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为浅黄白色颗粒,在空气中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接着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2)请写出区别水和过氧化氢的方法    
              (3)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在反应后的溶解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消失了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可能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①猜想1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    
              ②为了验证猜想2,同学们设计了如表方案并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    观察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讨论交流】老师提醒同学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为无色你认为可能还与    有关.(写一条即可)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 2. (2016春•宜宾县校级月考)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向盛有2mL 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21号试管0.1min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
              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3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    酚酞溶液浓度/%浑浊程度]
              5大量浑浊物
              2少量浑浊物
              0.5无浑浊物
              【解释与结论】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    (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    
              (4)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    
              【反思与评价】
              (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    %.
              (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    
            •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人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酚酞本身已变质
              丁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讨论交流】
              (1)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本身就是错误的,丙同学的理由是    .丙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设计实验】甲、乙、丁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煮沸能达到此目的理由是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甲同学猜想
                  
              (填“正确”或“不正确”)
              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3)乙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所示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写出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乙同学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他的理由是    

              (4)丁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质量
              分数分别为5%、10%、20%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
              请你观察图2曲线,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①    ;②    
            • 4. 小刚同学在学习了酶的知识后联系生活中重金属中毒事件,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合猜想小刚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属于重金属,钠不是重金属;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0.25%淀粉溶液(ml)蒸馏水(ml)0.9%NaCl溶液(ml)0.9%CuSO4溶液(ml)唾液溶液(ml)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132---变蓝色
              231--1不变蓝
              33-1-1不变蓝
              43--11变蓝色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    
              【分析与交流】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在37℃的水浴中进行?    
              (2)小刚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是:酶是一种    ,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发生性质改变.(填“糖类”、“脂肪”、“蛋白质”).
              (3)在看了小刚的设计及实验后,同桌的小王认为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小刚的猜想.你认为小刚提出的下列实验改进方案可行的是:    
              甲:将硫酸铜溶液更换成氯化铜溶液        乙:将氯化钠溶液更换成硫酸钠溶液
              丙:将硫酸铜溶液更换成硝酸铜溶液        丁:将氯化钠溶液更换成硝酸钠溶液.
            • 5. 少量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就会影响酶的活性,有些离子是酶的激活剂(即增强酶的活性),有些离子则是酶的抑制剂(即减弱酶的活性),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唾液淀粉酶、3%淀粉溶液、碘液、0.3%NaCl溶液、1%CuSO4溶液、1%Na2SO4溶液、蒸馏水.
              实验设置:
              1组2组3组4组
              3%淀粉溶液2mL2mL2mL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1mL1mL1mL1mL
              pH6.8缓冲液1mL1mL1mL1mL
              蒸馏水1mL
              1%CuSO4溶液1mL
              1%Na2SO4溶液1mL
              0.3%NaCl溶液1mL
              注: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实验结果,多次取样,用碘液进行鉴定,记录每次取样溶液的颜色情况(见下表,“+”表示蓝色程度;蓝色变到黄色的过程,表示淀粉最后被完全分解.)
              时间试管号(对应相应的组号)
              1号2号3号4号
              0.5min蓝++蓝+++蓝++蓝++
              1min蓝+蓝+++蓝+
              2min蓝+++红棕色
              3min红棕色蓝+++红棕色棕黄色
              4min棕黄色蓝+++棕黄色黄色
              5min黄色蓝+++黄色黄色
              1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设置1号试管的目的是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 6. 实验室一般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与硫酸充分接触而终止反应.小明查阅资料后发现,在石灰石与硫酸反应停止后,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能使反应继续进行,而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或硫酸铵固体却没现象.氯化钠中哪种成分促使石灰石与硫酸持续反应呢?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向5支试管里各加入一块大小相近的石灰石和5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硫酸,待反应停止后,再分别加入约0.2克的NaCI、KCl、NH4Cl、NaNO3、Na2SO4固体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
              实验组次12345
              物质NaClKClNH4ClNaNO3Na2SO4
              现象继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速度较快  继续反应生成气体,速度较慢 继续反应生成气体,速度较慢 没有很明显可见的现象 没有很明显可见的现象 
              (1)实验中5支试管中反应有快慢,请你列举一种判断反应快慢的方法:    
              (2)小明为了研究Na+在实验中的作用,你认为应选择哪几组实验进行观察?    
              (3)通过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7. 小柯同学在学习了酶的知识后了解到了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温度、酸碱度(pH)的影响.联系到前面学习的知识,小柯同学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合猜想小柯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3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厘米3的金属).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0.25%淀粉溶液(ml)蒸馏水(ml)1%NaCl 溶液(ml)1%CuSO4溶液(ml)唾液溶液(ml)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132---变蓝色
              231--1不变蓝
              33-1-1不变蓝
              43--11变蓝色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根据小柯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柯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是:酶是一种    ,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变性,从而丧失活性.
              (2)比较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及观察到的现象,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3)在看了小柯的设计及实验后,同桌的小温认为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小柯的猜想.小温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溶液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也同小温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柯作怎样的更换?    
              (4)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常见,因此了解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若有人误食被电镀厂废水[含铬(Cr)、镍(Ni)、镉(Cd)]污染的食物而急性中毒,为解毒,下列四种供选物质中你不应该选择的是    
              ①鸡蛋清        ②鲜豆浆        ③鲜牛奶        ④糖水.
            • 8.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取其中部分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大针筒中(如图甲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请你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答题.

              (1)若放入的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的图线如乙图所示.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2)若放入的士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乙图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最可能是丙图中    图的虚线.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    
              (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    
              (4)若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为15%,质量为10克,在常温、常压下完全分解时能产生多少ml的氧气?(设氧气的密度为1.4kg/m3
            • 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使用现象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5)请仔细观察如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10. 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结论
              假设不成立.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    ,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    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