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rm{CO_{2}}\)与\(\rm{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rm{(}\)  \(\rm{)}\)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rm{CO_{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rm{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rm{CO_{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rm{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rm{CO_{2}}\)会造成“温室效应”;\(\rm{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2.
              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rm{(1)}\)将\(\rm{CO_{2}}\)通过灼热的碳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此反应体现了\(\rm{CO_{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导热性\(\rm{B.}\)还原性\(\rm{C.}\)氧化性\(\rm{D.}\)可燃性
              \(\rm{(2)}\)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rm{CO_{2}}\)的性质,其中\(\rm{①}\),\(\rm{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rm{②}\),\(\rm{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说明\(\rm{CO_{2}}\)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rm{.}\)该实验还能研究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______
              \(\rm{(3)}\)林林同学将变红了的棉球用吹风机烘干后,观察到棉球又变回紫色,这个现象说明碳酸具有 ______ 性
              \(\rm{(4)CO}\)和\(\rm{CO_{2}}\)的混合气体含氧量为\(\rm{68.8\%}\),将该气体\(\rm{10g}\)通过足量的均热的\(\rm{CuO}\)粉末,充分反应后,气体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最多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______ \(\rm{g.}\)
            • 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rm{(1)}\)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______ 。
              \(\rm{(3)}\)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______ 。
            • 4.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rm{(}\)  \(\rm{)}\)
              A.\(\rm{CO_{2}}\)不能燃烧
              B.\(\rm{CO_{2}}\)不支持燃烧
              C.\(\rm{CO_{2}}\)密度比空气大
              D.蜡烛燃烧生成\(\rm{CO_{2}}\)和\(\rm{H_{2}O}\)
            • 5.
              如图所示实验中,紫色小花变红的是\(\rm{(}\)  \(\rm{)}\)
              A.\(\rm{①③}\)
              B.\(\rm{②③}\)
              C.\(\rm{③④}\)
              D.\(\rm{①④}\)
            • 6.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rm{(}\)夹持仪器已略去\(\rm{)}\)做了\(\rm{2}\)个兴趣实验\(\rm{.}\)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rm{C}\)瓶内的水流入\(\rm{D}\)中,\(\rm{B}\)中有气泡逸出\(\rm{.}\)请完成下列空白.
              \(\rm{(1)}\)在\(\rm{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rm{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写出\(\rm{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rm{B}\)中的原因是 ______ .
              \(\rm{(2)}\)在\(\rm{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若\(\rm{B}\)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则变红色,写出\(\rm{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7.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制取和探究\(\rm{CO_{2}}\)的性质。
              \(\rm{(1)}\)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向\(\rm{E}\)中小试管中加水,关闭\(\rm{K1}\)及储气装置下面的旋塞,打开\(\rm{K_{2}}\)、\(\rm{K_{3}}\)、\(\rm{K_{4}}\),拉注射器,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则不漏气;
              \(\rm{(2)}\)写出实验室制取\(\rm{CO_{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实验时,\(\rm{C}\)处先通入\(\rm{CO_{2}}\),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后加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______ 。
              \(\rm{(4)}\)实验时,待\(\rm{CO_{2}}\)收集满后,关闭\(\rm{K_{3}}\),\(\rm{K_{4}}\),打开\(\rm{K1}\);点燃蜡烛,将烧杯置于\(\rm{CO_{2}}\)储气装置下,拔掉塞子,打开旋塞,导管应伸到 ______ \(\rm{(}\)填“\(\rm{a}\)”或“\(\rm{b}\)”\(\rm{)}\)处,理由是 ______ ;判断\(\rm{CO_{2}}\)收集满的依据是 ______ 。
              \(\rm{(5)}\)实验时,李老师建议在如图虚线框处连接盛有饱和碳酸氢钠\(\rm{(NaHCO_{3})}\)溶液的试管,既可以除去\(\rm{CO_{2}}\)气体中含有的少量\(\rm{HCl}\),同时还反应生成\(\rm{CO_{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8.
              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的是\(\rm{(}\)  \(\rm{)}\)
              A.将足量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湿润的石蕊纸花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
              C.将铜棒插入稀硝酸银溶液中,铜棒表面立即由紫红色变为光亮的银白色
              D.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几个重要实验\(\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图\(\rm{1}\)实验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rm{(2)}\)图\(\rm{2}\)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 \(\rm{.}\)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 .
              \(\rm{(2)}\)图\(\rm{3}\)使用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 ______ 性,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 .
              \(\rm{(4)}\)图\(\rm{4}\)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 10.
              分析如图提供的信息,根据\(\rm{CO}\)和\(\rm{CO_{2}}\)的性质,回答问题.

              \(\rm{(1)}\)用\(\rm{A}\)装置区分\(\rm{CO}\)和\(\rm{CO_{2}}\),烧杯中装有的液体可以是 ______ ;
              \(\rm{(2)B}\)图中,软塑料瓶里充满\(\rm{CO_{2}}\),向瓶内注入约\(\rm{ \dfrac {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rm{(3)C}\)图所示,将集气瓶中的气体像倒水一样迅速倒入一个纸筒中,观察到该纸筒下沉,由此可知,倒入的气体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