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秋•泗阳县校级月考)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 结论:石蜡的
              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以下做法不合适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芳芳认为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而婷婷认为只有化学变化,你同意    的观点,理由是    
            • 2. (2014•广安模拟)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目的是    ,“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    ,说明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而出现的上述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4.00%14
              (1)表中x=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 3. 小明在化学课上看到老师表演的“魔术”:在表面皿中滴入几滴浓氨水,用烧杯扣上表面皿.然后老师又将一朵喷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纸花放入倒扣的烧杯内,纸花迅速变红.小明非常好奇,欲对此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结合所学的知识,填写表中的空白.
              提出问题:纸花为什么会变红呢?
              猜想①:无色酚酞在空气中要过一会儿才变红,与浓氨水无关;
              猜想②:大烧杯壁上粘有某种物质,散发出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与纸花接触使酚酞变红;
              猜想③:浓氨水散发了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与纸花接触,使酚酞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的相对原子质量 Ca-40
              ①将酚酞试液洒在纸花上放置一会儿可能用到      猜想①不成立
              ②将喷有酚酞试液的纸花单独放在烧杯中          
                        猜想③成立
              归纳与反思:通过实验探究,小明知道了纸花变红的原因.根据上述实验归纳出浓氨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各l点):
                      ;该实验证明了分子是    
            • 4. (2012•贵港)201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水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但今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严重威胁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的安全.
              (1)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A,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镉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离子(填“阳”或“阴”),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关系密切.
              (2)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症状,下列物质可缓解镉中毒的是    (填序号)
              ①玉米粥   ②食盐水   ③牛奶   ④西红柿   ⑤鸡蛋清   ⑥蔗糖水
              (3)饮用酸碱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测定水样的酸碱度可用    
              (4)电解水时,电能转化成    能,    (填“正”或“负”)极产生的气体被誉为“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
            • 5. (2012•温州)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最近由于毒胶囊事件,引发人们对铬的关注.
              (1)金属铬呈银白色,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耐腐蚀,在金属防锈上应用广泛.根据上述信息,写出金属铬的一种物理性质:    
              (2)含铬物质的毒性与铬元素(Cr)的化合价有关.已知CrCl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CrCl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3)如图表示人体生理机能与必需元素含量的关系.若长期摄入铬超标的食品和饮用水,会导致人体生理机能从最佳区向    区移动,从而影响健康.
            • 6. (2011•南海区模拟)(1)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对本地化工厂排放废水中的盐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取废水50g,用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如右图所示.请你计算废水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在测定时,有同学发现在反应过程中,溶液有温度的变化,于是他们进一步进行了探究.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测得溶液温度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2)试绘出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3)根据上述曲线变化讨论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mL之间时:    
              (4)若某同学提出“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与10%盐酸反应,以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此提议是否合理?为什么?答:    
            • 7. (2011•贵港)电动自行车以轻便、省力、操作简单、节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
              (1)自行车的大架、轮毂等常使用的是    材料,轮胎使用的材料是    
              (2)自行车常用的防锈措施有:    等.
              (3)电动自行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当给它充电时是    能转化成了    能;
              (4)铅蓄电池中的电解液常用30%~50%的稀硫酸.欲配制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400 mL(密度为1.30 g/cm3),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    mL,水    mL.(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部分厂商在销售电动自行车时打出了“环保”的旗帜,与使用燃料为动力的轻便摩托车相比,行驶过程中电动自行车不会产生    等有害尾气,但铅蓄电池对水和土壤环境造成的铅污染更为久远.
            • 8. 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许多化学反应发生时往往伴随有生成沉淀的现象.请你用化学方程式举一例说明
                  
              (2)在四种物质:SO2、Al2O3、Fe3O4、CuO中,有一种物质与众不同,该物质是    ,它与同组其他物质不同的原因是    
              (3)高炉炼铁时高炉内的化学反应有:
              ①C+O2
               点燃 
              .
               
              CO2    ②CO2+C
               高温 
              .
               
              2CO      ③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反应有相似之处,例如    …但它们也有某些差异,其中有一个反应与众不同,请你指出该反应的数字代号并说明其不同之处    
            • 9.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在世博会中应用了下列技术,其中能有效实现“节能环保”的是    
              A.采用水循环为场馆降温B.用竹、藤等天然材料建造场馆c.构建生态绿化墙面
              (2)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叶子”概念车(如右图所示)在中国馆低碳区展出,该车顶部的“大叶子”是一部光电转化器,把    能转化为电能.

              (3)南京云锦在世博会亮相,织造云锦的传统材料之一是蚕丝.蚕丝与羊毛、棉花一样,都属于    纤维(选填“天然”或“合成”).
              (4)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所示;

              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下同),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