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A.性质与用途B.生活常识
              铜具有导电性--制造炮弹
              干冰易升华--作致冷剂
              石蕊遇酸碱变色--作酸碱指示剂
              鉴别淀粉--搅拌、滴加碘水观察变深色
              新装修居室--会挥发出有毒气体
              春天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化学之最D.初中化学的“三”
              最简单的有机物--氢气
              最轻的气体--甲烷
              最早湿法炼铜的国家--中国
              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有可燃性的三种物质--氢气、一氧化碳、炭
              农作物肥料“三要素”--氮、磷、铵
              A.A
              B.B
              C.C
              D.D
            • 2. 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是实验过程中几个相关的环节.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过程
              组别
              实验目的所加试剂
              (或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检验面包是否有淀粉碘酒溶液变蓝色面包含有淀粉
              B除去NaCl中的
              少量Na2CO3
              稀盐酸有气泡产生Na2CO3已被除完
              C区分硬水和蒸馏水肥皂水产生
              泡沫较少
              该液体为蒸馏水
              D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将燃烧的木条伸人瓶中木条熄灭瓶中二氧化碳已集满
              A.A
              B.B
              C.C
              D.D
            • 3. 正确的实验步骤对实验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下列对“先”与“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改编)(  )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B.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时,先将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后通过澄清石灰水
              C.研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途径的过程中,淀粉先在口腔和舌的咀嚼搅拌作用后被小肠消化
              D.检验pH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时,在含有淀粉糊的试管中,先加入唾液,后加入稀盐酸
            • 4. 在探究“温度影响酶催化作用”的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三支编号为 a、b、c的洁净试管并分别注入1%的淀粉溶液2毫升;
              步骤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人1毫升新鲜的唾液,并摇匀;
              步骤3:将三支试管分别放人盛有沸水、恒温37℃的水和冰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
              步骤4:在3支试管中各滴加1滴碘液,并摇匀;
              步骤5:观察并记录这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1)在步骤4中,如果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溶液变成蓝色,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2)该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发现在三支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溶液都没有变成蓝色针对这个问题,应对此实验方案作出的改进是    
              (3)为了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在25℃和37℃时的催化能力,按正确的方法实验,则可通过观察并比较实验中的    ,判断唾液淀粉酶在这两种温度时的催化能力强弱.
            • 5.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因“C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C蛋白是一种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遇到甲醛、硫酸铜等会失去生活理性
              B.蛋白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C.蛋白质在牛奶、米饭、豆腐中含量丰富
              D.CO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远远大于O2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且CO与血红蛋白分离的速度很慢,造成人体缺氧,所以说CO有毒
            • 6. 2010年三聚氰胺危机再次出现,其实可以看做是2008年三鹿事件的“余震”,但仍然要从上次事件的处理去找原因.从肇事的奶源看,仍然是上次的“存货”,而且从深层次原因看,导致发生上次事件的一些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一些地方的奶粉中依旧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C3H6N6)人称为“蛋白精”,价格便宜.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
              (1)在实验室里,可以用    检验蛋白质的存在,现象是蛋白质凝固变性;
              (2)三聚氰胺的生产是以尿素CO(NH22为原料,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反应生成.副产品是氨气和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 下列区分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空气与氧气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C.用水区分碳酸钙与硫酸钡
              D.用碘水区分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 8. 鸡蛋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的口腔唾液中,除水外,主要成分是酶.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能与CuSO4反应,产生紫红色物质,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它常用于检测蛋白质.下列是验证酶蛋白质的实验过程:
              第一箩:取唾液.用清水将口漱净,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其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怀中,备用.
              第二步:在A、B、C3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2毫升)的蛋清液.唾液和清水
              第三步: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2-3滴)5%的NaOH溶液,振荡
              第四步.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2-3滴)3%的CuSO4溶液,振振荡
              (3)实验结果
              试管试管AB试管试管C
              颜色变化 紫红色无紫红色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2-3滴)5%的NaOH溶液目的是    
              (2)试管A中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3)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实验组是    
            • 9. 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C.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D.用碘水或碘酒检验火腿肠中是否有淀粉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F.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 10. 鉴定淀粉存在时,常用碘液,这是因为(  )
              A.有机物遇碘变成蓝色
              B.碘遇有机物变成蓝色
              C.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D.碘液中有蓝色染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