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rm{(}\)又称铜绿\(\rm{)}\)。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rm{①}\)铜锈受热易分解\(\rm{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右图所示装置实验\(\rm{(}\)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rm{)}\)。观察到\(\rm{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rm{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rm{(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rm{(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rm{Cu}\)和______。

              \(\rm{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rm{CO_{2}}\)、\(\rm{H_{2}O}\)和\(\rm{O_{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rm{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rm{①}\)

              \(\rm{②}\)

              \(\rm{③}\)

              \(\rm{④}\)

              \(\rm{⑤}\)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rm{(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

               \(\rm{(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rm{CO_{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rm{(}\)填编号\(\rm{)}\)。

               \(\rm{(5)}\)对比实验\(\rm{②}\)和\(\rm{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rm{(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rm{⑤}\)补充完整。

               \(\rm{(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反思与应用】

               \(\rm{(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_。

            •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m{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m{R > Fe > Cu}\);    猜想二:_____________ ;    猜想三:\(\rm{Fe > Cu > 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将打磨好的\(\rm{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猜想一正确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m{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m{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rm{(}\)填“快”或“慢”\(\rm{)}\)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m{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m{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rm{(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rm{(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rm{(3)}\)金属与            \(\rm{\_}\)是否反应。

            • 3.

              手机常用的电池是锂电池。小华同学对锂\(\rm{(Li)}\)元素产生了兴趣,他查看了元素周期表,发现锂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原子序数为\(\rm{3}\),锂是金属单质,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想了解如果把锂排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应该在什么位置,他去请教老师,老师让他去比较锂与镁和钠的活泼性。于是他针对锂、镁、钠的活泼性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猜想一:锂、镁、钠的金属活泼性是锂\(\rm{ > }\)钠\(\rm{ > }\)镁

                         猜想二:锂、镁、钠的金属活泼性是钠\(\rm{ > }\)锂\(\rm{ > }\)镁

                         猜想三:锂、镁、钠的金属活泼性是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体积一样大的锂块和镁块分别加入到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

              锂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产生气体速率更快

                   镁\(\rm{(}\)填“\(\rm{ > }\)”或“\(\rm{ < }\)”\(\rm{)}\)

              写出锂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提示: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rm{+1}\)价\(\rm{)}\)

              【理论探究】小华查阅资料后得知,锂元素和钠元素\(\rm{(}\)原子序数为\(\rm{11)}\)属于同一族,且同一族中原子序数越大,化学性质越活泼,越容易失去电子。

              【讨论交流】综合实验和理论探究,可以得出猜想        成立。

              【拓展反思】\(\rm{①}\)手机在使用和充电过程中是电能和        能相互转化的过程;\(\rm{②}\)废弃的手机电池不可随意丢弃,防止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 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金属\(\rm{R}\)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该小组为了了解\(\rm{R}\)与常见金属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做出猜想】他们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m{Al > Cu > R}\),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rm{R > Al > Cu}\)。

              【查阅资料】\(\rm{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rm{RSO_{4}}\)溶液呈蓝色;常温下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针对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

              猜想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打磨\(\rm{R}\)丝,并将其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rm{R}\)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

              猜想一________\(\rm{(}\)“成立”或“不成立”\(\rm{)}\)

              打磨粗细相同的\(\rm{R}\)丝、铝丝、铜丝,分别将它们插入到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

              \(\rm{①R}\)丝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rm{②}\)铝丝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rm{③}\)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

              把铝丝插入\(\rm{RSO_{4}}\)溶液中

              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究竟哪种猜想成立?三位同学经讨论交流,发现丙同学在实验前没有打磨铝丝,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论错误。于是他们先打磨铝丝,再将其插入到\(\rm{RSO_{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进而确认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二成立。写出\(\rm{Al}\)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探究结束后,他们总结得出: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 5.

              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rm{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rm{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rm{③}\)锡\(\rm{(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rm{+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该“锡纸”中的金属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rm{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rm{②}\)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rm{(}\)填序号\(\rm{)}\)。

                    \(\rm{A.}\)氯化铜     \(\rm{B.}\)硝酸银     \(\rm{C.}\)硫酸钠       \(\rm{D.}\)硫酸亚铁

              【反思提高】\(\rm{(1)}\)小赵同学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分析\(\rm{BC}\)段压强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rm{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rm{(2)}\)小孙同学用相同的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和稀硫酸几乎不反应。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rm{①}\)                                          

              \(\rm{②}\)                                            

            • 6.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与探究。

              I. 实验室制备气体,结合以下装置回答问题:


              \(\rm{(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rm{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实验室中,既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rm{;}\)既可以用来收集氧气,又可收集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

              \(\rm{II.}\)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实验\(\rm{①}\)                                          实验\(\rm{②}\)

              \(\rm{(1)}\)根据实验\(\rm{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镁的活动性比铜强。

              \(\rm{(2)}\)根据实验\(\rm{②}\)的现象应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 7.

              \(\rm{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rm{MSO_{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rm{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rm{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rm{Al > Cu > M}\);小强的猜想是\(\rm{Al > M > Cu}\);你的猜想是            

              【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rm{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rm{①}\)、\(\rm{②}\)、\(\rm{③}\)的\(\rm{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rm{(}\)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rm{)}\);

              实验操作

              \(\rm{M}\)丝插入试管\(\rm{①}\)中

              铜丝插入试管\(\rm{②}\)中

              铝丝插入试管\(\rm{③}\)中

              实验结论

              刚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几分钟后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rm{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rm{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rm{(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rm{(2)}\)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            \(\rm{(}\)填试管编号\(\rm{)}\)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rm{(}\)注意:若答对\(\rm{(3)(4)}\)两小题奖励\(\rm{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rm{60}\)分\(\rm{)}\)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rm{(3)}\)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的形状和酸的浓度外,还与                ,                    \(\rm{(}\)任写\(\rm{2}\)种影响因素\(\rm{)}\)有关

              \(\rm{(4)}\)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判断                                             。\(\rm{(}\)写出实验方案\(\rm{)}\)

            • 8.

              下表是探究铁丝生锈条件的相关实验及实验现象的记录。

              实验编号

              \(\rm{①}\)

              \(\rm{②}\)

              \(\rm{③}\)

              \(\rm{④}\)

              \(\rm{⑤}\)

              实验装置

              现    象

              生锈较严重

              生锈较严重

              生锈

              未生锈

              未生锈

              【分析与结论】

              \(\rm{(1)}\)通过比较\(\rm{③④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通过比较\(\rm{①②③}\)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由于需要将铁丝放置数天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生锈现象,不便于短时间内比较铁丝生锈速度的快慢。小明同学改进装置后,用下图\(\rm{A}\)、\(\rm{B}\)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细\(\rm{U}\)型管内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判断铁生锈的快慢。小明在\(\rm{A}\)、\(\rm{B}\)两支试管内放入足量的细铁丝,其中一支试管内加入食盐水,另一支试管内加入等量的水\(\rm{(}\)均未浸没铁丝\(\rm{)}\),\(\rm{10}\)分钟后,现象如图。

              \(\rm{(1)A}\)中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

              \(\rm{(2)}\)小明同学在用同样的装置\(\rm{C}\)研究稀硫酸对铁生锈的影响时,出现了与\(\rm{A}\)、\(\rm{B}\)实验截然相反的现象\(\rm{(}\)如图\(\rm{C}\)所示\(\rm{)}\),写出造成“反常”情形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

            • 9. 三毛同学家中水龙头锈蚀烂了,去超市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rm{.}\)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rm{(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rm{.}\)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rm{(CrSO_{4})}\)溶液\(\rm{…}\)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rm{…}\)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rm{①Cr}\)  \(\rm{Al}\)  \(\rm{Cu}\)        \(\rm{②Al}\)  \(\rm{Cr}\)  \(\rm{Cu}\)    \(\rm{③Al}\)  \(\rm{Cu}\)  \(\rm{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______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______
              【考考你】
              \(\rm{(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______ .
              \(\rm{(2)}\)实验三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3)}\)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 ______ .
              【反思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
            • 10.

              据统计,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rm{1}\)亿部,若不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污染。同学们对废旧手机中的金属回收产生兴趣。


              【提出问题】从废旧手机中可以回收到哪些有价值的金属?如何回收?

              【查阅资料】

              Ⅰ\(\rm{.}\)手机电路板中的金属及其价格如下表所示:

              种类

              \(\rm{Fe}\)

              \(\rm{Cu}\)

              \(\rm{Al}\)

              \(\rm{Ni}\)

              \(\rm{Au}\)

              \(\rm{Ag}\)

              \(\rm{Pd(}\)钯\(\rm{)}\)

              市场价格\(\rm{/(\$/t)}\)

              \(\rm{365}\)

              \(\rm{7175.5}\)

              \(\rm{1710.5}\)

              \(\rm{14235}\)

              \(\rm{4.7×10^{7}}\)

              \(\rm{7.6×10^{5}}\)

              \(\rm{2.7×10^{7}}\)

              矿石中含量

              \(\rm{72.4}\)

              \(\rm{0.87}\)

              \(\rm{29.1}\)

              \(\rm{1.02}\)

              \(\rm{4}\)

              \(\rm{120}\)

              \(\rm{0.4}\)

              手机电路板中含量

              \(\rm{5}\)

              \(\rm{13}\)

              \(\rm{1}\)

              \(\rm{0.1}\)

              \(\rm{350}\)

              \(\rm{1380}\)

              \(\rm{210}\)

              说明:\(\rm{Fe}\)、\(\rm{Cu}\)、\(\rm{Al}\)、\(\rm{Ni}\)的含量用质量分数\(\rm{(\%)}\)表示,\(\rm{Au}\)、\(\rm{Ag}\)、\(\rm{Pd}\)的含量的单位为“\(\rm{g/t}\)”。

              Ⅱ\(\rm{.Ni}\)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前;\(\rm{Pd}\)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后; \(\rm{NiCl_{2}}\)溶液为绿色。

              Ⅲ\(\rm{. 2Cu + O_{2} + 2H_{2}SO_{4} \xrightarrow[]{∆} }\) \(\rm{2CuSO_{4} + 2H_{2}O}\)

               

              【实验方案】

              第一步:选择值得回收的金属。

              依据资料Ⅰ中的数据,废旧手机中有回收价值的金属有\(\rm{Au}\)、\(\rm{Ag}\)、\(\rm{Cu}\)、\(\rm{Pd}\),原因是:
              \(\rm{①}\)它们的市场价格较高;\(\rm{②}\)                

              第二步:设计实验分离、回收部分金属。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rm{I}\)

              取一废旧手机电路板,用电吹风机靠近电路焊接点的焊锡吹热风,一段时间后,用镊子将金属电路从塑料板中拽出

              焊锡熔化

              \(\rm{II}\)

              将金属电路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浸泡

              \(\rm{……}\)

              \(\rm{III}\)

               

              取\(\rm{II}\)中未溶解的金属电路,用蒸馏水洗净后,放入如右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实验。

              溶液逐渐变成蓝色,仍有微量金属固体未溶解

              \(\rm{IV}\)

              过滤\(\rm{III}\)中烧杯中的物质,洗涤滤纸上的物质

              滤纸上仍有微量金属固体

              \(\rm{V}\)

              \(\rm{……}\)

              \(\rm{……}\)

              【问题讨论】

              \(\rm{⑴}\)由步骤\(\rm{I}\)中的现象,可推知的焊锡的物理性质是       

              \(\rm{⑵}\)步骤\(\rm{II}\)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rm{⑶}\)步骤\(\rm{II}\)所得溶液中,至少含有溶质有     种;


              \(\rm{⑷}\)步骤\(\rm{V}\)的操作是:“向步骤Ⅳ获得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若该实验过程加入铁粉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


              \(\rm{①}\)图中“”所代表微粒的符号为       

              \(\rm{②}\)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固体物质是       \(\rm{(}\)写化学式\(\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