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为白色固体,且D由两种元素组成,C、Z为黑色粉末,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B、E、G为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反应⑤常用来炼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  
              (2)C物质在反应②中的作用    
              (3)写出反应③、⑤的化学方程式:③    ;⑤    
              (4)日常生活中为了阻碍反应⑥的发生,通常采用的方法为    
              (5)“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甲醇(CH4O)B.乙酸(C2H4O2)C.乙醇(C2H6O)D.甲醛(CH2O)
            • 2.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着硫酸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
              【课外阅读】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杂质不含硫元素)是我国大多数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部分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问题讨论】
              (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来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上述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2)接触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到较稀的硫酸.要把100g上述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g.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请写出稀硫酸的一种用途    
              活动二:测定某黄铁矿中FeS2的含量(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查阅资料】①4FeS2+11O2
               高温 
              .
               
              2Fe2O3+8SO2     ②Na2SO3+H2O2═Na2SO4+H2O
              【实验探究】
              Ⅰ.称取1.60g黄铁矿样品放入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的石英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

              Ⅱ.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问题讨论】
              (4)Ⅰ中装置甲瓶内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5)Ⅱ中向乙瓶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与过量BaCl2溶液后,需要不断振荡锥形瓶,目的是:    
              (6)Ⅱ中最终得到的4.66g固体是    (填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7)该黄铁矿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    
              【交流反思】
              (8)如缺少甲装置,则最终测得FeS2的质量分数将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Ⅱ中证明所加B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拓展思考】
              (10)若将14.6克已经部分被氧化的锌粉与196克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至0.1%)(请写出计算过程)
            • 3.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4)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    
            • 4. 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下表中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性质.
              物质用途石墨作电极金刚石切割玻璃活性炭净水
              对应性质    导电性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二氧化碳
              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举措不能达到“低碳”目的是    (填字母) 
              A. 提倡使用节能灯         
              B. 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C. 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出行
              D. 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5)“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甲醇(CH4O)  B.乙酸(C2H4O2)  C.乙醇(C2H6O)  D.甲醛(CH2O)
            • 5.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
              已知: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最终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方法2】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    ;请将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aCl2+H2O2+2NH3•H2O+6    =CaO2•8H2O↓+2NH4Cl;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方法2中气体X是    ,实验室常用    溶液来检验;煅烧后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也能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2℃,可将反应器放置在    中,获得CaO2产品中主要含有的固体杂质是    (填化学式).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温度过高除了防止氨水挥发外,还能    
              (4)“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填“方法1”或“方法2”).
            • 6.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如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绿色化学的实质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环境友好化学,从微观上看是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的化学,以实现零排放.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中化合反应符合这一要求,则上述流程中,符合绿色化学反应理念的反应有    个.
              (4)在该氮肥生产的工业流程五个步骤中,其中步骤③和④两步发生的反应的共同点是:
              两个反应都是    反应.
              (5)在化工生产中,常常为了达到目的,需要使用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工生产中所使用的催化剂都是用二氧化锰
              B.化工生产中使用催化剂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化工生产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
              D.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 7.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已知:温度过高氧化物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图1:

              方法2: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图2: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    ;请将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aC12+H2O2+2NH3•H2O+6    ═CaO2•8H2O↓+2NH4Cl.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方法2中气体X是    ,实验室常用    溶液来吸收.煅烧后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也能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2℃,可将反应器放置在    ,获得的CaO2产品中主要含有的固体杂质是    (填化学式).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否则不仅会造成    ,还会造成    
              (4)“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填“方法1”或“方法2”).
            • 8. 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1)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甲醇CH3OH,甲醇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3)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A.甲醛(CH2O)          B.甲醇(CH4O)       C.乙醇(C2H6O)    D.乙醛(C2H4O)
            • 9. (2014秋•闽清县期中)图所示六种途径都可以制得氧气,已知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1)写出A、C两种途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    
              C:    
              它们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2)    (填标号)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    
              (4)根据“绿色化学”理念,    (填标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 10.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已知: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最终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方法2: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    .请将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aCl2+H2O2+2NH3•H2O+6    =CaO2•8H2O↓+2NH4Cl.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4Cl;
              (2)方法2中气体X是    ,实验室常用    溶液来吸收.煅烧后的反应时化合反应,也能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2℃,可将反应器放置在冰水中,获得CaO2产品中主要含有的固体杂质是CaO;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温度过高除了防止氨水挥发外,还能减少过氧化氢溶液和产品CaO2分解;
              (4)“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填“方法1”或“方法2”).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