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    ,由此可验证分子    性质.
              (3)实验3中,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铁生锈的条件是    .请写出两点防止铁器生锈的建议    
              (4)实验4中,对比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的不同,可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2016•石家庄模拟)化学小组同学在观看了CCTV-2《是真的吗?》后,根据报道做了一个“电池锡纸取火”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取口香糖内的“锡纸”,用剪刀将“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
              ②将上述“锡纸”两端,封闭紧贴在1号电池的正负两极上,不一会儿“锡纸”从中间最窄的部分开始燃烧起来.
              【温馨提示】同学们做实验时一定注意安全,防止烧伤烫伤.
              【实验分析】
              (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2)“锡纸”从中间开始燃烧,说明最窄的部分比两头宽的部分受限达到的条件是    
              【查阅资料】锡和铝都是具备良好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都看用于制作包装用的金属箔.
              【提出问题】“锡纸”上的金属是锡还是铝?
              【实验探究】
              (3)甲同学的方案是: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锡纸”中的金属箔,用细砂纸打磨后,加入稀盐酸中 产生气泡“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甲同学的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其原因是    
              (4)如果只提供下列药品:“锡纸”、硫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锌溶液.乙同学设计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并确定出“锡纸”中的金属是铝,不是锡.请把乙同学可能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入表中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制得所需的氧气后,为了分离、回收反应后固体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依次经过操作(甲图中的):        ,再将得到的黑色固体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可得到二氧化锰,然后将得到的液体进行操作;    可得到氯化钾固体.
              图甲中某图操作有一处错误,指出该图操作的具体错误:    ;图甲-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实验室可用图乙能制取H2、O2、CO2中哪两种气体?    .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此气体是这两种气体中的哪一种气体?    .如果该气体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写出用此图发生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对于图丙:罩上烧杯的作用是    ;对照①和③能够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4. 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后.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一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写出用图一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氧气的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装置见图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后,关上活塞.A中出现大量气泡,则装置B、E中的现象分别是:    
              (4)验证F装置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5)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 趣味实验:将一手帕放在100ml乙醇和75ml水构成的溶液里浸泡,等手帕浸透后拿出来点燃,可以看到明显的火焰,但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1)请解释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
              (2)写出此实验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6.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制得所需的氧气后,为了分离、回收反应后固体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依次经过操作(甲图中的):        ,再将得到的黑色固体用蒸馏水冲洗、晒干可得到二氧化锰,然后将得到的液体进行操作:    可得到氯化钾固体.
              图甲中某图操作有一处错误,指出该图操作的具体错误:    ;图甲-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实验室可用图乙制取H2、O2、CO2中的哪两种气体?    .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此气体是这两种气体中的哪一种气体?    
              如果该气体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写出用此图发生装置制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对于图丙:罩上烧杯的作用是    ;对照①和③能够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7. 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据报道:国内首把碳纤维小提琴已问世,碳纤维属于    材料(选填“金属”“合成高分子”或“复合”,下同).“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金属于    材料.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为了及时发现天然气漏气爆炸,可在厨房墙壁的    (选填“上”或“下”)方安装报警器.
              (3)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吸附性  B.属于有机物      C.可处理海上的石油泄漏
              (5)在清明期间,因市民烧纸祭奠引发多起森林火灾,专家建议祭奠完毕要用沙土覆盖燃烧的纸币方可离去,原因是    
            • 8.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实验①的结论是    .由该结论可知    (写“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的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①: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支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方案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    (填①或②)更为科学,理由是:    
            • 9.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邻居由于吸烟,乱扔烟头,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则烟头在引发火灾中的作用是    
              (2)医疗上可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视为盐酸)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冶金工业用一氧化碳炼铜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用稀硫酸除去自行车钢圈上的铁锈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0. (2016•高青县模拟)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对要求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可能是:①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提高未燃部分的温度.
              【提出问题】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及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按图一实验,待火柴燃烧剩余
              1
              4
              时,伸入集气瓶.(要求:铁丝长度、粗细、集气瓶、水体积、氧气体积相同)

                  
              铁丝绕成螺旋状不是为了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方案2:按图二实验,待火柴燃烧剩余
              1
              4
              时,伸入集气瓶.(要求同上)

                  
              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提高未燃部分的温度
              【交流与反思】
              (1)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待火柴燃烧剩余
              1
              4
              时,方可伸入集气瓶,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写出细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细铁丝比粗铁丝更容易燃烧的原因可能是    
              (3)由图二实验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