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学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的实录: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rm{.}\)用胶头滴管吸取\(\rm{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rm{(1)}\)探究实验中的能量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
              \(\rm{(2)}\)探究反应终点问题:
              用什么方法证明此反应已恰好完全进行?
              小红说: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小文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盐酸,若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rm{(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小凤在她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 .
            • 2.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rm{(}\)  \(\rm{)}\)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 3.
              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rm{.}\)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m{(}\)  \(\rm{)}\)
              A.焦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二氧化碳通过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金刚石、石墨和\(\rm{C_{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相同
            • 4.
              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白色物质:
              \(\rm{①}\)这层白色物质是 ______ ,形成原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②}\)用 ______ 除去,有关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5.
              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rm{(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rm{a}\) ______ \(\rm{f}\) ______
              \(\rm{(2)}\)实验室选取\(\rm{d}\)、\(\rm{e}\)、\(\rm{h}\)、\(\rm{j}\)四种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3)}\)小曼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除了选用了仪器\(\rm{b}\)、\(\rm{g}\) 外还需选择上述仪器中的 ______ \(\rm{(}\)填写序号\(\rm{).}\)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应先往仪器\(\rm{b}\)中加入的药品是 ______ ,后加入的药品是 ______
              \(\rm{(4)}\)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rm{(5)}\)小淇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上述装置中反应,制取\(\rm{CO_{2}}\)并检验其有关的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对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产生的\(\rm{CO_{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产生的\(\rm{CO_{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
            •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  \(\rm{)}\)
              A.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以确定\(\rm{CO_{2}}\)浓度是否太高
              C.图书档案室着火用水灭火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好
              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可以用排水法
            • 7.
              如图表示两项实验:
              \(\rm{①}\)在燃着的蜡烛甲、乙上倒扣一只烧杯;
              \(\rm{②}\)往放有刚燃着的丙、丁蜡烛的烧杯中慢慢倒入二氧化碳.
              在两项实验中先熄灭的蜡烛分别是\(\rm{(}\)  \(\rm{)}\)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 8.
              实验小组的同学取药品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活动,以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rm{(}\)酸性物质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rm{)}\).

              通过该组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设计还需要进行的实验,以得出满意结论\(\rm{(}\)可用文字表述,也可在虚线框中画简图说明\(\rm{)}\) ______ .
            • 9.
              室温时,进行如下实验:
              \(\rm{①}\)在盛有\(\rm{3ml\_}\)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入\(\rm{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rm{②}\)在盛有\(\rm{3mL}\)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入\(\rm{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rm{③}\)在盛有\(\rm{3ml\_}\)蒸馏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再滴人\(\rm{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rm{(1)}\)将实验\(\rm{③}\)所得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 ______ 色,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
              \(\rm{(2)}\)实验\(\rm{②}\)、\(\rm{③}\)共有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 ______ .
              \(\rm{(3)}\)实验\(\rm{①}\)的作用是 ______ .
              \(\rm{(4)}\)实验\(\rm{①}\)、\(\rm{②}\)和\(\rm{③}\)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数相同的目的是 ______ .
            • 10.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装置.
              \(\rm{(1)}\)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______ .
              \(\rm{(2)}\)装置\(\rm{A}\)中物质的名称是 ______ 和 ______ .
              \(\rm{(3)}\)装置\(\rm{B}\)用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rm{B}\)中应装入的溶液是 ______ ,实验现象是 ______ .
              \(\rm{(4)}\)装置\(\rm{C}\)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 .
              \(\rm{(5)}\)在装置\(\rm{D}\)中, ______ 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______ 和 ______ 性质,因此可以用二氧化碳来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