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图。

              已知生铁的含量含碳量为\(\rm{2\%-4.3\%}\)钢的含碳量为\(\rm{0.03\%-2\%}\)。
              \(\rm{(1)}\)反应:\(\rm{①Fe_{2}O_{3}+3CO \dfrac { \overset{\;{高温}\;}{ -}}{\;}2Fe+3CO_{2}}\),\(\rm{②Fe_{2}O_{3}+3C \dfrac { \overset{\;{高温}\;}{ -}}{\;}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______ ,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 ______ 。
              \(\rm{(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______ 。炉渣中含有硅酸钙\(\rm{(CaSiO_{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
              \(\rm{(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 ______ 。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 ______ 性。
              \(\rm{(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2.
              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治理污染性气体\(\rm{(NO_{2}}\)、\(\rm{NO}\)、\(\rm{SO_{2}}\)等\(\rm{)}\)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rm{(1)NO_{2}}\)可用水吸收,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3NO_{2}+H_{2}O=2HNO_{3}+}\) ______ 。
              \(\rm{(2)}\)用氨气可以把\(\rm{NO}\)转化成无毒物质直接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烟气中的\(\rm{SO_{2}}\)经过下列转化可以得到化工产品。

              \(\rm{①}\)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将\(\rm{SO_{2}}\)转化为 ______ 。
              \(\rm{②}\)上述处理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______ 。
            • 3.
              \(\rm{(10}\)分\(\rm{)}\)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制取与储存氢气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I.制氢:铁酸锌\(\rm{(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气,其反应可表示为:
              \(\rm{6ZnFe_{2}O_{4} \dfrac { \overset{\;1200^{\circ}C \;}{ -}}{\;}6ZnO+4Fe_{3}O_{4}+O_{2}↑}\);\(\rm{3ZnO+2Fe_{3}O_{4}+H_{2}O \dfrac { \overset{\;700^{\circ}C \;}{ -}}{\;}3ZnFe_{2}O_{4}+H_{2}↑}\)
              \(\rm{(1)ZnFe_{2}O_{4}}\)中\(\rm{Fe}\)的化合价为 ______ 。
              \(\rm{(2)}\)该循环制氢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 ______ \(\rm{(}\)填化学式\(\rm{)}\),得到\(\rm{H_{2}}\)和\(\rm{O_{2}}\)的质量比为 ______ 。
              \(\rm{(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有 ______ \(\rm{(}\)任写一点\(\rm{)}\)。该循环法制氢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 。
              Ⅱ\(\rm{.}\)贮氢:合金\(\rm{Mg_{2}Cu}\)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高温时在氩气保护下,由一定质量比的\(\rm{Mg}\)、\(\rm{Cu}\)单质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生成氢化物和另一种合金,其化学方程式为:\(\rm{2Mg_{2}Cu+3H_{2} \dfrac { \overset{\;350^{\circ}C \;}{ -}}{\;}3MgH_{2}+MgCu_{2}}\)
              \(\rm{(4)}\)熔炼制备\(\rm{Mg_{2}Cu}\)合金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______ 。
              \(\rm{(5)}\)氢化物\(\rm{MgH_{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并释放出\(\rm{H_{2}.}\)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rm{(6)11.2g}\) \(\rm{Mg_{2}Cu}\)完全吸氢后所得混合物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rm{H_{2}}\)的质量为 ______ \(\rm{g}\)。
            • 4.
              \(\rm{(8}\)分\(\rm{)NSR}\)技术通过\(\rm{BaO}\)和\(\rm{Ba(NO_{3})_{2}}\)的相互转化实现\(\rm{NO_{x}(}\)氮氧化物\(\rm{)}\)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rm{NO_{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rm{(1)}\)还原时还原尾气可以是\(\rm{CO}\)、\(\rm{H_{2}}\)等,存在如下反应:\(\rm{5CO+Ba(NO_{3})_{2}═N_{2}+X+5CO_{2}}\)
              \(\rm{①}\)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rm{(}\)填“升高”或“降低”\(\rm{)}\)。
              \(\rm{②X}\)的化学式是 ______ 。
              \(\rm{(2)}\)储存时,部分\(\rm{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吸收\(\rm{NO_{x}(}\)如\(\rm{NO}\)、\(\rm{NO_{2})}\)的物质是 ______ 。
              \(\rm{(3)NO}\)气体通过\(\rm{NSR}\)技术转化为\(\rm{N_{2}}\)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 5.
              二氧化硫\(\rm{(SO_{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也是可用于工业生产的重要物质.
              \(\rm{(}\)一\(\rm{)}\)烟气脱硫工艺可实现消除\(\rm{SO_{2}}\)的同时生产新产品\(\rm{(}\)如\(\rm{CaSO_{4})}\),实现“绿色化学”生产\(\rm{.}\)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rm{(1)}\)设备\(\rm{1}\)中,通过喷水除去烟气中的\(\rm{SO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设备\(\rm{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之一为:\(\rm{2CaSO_{3}+O_{2}═2CaSO_{4}}\),此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______ 反应.
              \(\rm{(3)}\)此生产流程制得的\(\rm{CaSO_{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rm{(}\)二\(\rm{)}\)工业制硫酸\(\rm{(H_{2}SO_{4})}\)的关键步骤是\(\rm{SO_{2}}\)的获取和转化\(\rm{.}\)主要流程示意图如下:

              \(\rm{(1)}\)上述流程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______ 种\(\rm{.}\)
              \(\rm{(2)}\)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有\(\rm{S}\)、 ______ 和\(\rm{H_{2}SO_{4}}\).
            • 6.
              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rm{(1)}\)写出仪器\(\rm{a}\)的名称:\(\rm{a}\)是 ______ 。
              \(\rm{(2)}\)实验室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rm{A}\)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其中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若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换成高锰酸钾固体,\(\rm{A}\)装置中靠近试管口的地方要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______ 。
              \(\rm{(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______ \(\rm{(}\)填字母序号\(\rm{)}\),如何判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已满 ______ 。
              \(\rm{(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发生装置可选用\(\rm{F}\)装置和\(\rm{B}\)装置,\(\rm{F}\)和\(\rm{B}\)相比较,其优点是 ______ 。
            • 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一段时间以来,网传隔夜菜、肉类腌制品不能吃,是因为含亚硝酸盐。对于亚硝酸盐大 家有众多疑问。
              疑问一:亚硝酸盐是什么东西?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rm{(NaNO_{2})}\),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粉
              末,有咸味,易溶于水。它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火腿、酱卤肉等熟肉类食品加工,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国家对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最大含量限定为:蔬菜\(\rm{4mg/kg}\),肉类 \(\rm{3mg/kg}\)。
              疑问二:亚硝酸盐的“毒”从何来?
              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效应,它被吸入血液 \(\rm{1~5}\) 分钟后,就已经分解。亚硝酸盐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当摄入维生素 \(\rm{C}\) 时可以阻止 致癌物产生。
              疑问三: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超标吗?实验人员准备了清炒菠菜、清炒芹菜和小白菜炒肉,三种菜各自被分成 \(\rm{6}\) 份,常温和冷藏条件下各保存一半。实验人员分别取 \(\rm{1}\) 小时后、\(\rm{6}\) 小时后、\(\rm{20}\) 小时后的剩菜,经过捣碎、提取、离心、过滤,取出汤汁。通过比色法逐一测得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 \(\rm{20}\) 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虽均有增 加,但都远未超过国家标准。
              疑问四:摄入多少亚硝酸盐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 \(\rm{0.2mg}\)。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蔬菜、肉品里面几乎都含有亚硝酸盐。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 \(\rm{80\%}\)来自蔬菜。如果你 体重 \(\rm{50kg}\),即使一次性吃 \(\rm{2.5kg}\) 蔬菜也是安全的。因此,将亚硝酸盐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 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rm{(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rm{(2)}\)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 ______ 。
              \(\rm{(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常温储存及冷藏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C.适量吃富含维生素 \(\rm{C}\) 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 
              D.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蔬菜类的隔夜菜亚硝酸 盐含量要高于含肉类的隔夜菜
              \(\rm{(4)}\)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 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 取 \(\rm{N_{2}.N_{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 \(\rm{H_{2}}\)部分化合生成 \(\rm{NH_{3}.}\)如图为制取少量 \(\rm{NH_{3}}\)的装置\(\rm{(}\)获取 \(\rm{H_{2}}\)的装置已略去\(\rm{)}\):

              \(\rm{①C}\) 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______ 。
              \(\rm{②}\)反应时 \(\rm{N_{2}}\)和 \(\rm{H_{2}}\) 的质量比 ______ ,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rm{D}\) 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rm{(}\)已知 \(\rm{NH_{3}}\)极易溶于水\(\rm{)}\): ______ 。
              \(\rm{③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 。
              \(\rm{④}\)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 \(\rm{NH_{3}}\)生成: ______ 。
            • 8.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rm{(1)}\)标号为\(\rm{a}\)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
              \(\rm{(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______ \(\rm{(}\)填字母\(\r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其中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若制得的氧气不纯净,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
              \(\rm{(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rm{G}\)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______ \(\rm{(}\)填“\(\rm{m}\)或“\(\rm{n}\)”\(\rm{)}\)处通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B作为发生装置。如果把\(\rm{B}\)中带单孔塞的导管换成\(\rm{C}\),其优点是 ______ \(\rm{(}\)写\(\rm{1}\)点\(\rm{)}\)。
            • 9.

              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rm{(}\)如图\(\rm{)}\)。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rm{(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rm{(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rm{(3)}\)小红按如图所示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rm{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rm{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rm{(Mg_{3}N_{2})}\)固体;\(\rm{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rm{Mg_{3}N_{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rm{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空气中\(\rm{N_{2}}\)的含量远大于\(\rm{O_{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rm{MgO}\)却远多于\(\rm{Mg_{3}N_{2}}\),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为测定钢铁中的含碳量,设计如图装置\(\rm{(}\)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rm{)}\)。钢铁样品在装置\(\rm{A}\)中煅烧时,气体产物只有\(\rm{CO_{2}}\)和\(\rm{SO_{2}}\)。

                  \(\rm{(1)}\)钢样处理成粉末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钢样中的\(\rm{Fe_{3}C}\)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rm{Fe_{3}C+3O_{2}\overset{煅烧}{=} }\)________\(\rm{+CO_{2}}\)。

                  \(\rm{(2)}\)实验室用\(\rm{KClO_{3}}\)和\(\rm{MnO_{2}}\)制备\(\rm{O_{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MnO_{2}}\)中\(\rm{Mn}\)的化合价为________。

                  \(\rm{(3)}\)装置\(\rm{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rm{(4)}\)装置\(\rm{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无装置\(\rm{C}\),则测定结果________\(\rm{(}\)填“偏大”“无影响”或“偏小”\(\rm{)}\)。

                  \(\rm{(5)}\)装置\(\rm{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6)}\)钢样中加入某物质可降低煅烧温度,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该物质在组成上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