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能达到实验本身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是\(\rm{(}\)  \(\rm{)}\)
              A.
              证明\(\rm{CO2}\)密度比空气大
              B.
              量取\(\rm{35mL}\)液体
              C.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收集氢气
            • 2.
              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该实验反应的原理是 ______ \(\rm{(}\)用文字表达式表示\(\rm{)}\)。
              【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有:
              \(\rm{①}\)在硬质玻璃管中装入铜粉,两端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其中一端用气球密封;
              \(\rm{②}\)测量出实验所用硬质玻璃管的体积;
              \(\rm{③}\)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rm{④}\)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
              \(\rm{⑤}\)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与硬质玻璃管另一端密封连接,并将硬质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rm{(1)}\)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______  \(\rm{(}\)填数字序号\(\rm{)}\);
              \(\rm{(2)}\)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小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 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______ 。
              【实验记录】下表是甲、乙、丙三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
              小组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rm{/mL}\)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rm{/mL}\)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rm{/mL}\) 反应消耗的氧气体积\(\rm{/mL}\)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m{(\%)}\)
              \(\rm{45}\) \(\rm{15}\) \(\rm{4}\) \(\rm{11}\) \(\rm{18.3}\)
              \(\rm{40}\) \(\rm{18}\) \(\rm{5}\) \(\rm{13}\) \(\rm{22.4}\)
              \(\rm{50}\) \(\rm{20}\) \(\rm{6}\) ______ ______
              填写上表中空白,帮助丙组同学完成实验数据的统计;
              【实验分析】从上述数据中可知,该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该实验数据比\(\rm{21\%}\)小的原因不可能是 ______ \(\rm{(}\)填数字序号\(\rm{)}\)。
              \(\rm{①}\)没有缓缓推拉注射器活塞;
              \(\rm{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rm{③}\)加入铜丝量太多;
              \(\rm{④}\)反应后读数时小气球中气体未全部挤出
            • 3.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rm{.}\)实验前,小组成员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rm{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rm{2}\):不能代替,查阅资料知金属镁很活泼,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rm{2/5}\)
              【解释与结论】
              \(\rm{(1)Mg}\)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 .
              \(\rm{(3)}\)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 ______ .
              \(\rm{(4)}\)推测猜想\(\rm{2}\)成立的现象证据是 ______ .
              【反思与评价】
              \(\rm{(5)}\)该小组认为,即使步骤Ⅲ中水的体积恰好占集气瓶体积的\(\rm{ \dfrac {1}{5}}\),也不能说明猜想\(\rm{1}\)成立,理由是 ______ .
              \(\rm{(6)}\)小组中同学对镁条与瓶中气体的反应提出了进一步的猜想:甲同学认为镁条先与\(\rm{O_{2}}\)反应,乙同学认为镁条先与\(\rm{N_{2}}\)反应\(\rm{.}\)为进一步检验他们的猜想,可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待镁条熄灭后, ______ .
            • 4.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rm{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rm{(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______ .
              \(\rm{(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属于 ______ 反应.
              \(\rm{(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rm{25mL}\) \(\rm{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______  \(\rm{21\%(}\)填“\(\rm{ > }\)”、“\(\rm{=}\)”、“\(\rm{ < }\)”\(\rm{).}\)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rm{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rm{③}\)加入铜丝量太少;\(\rm{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rm{(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______
            • 5.
              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rm{[}\)查阅资料\(\rm{]}\)白磷的着火点\(\rm{40℃}\).
              \(\rm{[}\)提出问题\(\rm{]}\)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rm{[}\)实验准备\(\rm{]}\)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rm{2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rm{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rm{[}\)实验探究\(\rm{]}\)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rm{[}\)现象分析\(\rm{]}\)
              \(\rm{(1)}\)在空气中白磷没有燃烧,而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 ______ ,除此之外,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 、 ______ ;
              \(\rm{(2)}\)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 。
              \(\rm{(3)}\)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______ 燃烧\(\rm{(}\)填“支持”或“不支持”\(\rm{)}\);
              \(\rm{(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______ 。
              \(\rm{(5)}\)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rm{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rm{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 ______ \(\rm{mL}\)时停止下流。
              \(\rm{[}\)得出结论\(\rm{]}\)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rm{ \dfrac {1}{5}}\)。
              \(\rm{[}\)拓展应用\(\rm{]}\)
              \(\rm{(6)}\)有同学们提出:若反应前称量整套装置的质量为\(\rm{mg}\),反应后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擦干锥形瓶外壁的水后,再次称量整套装置的质量为 ______ \(\rm{mg(}\)填“大于”、“等于”、“小于”\(\rm{)}\),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 6.
              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rm{(}\)装置如图\(\rm{1)}\),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打开止水夹后,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______ 。
              【提出问题】某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rm{21\%.}\)为什么?
              【进行猜想】\(\rm{(1)}\)装置漏气;
              \(\rm{(2)}\) ______ ;
              \(\rm{(3)}\)反应后未冷却到室温\(\rm{…}\)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在装置气密性能良好、操作规范的情况下,重复图\(\rm{1}\)实验,测定结果低于\(\rm{20\%}\),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为\(\rm{8.85\%}\)。
              【查阅资料】: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rm{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探究】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该小组同学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rm{2}\)实验装置。
              Ⅰ\(\rm{.}\)同学们采用了“暖宝宝”做实验,暖宝宝中含有铁粉、活性炭、水、氯化钠等物质。装置中饱和食盐水会加速铁生锈。
              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rm{(}\)主要成分氧化铁\(\rm{)}\),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Ⅱ\(\rm{.8}\)分钟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如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______ 。\(\rm{(}\)写出数据表达式即可\(\rm{)}\)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rm{(}\)扣除内容物\(\rm{)}\)
              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rm{/mL}\) \(\rm{100.0}\) \(\rm{74.5}\) \(\rm{126.0}\)
              【结论】该测定方法,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
              【拓展】小组中某同学认为实验后的暖宝宝贴中仍含有铁粉,才能说明该结果接近精确值。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的暖宝宝中仍有铁单质存在 ______ 。
            •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的基础为科学,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

              \(\rm{(1)}\)实验\(\rm{A}\)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什么?\(\rm{(}\)写一条即可\(\rm{)}\)

              \(\rm{(2)}\)实验\(\rm{B}\)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证明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rm{(3)}\)实验\(\rm{C}\)中的操作会造成酸液飞溅,请解释原因。

            • 8.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rm{A}\)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rm{40℃}\),红磷的着火点是\(\rm{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rm{(HPO_{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rm{B}\)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   象

              解   释

              \(\rm{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rm{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

              \(\rm{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

              \(\rm{①}\)            \(\rm{②}\)              


              写出白磷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rm{(1)}\)改进后的图\(\rm{B}\)装置与图\(\rm{A}\)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小林同学指出图\(\rm{B}\)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下图\(\rm{C}\)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rm{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rm{(}\)室温下\(\rm{)}\),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rm{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

              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rm{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rm{1/5}\)。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____\(\rm{(}\)填“甲”或“乙”\(\r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拉瓦锡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空气的成分。他把适量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rm{12}\)天,发现有红色粉末生成,同时容器里的空气减少了\(\rm{1/5}\);请问:


              \(\rm{(1)}\)曲颈瓶里所用汞的量应_________\(\rm{(}\)填“不足量”、“足量”或“任意量”\(\rm{)}\)。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前后钟罩内汞液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 10.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 \(\rm{①}\)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rm{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rm{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rm{\dfrac{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等到红磷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其剩余容积的____ 。

              \(\rm{(3)}\)反应后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此实验还可以说明该气体的一条性质:____ 。

              \(\rm{(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rm{(}\)答一点即可\(\rm{)}\)。

              \(\rm{(5)}\)能否用木炭燃烧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rm{(}\)填“能”或“不能”\(\rm{)}\),写出木炭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

              \(\rm{(6)}\)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rm{(}\)如图\(\rm{2}\)所示\(\rm{)}\),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