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开发利用氢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rm{(1)}\)根据图\(\rm{1}\)示分析,回答问题:

              \(\rm{①}\)氢燃料电池汽车模型标示的各部件中,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涤纶靠垫\(\rm{B.}\)橡胶轮胎\(\rm{C.}\)铜质导线\(\rm{D.}\)铝合金轮毂
              \(\rm{②}\)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中,经过催化剂的作用,通过质子交换膜,再与氧气反应,同时产生电流。请写出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rm{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③}\)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______ 。
              \(\rm{(2)}\)工业上可通过图 \(\rm{3}\)工艺流程处理工厂排放的含二氧化硫的尾气并获得氢气。

              主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膜反应器中反应的类型是 ______ 。
              该工艺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
            • 2.
              \(\rm{(10}\)分\(\rm{)}\)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制取与储存氢气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I.制氢:铁酸锌\(\rm{(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气,其反应可表示为:
              \(\rm{6ZnFe_{2}O_{4} \dfrac { \overset{\;1200^{\circ}C \;}{ -}}{\;}6ZnO+4Fe_{3}O_{4}+O_{2}↑}\);\(\rm{3ZnO+2Fe_{3}O_{4}+H_{2}O \dfrac { \overset{\;700^{\circ}C \;}{ -}}{\;}3ZnFe_{2}O_{4}+H_{2}↑}\)
              \(\rm{(1)ZnFe_{2}O_{4}}\)中\(\rm{Fe}\)的化合价为 ______ 。
              \(\rm{(2)}\)该循环制氢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 ______ \(\rm{(}\)填化学式\(\rm{)}\),得到\(\rm{H_{2}}\)和\(\rm{O_{2}}\)的质量比为 ______ 。
              \(\rm{(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有 ______ \(\rm{(}\)任写一点\(\rm{)}\)。该循环法制氢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 。
              Ⅱ\(\rm{.}\)贮氢:合金\(\rm{Mg_{2}Cu}\)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高温时在氩气保护下,由一定质量比的\(\rm{Mg}\)、\(\rm{Cu}\)单质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生成氢化物和另一种合金,其化学方程式为:\(\rm{2Mg_{2}Cu+3H_{2} \dfrac { \overset{\;350^{\circ}C \;}{ -}}{\;}3MgH_{2}+MgCu_{2}}\)
              \(\rm{(4)}\)熔炼制备\(\rm{Mg_{2}Cu}\)合金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______ 。
              \(\rm{(5)}\)氢化物\(\rm{MgH_{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并释放出\(\rm{H_{2}.}\)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rm{(6)11.2g}\) \(\rm{Mg_{2}Cu}\)完全吸氢后所得混合物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rm{H_{2}}\)的质量为 ______ \(\rm{g}\)。
            • 3.
              \(\rm{(8}\)分\(\rm{)NSR}\)技术通过\(\rm{BaO}\)和\(\rm{Ba(NO_{3})_{2}}\)的相互转化实现\(\rm{NO_{x}(}\)氮氧化物\(\rm{)}\)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rm{NO_{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rm{(1)}\)还原时还原尾气可以是\(\rm{CO}\)、\(\rm{H_{2}}\)等,存在如下反应:\(\rm{5CO+Ba(NO_{3})_{2}═N_{2}+X+5CO_{2}}\)
              \(\rm{①}\)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rm{(}\)填“升高”或“降低”\(\rm{)}\)。
              \(\rm{②X}\)的化学式是 ______ 。
              \(\rm{(2)}\)储存时,部分\(\rm{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吸收\(\rm{NO_{x}(}\)如\(\rm{NO}\)、\(\rm{NO_{2})}\)的物质是 ______ 。
              \(\rm{(3)NO}\)气体通过\(\rm{NSR}\)技术转化为\(\rm{N_{2}}\)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 4.
              某兴题小组用铝简制备\(\rm{A1_{2}O_{3}}\)及明矾大晶体,具体流程如下:

              已知: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步骤\(\rm{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NaAlO_{2}+CO_{2}+2H_{2}O═Al(OH)_{3}↓+X(}\)方程式已配平\(\rm{)}\)。\(\rm{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rm{(2)}\)步骤\(\rm{III}\)中发生的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
              \(\rm{(3)}\)写出\(\rm{Al(OH)_{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4)}\)在培养明矾大晶体的过程中,其操作的先后顺序为 ______ 。
              A.自然冷却至室温
              B.选规则明矾小晶体,并用一根细线悬挂在溶液中央
              C.配制\(\rm{45℃}\)的明矾饱和溶液
              \(\rm{(5)}\)写出明矾的一种用途 ______ 。
            • 5.
              今年春节期间播出的\(\rm{《}\)舌尖\(\rm{3》}\),让籍籍无名的章丘铁锅名声大振,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其炉渣中主要含\(\rm{FeO}\)、\(\rm{Fe_{2}O_{3}}\),还有一定量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酸反应的杂质。现按如图工艺流程,用炉渣制备绿矾\(\rm{(FeSO_{4}⋅7H_{2}O)}\)。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氧化亚铁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铁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
              \(\rm{(1)}\)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______ 。
              \(\rm{(2)}\)步骤一中的操作名称是 ______ ,为提高步骤一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大硫酸的浓度,升高反应物的温度、还可以采取 ______ \(\rm{(}\)写\(\rm{1}\) 条,不考虑“搅拌”和“使用催化剂”\(\rm{)}\)。
              \(\rm{(3)}\)步骤二中无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测得滤液\(\rm{2}\)的\(\rm{pH}\)明显大于滤液\(\rm{1}\),其原因是 ______ 。
              \(\rm{(4)}\)滤液\(\rm{2}\)得到绿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 。
              \(\rm{(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该炉渣按照上述工艺流程制取绿矾。现取\(\rm{100g}\)炉渣,得到干燥杂质\(\rm{5g}\),步骤二中加入\(\rm{15.6g}\)铁粉,得到滤渣\(\rm{5.6g}\)。要计算理论上制得绿矾的质量,除要利用上述给定的全部数据外,在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一个数据是 ______ 。
            • 6.
              \(\rm{(5}\)分\(\rm{)(1)}\)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认真在阅资料并做出以下准备。
              资料准备:
              I.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Ⅱ\(\rm{.}\)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原理\(\rm{2NH_{3}+3CuO \dfrac { \overset{\;\;\triangle \;\;}{ -}}{\;}3Cu+N_{2}+3H_{2}O}\)。
              实验准备:

              请回答:
              \(\rm{①}\)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rm{A}\)、\(\rm{B}\)、\(\rm{D}\)、\(\rm{E}\)的正确连接顺序 ______ ;\(\rm{(}\)填序号\(\rm{)}\)
              \(\rm{②}\)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③}\)装置\(\rm{B}\)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 ,装置\(\rm{E}\)的作用 ______ ;
              \(\rm{④}\)将装置\(\rm{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rm{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 ______ 。
              \(\rm{(6}\)分\(\rm{)(2)}\)小凡同学利用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试剂,从硫酸钠、硫酸镁和氯化镁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溶液中鉴别出硫酸镁溶液,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齐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rm{(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然后满加 ______ ,振荡,观察现象, ______ ______
              \(\rm{(2)}\) ______ ______ ______
            • 7.
              \(\rm{(8}\)分\(\rm{)}\)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rm{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质量\(\rm{/g}\)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 氯化钠浓溶液 氯化钙浓溶液
              \(\rm{1}\)天 \(\rm{8.16}\) \(\rm{8.37}\) \(\rm{8.64}\) \(\rm{11.18}\) \(\rm{9.38}\) \(\rm{10.25}\)
              \(\rm{2}\)天 \(\rm{5.76}\) \(\rm{5.94}\) \(\rm{6.69}\) \(\rm{12.55}\) \(\rm{8.47}\) \(\rm{10.33}\)
              \(\rm{(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 ______ \(\rm{(}\)填字母序号\(\rm{)}\)
              \(\rm{(}\)图中\(\rm{●}\)表示氧原子,\(\rm{○}\)表示氢原子\(\rm{)}\)

              \(\rm{(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 ______ \(\rm{(}\)填溶质的化学式\(\rm{)}\)。
              \(\rm{(4)}\)将\(\rm{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rm{2.26g}\)晶体,则该溶液是 ______ \(\rm{(}\)填“饱和”或“不饱和”\(\rm{)}\)溶液。\(\rm{(}\)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rm{36.1g)}\)
              \(\rm{(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rm{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 ______ 。
              \(\rm{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 ______ 。
              \(\rm{(6)}\)乙同学取\(\rm{20\%}\)的氢氧化钠溶液\(\rm{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rm{18.80g}\)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rm{(}\)用\(\rm{a}\)表示\(\rm{)}\),并计算\(\rm{a}\)的取值范围。\(\rm{(}\)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rm{)}\)
            • 8.
              \(\rm{(8}\)分\(\rm{)}\)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废弃的黄铜\(\rm{(}\)铜锌合金\(\rm{)}\),通过两种途径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rm{(1)}\)操作\(\rm{a}\)为 ______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______ 、玻璃棒。
              \(\rm{(2)}\)浓硫酸是化学实验室里一种常见的酸。
              \(\rm{①}\)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 ______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rm{②}\)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 ______ 溶液。
              \(\rm{(3)}\)如图\(\rm{2}\)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
              \(\rm{①}\)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
              \(\rm{a.}\)收集气体 \(\rm{b.}\)检查装置气密性 \(\rm{c.}\)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 \(\rm{d.}\)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 \(\rm{(}\)写字母序号\(\rm{)}\)。
              \(\rm{②}\)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因加入的药品量不足,致使集气瓶内剩余少量水。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请帮他想出种解决的方法 ______ 。
              \(\rm{(4)}\)操作\(\rm{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 ______  过滤、干燥。
              \(\rm{(5)}\)下列测定稀硫酸\(\rm{pH}\)的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  \(\rm{(}\)写字母序号\(\rm{)}\)。
              A.将\(\rm{pH}\)试纸直接插入稀硫酸中
              B.先将\(\rm{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C.用玻璃梓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rm{pH}\)试纸上
              D.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估算出溶液的\(\rm{pH}\)
            • 9.
              \(\rm{(6}\)分\(\rm{)}\)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rm{(Sn)}\)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rm{Sn+SnCl_{4}=2SnCl_{2}}\)
              \(\rm{(1)SnCl_{4}}\)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
              \(\rm{(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 ______ \(\rm{(}\)填“强”或“弱”\(\rm{)}\),固体\(\rm{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 。
              \(\rm{(3)}\)写出步骤\(\rm{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 ______ \(\rm{(}\)回答一点即可\(\rm{)}\)。
            • 10.
              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rm{A}\)、\(\rm{B}\)、\(\rm{C}\)、\(\rm{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rm{.}\)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rm{.}\)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rm{(}\)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rm{)}\)
              【猜想假设】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rm{Na^{+}}\)、\(\rm{CO_{3}^{2-}}\)、\(\rm{H^{+}}\)、\(\rm{Cl^{-}}\)、\(\rm{Ba^{2+}}\)、\(\rm{Ca^{2+}}\)、\(\rm{OH^{-}}\)七种离子,你认为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几种,它们分别是 ______ \(\rm{(}\)填离子符号\(\rm{)}\).
              【分析讨论】\(\rm{(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rm{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rm{.}\)请你分析上层溶液中不含有\(\rm{H^{+}}\)的另外一个理由 ______
              \(\rm{(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rm{CO_{3}^{2-}.}\)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rm{CO_{3}^{2-}}\),请你和小红一起参与下列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大烧杯中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rm{BaCl_{2}}\)溶液,静置  \(\rm{①}\)
              ______
              \(\rm{②}\)试管中
              的上层溶液仍是红色 
              \(\rm{①}\)大烧杯中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rm{CO_{3}^{2-}}\)
              \(\rm{②}\)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离子是
              ______ \(\rm{(}\)填离子符号\(\rm{)}\) 
              【实验结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 \(\rm{(}\)填离子符号\(\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