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
              【查阅资料】
              ①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
              ②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③NaOH溶液可吸收硫化氢和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取0.5g碳酸钠、0.2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如图①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4Na2CO3+12S+X2Na2S4+2Na2S2O3+4CO2,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②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③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_,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h2,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______;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0 11.4 11.6
              h2/cm 8.7 9.1 9.2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实验过程①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
            • 2.

              小佳是个乐天派,看到还剩一个罐头瓶没炸坏,他琢磨琢磨,准备再做一个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于是准备向老师要点儿红磷,老师开玩笑说,答对两个问题我才奖励你\(\rm{——}\)请你帮他回答吧

              \(\rm{(1)}\)为什么不能用你家的蜡烛完成这个实验?

              \(\rm{(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rm{(1)A}\)实验选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其原因是什么\(\rm{(}\)答出其中一种原因\(\rm{)}\)?

              \(\rm{(2)B}\)实验中,硫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什么?

            • 4.

              Ⅰ\(\rm{.}\)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rm{(}\)\(\rm{1}\)\(\rm{)}\)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rm{(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什么?


              \(\rm{.}\)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rm{(1)}\)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__                                      

              \(\rm{(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                                      

              \(\rm{(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                                      


              \(\rm{.}\)下图是某物质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rm{(1)}\)
              图中属于化合物的是\(\rm{(}\)写化学式\(\rm{)}\) ____________

              \(\rm{(2)}\)通过微观示意图你还能得到那些信息\(\rm{(}\)任写一条\(\rm{)}\)

               



              Ⅳ\(\rm{.}\)“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有多种方法\(\rm{.}\)甲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注入集气瓶\(\rm{.}\)回答下列问题:

              \(\rm{(}\)\(\rm{1}\)\(\rm{)}\)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什么?

               

              \(\rm{(}\)\(\rm{2}\)\(\rm{)}\)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什么?

            • 5.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图\(\rm{1}\)和图\(\rm{2}\)两个实验,请回答:

              \(\rm{(1)}\)导致图\(\rm{1}\)实验测定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rm{(}\)举一例\(\rm{)}\).
              \(\rm{(2)}\)根据图\(\rm{2}\)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氨气的两条物理性质?
            • 6.

              初中化学的一些重要实验\(\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实验\(\rm{A}\)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还可以推测氮气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任写一条即可\(\rm{)}\);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民大附中初二学生小李将红磷换成碳粉,是推测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rm{?}\)_____\(\rm{(}\)填能或否\(\r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rm{B}\)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______\(\rm{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3)}\)实验\(\rm{C}\)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rm{D}\)为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7.

              我们在学习化学时要学会从多角度认识物质。以“空气”为例,完成下面填空。

              \(\rm{①}\)图甲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该实验中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是: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____________          。

              \(\rm{②}\)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则“”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rm{(}\)填化学符号\(\rm{)}\)。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乙中可粗略表示空气微观组成的是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 8.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rm{(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rm{(}\)填“混合物”或“纯净物”\(\rm{)}\)。

              \(\rm{(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rm{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rm{(}\)填名称\(\rm{)}\)。

              \(\rm{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rm{(}\)填标号\(\rm{)}\)。

              \(\rm{(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rm{-196℃}\),氧气沸点\(\rm{-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rm{ \dfrac{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rm{(4)}\)从定量角度:

              暖宝宝贴\(\rm{(}\)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rm{)}\)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rm{.}\)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rm{(}\)容积为\(\rm{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rm{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rm{)}\)

              则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rm{(}\)列式并计算数值精确至\(\rm{0.1)}\)与理论值比较___________\(\rm{(}\)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rm{)}\)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rm{[A]}\)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1)}\)铁在氧气中燃烧

              \(\rm{(2)}\)电解水

              \(\rm{[B]}\)请用分子或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rm{(1)}\)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开
              \(\rm{(2)10}\)月\(\rm{18}\)日--\(\rm{11}\)月\(\rm{18}\)日,开封举行菊花展,很远就能闻到花香
              \(\rm{(3)H_{2}O}\)和\(\rm{H_{2}O_{2}}\)元素组成相同,向其中加入二氧化锰,\(\rm{H_{2}O_{2}}\)能产生氧气而\(\rm{H_{2}O}\)不能产生氧气
              \(\rm{[C]}\)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哪边偏转?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rm{[D]}\)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在试管内放入白磷,塞上胶塞,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冷却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rm{(1)}\)取下胶塞后应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rm{(2)}\)为确保实验成功,你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rm{(}\)答两点\(\rm{)}\) 。

            • 10.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rm{(}\)如图所示\(\rm{).}\)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rm{(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rm{A}\)、\(\rm{B}\)两组,在相同条件下,\(\rm{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rm{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rm{(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得气体中加入
              \(\rm{①}\)
              \(\rm{②}\) 有二氧化碳
              \(\rm{(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rm{240℃}\),白磷的着火点为\(\rm{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rm{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______ .
              \(\rm{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______
              \(\rm{c.}\)经过\(\rm{A}\)、\(\rm{B}\)两组同学的实验,\(\rm{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rm{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