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清城区一模)如图所示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向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    
            •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 3. (2016•石景山区一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薄玻璃板、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
              (1)小丽将棋子A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如图所示.她观察发现:薄玻璃板中棋子A的像偏高,且无论在白纸上如何移动玻璃板另一侧的棋子B,都无法使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 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2)小丽将上述问题解决后,在玻璃板后面的白纸上移动棋子B,直至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移去棋子B,在此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棋子A的像.
              (3)将棋子A靠近玻璃板,再用棋子B在玻璃板后的白纸上移动,直至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发现棋子B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
            • 4.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对一些常见情景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塑料吸盘挂钩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知识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水沸点随锅内气压的增加而降低
              C.人远离平面镜常常感到像变小,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
              D.教室内的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八盏灯,说明这八盏灯是串联的
            • 5. 小明在学习了平面镜后,总结了如下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
              A.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一个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也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C.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照镜子时,如果将镜子向上移动,像也向上移动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 6. (2016•嘉祥县一模)张明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B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
              (1)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的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2)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    cm.
            • 7.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 8.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B.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C.像大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D.像大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 9. (2016•秦淮区一模)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他进行了实验探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多次增大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使像看起来更小,并不断地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    (选填:(1)或(2));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 10.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要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还应进行的操作是:保持    的位置不变,改变    ,再做两次实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