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小组同学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猜想】在自然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设计实验】方案一:甲同学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甲同学认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甲同学的结论是否合理,理由是 ______
              方案二:乙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使其分解..

              (2)在烧杯中观察到 ______ 现象,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同学们认为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请你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实验,验证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完成下表内容.
               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2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4)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______
              (5)取m1g蔗糖进行乙同学的实验,并测得其中碳的质量为m2g,若要确定一个蔗糖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还应知道的数据是 ______
            • 2.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 ______ (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 ______
              (3)小明在实验中发现镁条的燃烧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氮化镁固体(化学式为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 ______ ______ 猜想正确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白色氧化镁却远多于黄色氮化镁,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
            • 3. 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从实验室拿出的镁条表面总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
              【提出问题】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的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猜    想】
              猜想1: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O
              猜想2: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2(OH)2CO3
              猜想3: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OH)2
              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猜想1,理由是 ______
              【实验探究】取灰黑色物质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问题讨论】
              (1)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灰黑色物质加热分解产生了 ______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灰黑色固体加热产生了 ______ ,所以猜想 ______ 不成立.
              (3)灰黑色物质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请你推测:镁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镁与空气中的O2______ (写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的,其理论依据是 ______
            • 4. 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同时有气泡冒出.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会有气体放出呢?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该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提出该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______
              【查阅资料】(1)SO2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实验方案】陈兵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中,木条未复燃,该气体不是氧气.该结论是否严密?理由是① ______ .科学的实验排除了氧气.
              陈兵用如图装置先排除SO2再验证H2,装置的连接顺序是② ______ ,B装置中的现象是③ 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④ ______
            • 5.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制取气体并探究气体的某些性质.
              (1)制取气体
              ①若选择A与C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选用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是 ______ (填标号).连接好装置,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2)探究气体的性质
              某同学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想利用CO2来熄灭燃烧的镁条,结果发现镁条在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没有熄灭反而剧烈燃烧,集气瓶内壁出现黑色固体,瓶底出现白色固体,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
              ①夹持镁条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②生成的黑色固体是 ______ (写化学式);
              ③查阅资料:MgO、Mg(OH)2、MgCO3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同学讨论后认为白色固体不可能是Mg(OH)2,理由是 ______
              ④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白色固体不是MgCO3,而是MgO
              ⑤镁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通过上述探究,你对燃烧或灭火的新认识是 ______
            • 6. 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其成分之一是NO.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①N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②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2+O2=2NO2;③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X.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______
              (2)若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O气体,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收集装置是 ______
              (3)某化工厂准备生产Cu(NO32,以铜和稀硝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X;
              方案二: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 ______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选择此方案的另一条理由是 ______
            • 7.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活动课上探究气体的制备.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2)甲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用上图中的 ______ 装置(填    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当 ______ 时开始收集氧气.
              (3)乙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F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4)丙同学在实验室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 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 ______
              ②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如图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 8. 以下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
              (1)在实验室里,利用化学反应2KClO32KCl+3O2↑来制取氧气.
              ①除选用如图中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 ______
              ②将18gKClO3跟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8.2g,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 g.
              (2)在实验室里,用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用排水法收集.
              ①组装完整的装置,需要选用如图中的A、C、G、H、L、N、O和 ______
              ②实验中将大理石放入仪器A的具体操作是 ______
              ③若用73g10%的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充分反应,能产生CO2______ g.
            • 9. 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叫做过氧化钙的淡黄色固体,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来制取氧气呢?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成氧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论证】(1)小明依据化学反应前后 ______ 不变,提出猜想Ⅰ: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想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______ ,松开后,有液体进入导管.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加热时应先 ______
              ③收集一瓶气体.生成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原因是 ______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 ______
              ⑤检验气体.方法是 ______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看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经检验该气体为氧气,该反应同时还生成氢氧化钙,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①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认为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②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你的合理建议: ______ .以上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 10.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______ ,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3)C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 (填“是”或“否”),其不平衡的原因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