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中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化学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所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21%,其原因可能是①    ,②    
              (2)B中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微观解释是    ,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为    ,夹持铁丝的仪器名称为    ,小明用该图中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后,发现集气瓶炸裂,原因是    
            • 2. 如图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实验的相关图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    
              (2)图B所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可用简单方法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请选择一种产物简要写出其验证方法    
              (3)图C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可得结论是    ,该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4)图D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后面气球的作用    
            • 3. 我们的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都与气压变化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A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体积分数,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充分反应后,待钟罩内液面不再变化,应先    ,再读数,否则测得结果将    
              1
              5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室可用注射器连接到装置 B 的导管处,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实验步骤:向锥形瓶中加水至    ,向后拉动注射活塞,若观察到    时,则说明装置B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利用装置C制备H2,化学方程式为    ,相比较装置B,它的优点是    ,若选用装置D、E测定生成H2的体积,仪器连接顺序为a→        →d.
              (4)装置F和G可用于验证NH3极易溶于水,F装置的实验现象是    ,G装置的实验现象是    
              (5)在装置H中,某样品投入到水中,右侧U型管出现液面左低右高现象,则该样品不可能是    
              ①CaO     ②NaOH固体       ③浓硫酸       ④NH4NO3固体.
            • 4. 如图是我们做过的四个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实验在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C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4)D实验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5. 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条件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含量的探究等.下列实验中有两组实验目的是相同的,它们是    (填字母),这两组实验中都进行了控制变量,还具有的其他的相同点是    
              ABCD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气体过量又变澄清.如CO2+Ca(OH)2═CaCO3↓+H2O,CaCO3+H2O+CO2═Ca(HCO32请写出把过量的S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的可溶性盐的名称是    
            • 6. 为了探究某脱氧剂的成分(由两种单质组成)及利用该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脱氧剂成分  
              【实验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成. 
              【实验猜想】根据颜色变化,猜想该脱氧剂中含有    (填化学式). 
              【验证猜想】方法为:    . 
              【实验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已验证的成分分离.取剩余固体与少量CuO混合,置于右图所示装置中加热.一会儿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该脱氧剂中还含有    (填化学式).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Ⅱ.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使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
              (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 . 
              (2)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    .计算得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
              5

              【实验对比】
              实验室常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步骤如下:
              (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    .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
              1
              5
              .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    . 
              【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    
            • 7.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是什么?
              (2)B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奋哪些性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3)为什么用C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 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2)实验B中: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1
              5
              的原因:从装置本身角度来看可能是(只答一条):    
              (3)实验C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生成    ,放出大量的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 根据图1、图2回答问题:

              (1)写出A中用于支持的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和C都可以用来制取CO2,其中装置C的优点在于    .某同学收集CO2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将这瓶气体按图G所示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4)图2中甲中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    现象.科学贵在创新,图2中乙是对甲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改进(甲中红磷用酒精灯点燃),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    
            • 10. 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B: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21%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    
              (3)实验C: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4)实验D: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观察到铁丝剧烈燃    ,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