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rm{CO}\)、\(\rm{CO_{2}}\)和\(\rm{H_{2}O}\),且总质量为\(\rm{20.8g}\),其中\(\rm{H_{2}O}\)的质量为\(\rm{10.8g}\),则\(\rm{CO_{2}}\)的质量为\(\rm{(}\)  \(\rm{)}\)
              A.\(\rm{5.6g}\)
              B.\(\rm{8.8g}\)
              C.\(\rm{4.4g}\)
              D.\(\rm{4.8g}\)
            • 2.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  \(\rm{)}\)
              A.\(\rm{x}\)的值为\(\rm{2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rm{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rm{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85\%}\)
            • 3.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rm{(}\)分子式为\(\rm{C_{2}H_{6}O)}\)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rm{(}\)如图\(\rm{)}\),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rm{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 ______ ,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 ______ 作用。
              【提出问题】生成的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rm{SO_{2}}\)猜想二:\(\rm{CO_{2}.}\)猜想三:醋酸\(\rm{(C_{2}H_{4}O_{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rm{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 ______ 。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rm{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rm{44}\),且含有\(\rm{C}\)、\(\rm{H}\)、\(\rm{O}\)三种元素\(\rm{(}\)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rm{20\%)}\),由此可推知物质\(\rm{B}\)的分子式为 ______ 。
              【拓展活动】
              \(\rm{(1)}\)同学们再取少量\(\rm{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rm{(}\)已知:乙醇、\(\rm{B}\)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rm{)}\),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 ______ 生成。
              \(\rm{(2)}\)乙醇在微生物\(\rm{(}\)醋酸菌\(\rm{)}\)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4.
              \(\rm{(6}\)分\(\rm{)}\)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近年来,一些城市空气中出现可吸入悬浮颗粒物与雾形成“雾霾”天气,粒径不大于\(\rm{2.5μm}\)的可吸入悬浮粒物\(\rm{(PM2.5)}\)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rm{(1)}\)下列行为可能会导致“雾霾”加重的是 ______ \(\rm{(}\)填标号\(\rm{)}\)
              \(\rm{a.}\)燃煤脱硫  \(\rm{b.}\)植树造林  \(\rm{c.}\)静电除尘  \(\rm{d.}\)燃放鞭炮
              \(\rm{(2)}\)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rm{CO}\)、\(\rm{NO_{x}}\)及\(\rm{C_{x}H_{y}}\)的排放量意义重大。机动
              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rm{/}\)燃比”\(\rm{(}\)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rm{)}\)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rm{①}\)利用氨气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rm{(NO_{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rm{4xNH_{3}+6NO_{x} \dfrac { \overset{\;{一定条件}\;}{ -}}{\;}(2x+3)N_{2}+}\) ______ 。
              \(\rm{②}\)随“空\(\rm{/}\)燃比”增大,\(\rm{CO}\)和\(\rm{C_{x}H_{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 ______ 。
            • 5.
              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rm{(}\)  \(\rm{)}\)
              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別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rm{pH=3}\)的稀盐酸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
              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 6.
              甲、乙、丙、丁种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rm{(}\)  \(\rm{)}\)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rm{2}\):\(\rm{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rm{x}\)的值是\(\rm{7}\)
            • 7.
              对于\(\rm{2KMnO_{4} \dfrac { \overset{\;\;\triangle \;\;}{ -}}{\;}K_{2}MnO_{4}+MnO_{2}+O_{2}↑}\)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  \(\rm{)}\)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rm{O_{2}}\)的质量
              C.\(\rm{MnO_{2}}\)加快了反应速率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 8.
              物质\(\rm{a}\)和\(\rm{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rm{e}\)和\(\rm{d}\)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  \(\rm{)}\)
              A.物质\(\rm{c}\)是一氧化碳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 9.
              甲、乙、丙、丁\(\rm{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rm{.}\)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r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  \(\rm{)}\)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rm{/g}\) \(\rm{4}\) \(\rm{31}\) \(\rm{21}\) \(\rm{10}\)
              反应后的质量\(\rm{/g}\) \(\rm{m}\) \(\rm{40}\) \(\rm{6}\) \(\rm{16}\)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rm{5}\):\(\rm{2}\)
            • 10.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