳酸钠俗称 ______ 。
              \(\rm{(2)}\)在高温条件下,\(\rm{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rm{Na_{2}SO_{4}}\)和木炭生成\(\rm{Na_{2}S}\)和\(\rm{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3)③}\)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 ______
              \(\rm{(4)}\)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 ______ 。
              Ⅱ、索尔维法
              \(\rm{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
              \(\rm{NaCl+NH_{3}+CO_{2}+H_{2}O═NaHCO_{3}↓+NH_{4}Cl}\)
              \(\rm{2NaHCO_{3} \dfrac { \overset{\;\;\triangle \;\;}{ -}}{\;}Na_{2}CO_{3}+CO_{2}↑+H_{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rm{①}\)关闭\(\rm{K_{1}}\),打开\(\rm{K_{2}}\)通入\(\rm{NH_{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rm{K_{1}}\)通入\(\rm{CO_{2}}\);
              \(\rm{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rm{K_{2}}\)停止通\(\rm{NH_{3}}\),一段时间后,关闭\(\rm{K_{1}}\)停止通\(\rm{CO_{2}}\);
              \(\rm{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
              加热时间\(\rm{/min}\) \(\rm{t_{0}}\) \(\rm{t_{1}}\) \(\rm{t_{2}}\) \(\rm{t_{3}}\) \(\rm{t_{4}}\) \(\rm{t_{5}}\)
              剩余固体质量\(\rm{/g}\) 未记录 \(\rm{15.3}\) \(\rm{13.7}\) \(\rm{11.9}\) \(\rm{10.6}\) \(\rm{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5)}\)饱和 \(\rm{NaHCO_{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rm{CO_{2}}\)中混有的\(\rm{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______ ;关闭\(\rm{K_{2}}\)停止通\(\rm{NH_{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rm{CO_{2}}\),其目的是 ______ ;
              \(\rm{(7)}\)根据实验记录,计算\(\rm{t_{2}}\)时 \(\rm{NaHCO_{3}}\)固体的分解率\(\rm{(}\)已分解的 \(\rm{NaHCO_{3}}\)质量与加热前原\(\rm{NaHCO_{3}}\)质量的比值\(\rm{)}\),请写出计算过程。
              若加热前 \(\rm{NaHCO_{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rm{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 ______ \(\rm{(}\)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rm{)}\)。
              \(\rm{(8)}\)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rm{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 ______
              \(\rm{①}\)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rm{②}\)“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rm{③}\)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 5.
              \(\rm{(9}\)分\(\rm{)}\)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工业上以半水煤气\(\rm{(}\)主要成分是\(\rm{N_{2}}\)、\(\rm{H_{2}}\)、\(\rm{CO}\)、\(\rm{CO_{2}}\)和\(\rm{H_{2}O)}\)、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碱的流程如下:

              \(\rm{(1)}\)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rm{H_{2}O}\)和 ______ 。
              \(\rm{(2)}\)步骤Ⅰ中,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间发生反应实现了\(\rm{CO}\)转化,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3)}\)实验室从混合气体\(\rm{H_{2}}\)、\(\rm{N_{2}}\)、\(\rm{CO_{2}}\)中分离出\(\rm{CO_{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广口瓶和分液瀾斗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rm{(4)}\)除去纯碱中少量碳酸氯钠杂质的方法是 ______ 。
              \(\rm{(5)}\)纯碱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废碱渣\(\rm{(}\)主要成分\(\rm{Na_{2}CO_{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rm{SO_{2}}\)制备无水\(\rm{Na_{2}SO_{3}}\),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rm{2}\)所示。
              \(\rm{①}\)吸收初期\(\rm{(}\)图中\(\rm{3A}\)点以前\(\r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②}\)不断通入\(\rm{SO_{2}}\),最终产物是 ______ 。
            • 6.
              下列叙述与事实或实验规则不符的是\(\rm{(}\)  \(\rm{)}\)
              A.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B.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碱”是\(\rm{Na_{2}CO_{3}}\)
              C.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的,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D.在电解水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产生的\(\rm{H_{2}}\)和\(\rm{O_{2}}\)的体积比约为\(\rm{1}\):\(\rm{2}\)
            • 7.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rm{.}\)其模拟流程如下:

              【小资料】
              I、贝壳的主要成分是\(\rm{CaCO_{3}}\)
              Ⅱ、通常情况下,\(\rm{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rm{700}\)体积氨气,\(\rm{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rm{1}\)体积二氧化碳
              Ⅲ、饱和食盐水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rm{NH_{3}+CO_{2}+H_{2}O=NH_{4}HCO_{3}}\),\(\rm{NH_{4}HCO_{3}+NaCl=NaHCO_{3}↓+NH_{4}Cl}\)
              \(\rm{(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属于 ______ \(\rm{(}\)填“混合物”或“纯净物”\(\rm{).}\)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______
              \(\rm{(2)}\)过程\(\rm{②}\)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 ______
              \(\rm{(3)}\)过程\(\rm{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过程\(\rm{③}\)中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rm{(4)}\)为了提高产率,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你认为应该先通入 ______ \(\rm{(}\)填“\(\rm{NH_{3}}\)”或“\(\rm{CO_{2}}\)”\(\rm{)}\),你的理由是: ______
              \(\rm{(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rm{(}\)填化学式\(\rm{)}\)
            • 8.
              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rm{(}\)某些反应产物已略去\(\rm{)}\)

              回答下列问题:
              \(\rm{(1)}\)操作\(\rm{a}\)的名称是 ______ .
              \(\rm{(2)}\)反应\(\rm{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反应\(\rm{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请列举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 ______ .
              \(\rm{(4)}\)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rm{.}\)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
              \(\rm{(5)}\)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 ______ .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  \(\rm{)}\)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化学反应
              B.为防止海鲜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C.除去\(\rm{CO_{2}}\)气体中的少量\(\rm{CO}\)杂质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rm{NaOH}\)溶液中
              D.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rm{-}\)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