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知道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吗?
              【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成黑色,因此,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
              【收集资料】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 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将蔗糖放在密闭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小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实验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是由 ______ 三种元素组成的.
              【反思与评价】小明和小强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你会选择哪一个? ______ ;为什么? ______
            • 2. 以下是某同学进行的两个关于金属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前需对镁条进行打磨,目的是 ______
              (2)检查图1 装置的气密性
              (3)将镁条放入锥形瓶中,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快速推入锥形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
              (4)观察注射器活塞运动变化情况,绘制出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2 所示.
              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t2~t3时间内注射器内气体体积逐渐减少的原因 ______
              【实验二】探究实验一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1)甲同学用pH 试纸测定充分反应后锥形瓶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 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______ 性(选填“酸”、“碱”或“中”).
              甲同学:猜想Ⅰ:盐酸过量,使溶液pH 小于7;猜想Ⅱ:溶液pH 小于7.
              为验证猜想Ⅱ,甲同学测定了该溶液的酸碱性,显弱酸性.
              (2)乙同学重复甲同学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pH 大于7,发现实验与甲同学实验不同的是,反应后的锥形瓶中镁条有剩余.乙同学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乙同学为验证猜想,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条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拓展延伸】中和反应也会放出热量.某化学小组初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的稀盐酸、温度计…
              【实验过程】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稀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mL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的变化
              (△t)/℃
              0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1)试在图3中绘出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稀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图.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20%的盐酸进行滴加,结合对上述曲线分析,大胆猜想新曲线最高点的位置(不考虑密度比热容及热量散失等影响因素).
              ①横坐标及猜想理由: ______
              ②纵坐标及猜想理由: ______
            • 3.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大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______ 部位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______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______ ______
            • 4.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③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对比现象①和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 ;对比现象②和③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______
              (2)图2中的两个烧杯中都放入80℃的水,外面大烧杯中的热水除了可以提供温度外,还可以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 反应.
              (3)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实验一中,烘烤一会儿后,滤纸燃烧,而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Na2SiO3的化学性质为 ______
            • 5. 豆浆的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豆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C、烟酸和铁、钙等矿物质,其中钙的含量比其他乳类还要丰富.
              (l)豆浆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______
              (2)豆浆机即需即制的优点给生活带来很大方便,豆浆制作完成,还可用随机附件--滤网去除豆浆中的渣滓,使口感更好,该设计利用的操作原理是: ______
              (3)黄豆中含有的皂角素能引起人们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因此,喝不熟豆浆对人体有害.但豆浆经烧熟煮透后,其中的有害物质即被破坏,这个过程发生的是 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小明同学通过化学课知道,人们误食重金属盐(如:硫酸铜、氯化钡等)可通过喝大量豆浆的方法解毒.你认为下列 ______ 饮品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填序号).
              ①牛奶②果汁③蛋清④矿泉水⑤食盐水.
            • 6. 化学同学去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______
              (2)过滤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3)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加消毒剂这一步骤属于 ______ 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 7.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最近由于毒胶囊事件,引发人们对铬的关注.
              (1)金属铬呈银白色,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耐腐蚀,在金属防锈上应用广泛.根据上述信息,写出金属铬的一种物理性质: ______
              (2)含铬物质的毒性与铬元素(Cr)的化合价有关.已知CrCl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CrCl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3)如图表示人体生理机能与必需元素含量的关系.若长期摄入铬超标的食品和饮用水,会导致人体生理机能从最佳区向 ______ 区移动,从而影响健康.
            • 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趁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以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 ______ ;②化学性质: ______ ;③用 途: ______
              (2)由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的是 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二氧化硫(SO2)遇到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3),SO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2的理想方法.写出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该反应属于 _____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______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二氧化硫
              (6)下列气体既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又可作灯泡填充气,还可以在包装食品袋填充气的是 ______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7)你见过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不良做法?
              (8)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 9. NO和NO2具有下列不同的性质:①通常情况下,NO是无色气体,微溶于水;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②3NO2+H2O=2HNO3+NO.
              如图将一支充满NO2红棕色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烧杯中(水中已预先加入数滴石蕊试液).试分别描述实验现象:(至少写二点)
              (1) ______
              (2) ______
            • 10. 某同学对蜡烛\(\rm{(}\)主要成分是石蜡\(\rm{)}\)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rm{.}\)请填写下列空格:
              \(\rm{(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rm{.}\)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______ ;
              \(\rm{(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rm{.}\)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rm{(}\)如图\(\rm{)}\)大约\(\rm{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______ 部位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______ 温度最高;
              \(\rm{(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rm{.}\)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______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