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长征六号”火箭的制作材料耐高温的石墨瓦、不锈钢、铝、钛、铁、铜和银,产生的废液需要进行专业的处理可以以变废为宝,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回收硫酸锌固体:

              \(\rm{(1) X}\)为:____   \(\rm{Y}\)为:____ 

              \(\rm{(2)}\)请问操作一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rm{(3)}\)请写出图示中的一个置换反应。

            • 2. 金属钛是重要的航天、航海材料,钛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被誉为“未来金属”。由钛铁矿\(\rm{(}\)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化学式为\(\rm{FeTiO_{3})}\)、焦炭、氧气为原料,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一般需要经过以下阶段:


              \(\rm{(1)}\)钛酸亚铁\(\rm{(FeTiO_{3})}\)中钛元素为_________价。

              \(\rm{(2)}\)操作 \(\rm{2}\) 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__。

              \(\rm{(3)}\)工艺流程中, 水解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rm{(}\)物理或者化学\(\rm{)}\)。

              \(\rm{(4)}\)高温条件下,镁可以与\(\rm{TiCl_{4}}\)发生反应制得金属钛,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

            • 3. 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含有较多\(\rm{FeSO_{4}}\),为综合利用\(\rm{FeSO_{4}}\),他们设计一下工艺流程:
               
              \(\rm{(1)}\)操作\(\rm{{①}}\)的名称是 ______ ,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______ ,

              \(\rm{(2)}\)在上述流程图中使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是操作_____

              \(\rm{(3)}\)整个实验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rm{ (}\)用名称表示\(\rm{)}\);煅烧生成的\(\rm{Fe2O3}\)可用于工业炼铁,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rm{(4)}\)该工艺流程中制取的\(\rm{(NH_{4})_{2}SO_{4}}\)在农业上可以用作 ______ .

            • 4.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rm{(1)}\)写出标号\(\rm{a}\)的仪器名称:\(\rm{a}\)________。

              \(\rm{(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使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rm{(3)}\)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5.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rm{(1)}\)写出上表实验操作图中标有字母\(\rm{d}\)的仪器名称:          
              \(\rm{(2)}\)上表的实验操作图中有错误的是            \(\rm{(}\)填编号,下同\(\rm{).}\)其中            图中的操作,造成液体沸腾后冲出\(\rm{.C}\)图中的操作,会造成            
            • 6.

              \(\rm{MnSO_{4}⋅H_{2}O}\)在工业、农业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rm{(}\)一\(\rm{)}\)制备:工业上用化工厂尾气中低浓度\(\rm{SO_{2}}\)与软锰矿\(\rm{(}\)主要成分\(\rm{MnO_{2}}\),杂质金属元素\(\rm{Mg}\)、\(\rm{Al}\)、\(\rm{Fe}\)等\(\rm{)}\)制备\(\rm{MnSO_{4}⋅H_{2}O}\)过程如下:

              已知:浸出液中阳离子主要有\(\rm{H}\)\(\rm{{\,\!}^{+}}\)、\(\rm{Mn}\)\(\rm{{\,\!}^{2+}}\)、\(\rm{Mg}\)\(\rm{{\,\!}^{2+}}\)、\(\rm{Fe}\)\(\rm{{\,\!}^{2+}}\)、\(\rm{Al}\)\(\rm{{\,\!}^{3+}}\)等;浸出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rm{MnO}\)\(\rm{{\,\!}_{2}}\)\(\rm{+SO}\)\(\rm{{\,\!}_{2}}\)\(\rm{=MnSO}\)\(\rm{{\,\!}_{4}}\)

              \(\rm{(1)}\)生产中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                                 

              \(\rm{(2)}\)物质\(\rm{X}\)最好选用                   

              \(\rm{a.}\)盐酸                 \(\rm{b.}\)硫酸                  \(\rm{c.}\)硝酸

              \(\rm{(3)}\)酸浸时\(\rm{SO_{2}}\)的吸收效率与\(\rm{pH}\)、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为提高\(\rm{SO_{2}}\)的吸收效率,酸浸时\(\rm{pH}\)控制在         左右,温度控制在           \(\rm{℃}\)左右最适宜。

              \(\rm{(4)}\)流程中“氧化”步骤的目的是将\(\rm{Fe^{2+}}\)氧化为\(\rm{Fe^{3+}}\),请完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MnO_{2}+2FeSO_{4}+}\)            \(\rm{= MnSO_{4}+ Fe_{2}(SO_{4})_{3} + 2H_{2}O}\)。

              \(\rm{(5)}\)加入石灰浆调节\(\rm{pH}\),可将氧化后的浸出液中杂质离子形成氢氧化物除去。

              已知:\(\rm{(}\)一\(\rm{)}\)有关氢氧化物沉淀\(\rm{pH}\)对应表

              氢氧化物

              \(\rm{Fe(OH)_{3}}\)

              \(\rm{Al(OH)_{3}}\)

              \(\rm{Mn(OH)_{2}}\)

              \(\rm{Mg(OH)_{2}}\)

              开始沉淀\(\rm{pH}\)

              \(\rm{1.8}\)

              \(\rm{4.1}\)

              \(\rm{8.3}\)

              \(\rm{9.4}\)

              完全沉淀\(\rm{pH}\)

              \(\rm{3.2}\)

              \(\rm{5.0}\)

              \(\rm{9.8}\)

              \(\rm{12.4}\)

              \(\rm{(}\)二\(\rm{)Fe^{3+}}\)能与\(\rm{KSCN}\)溶液作用显血红色

              则加石灰浆时应控制溶液的\(\rm{pH}\)范围为           。测定溶液的\(\rm{pH}\)最后选           \(\rm{(a.pH}\)试纸   \(\rm{b.pH}\)计\(\rm{)}\)检验\(\rm{Fe^{3+}}\)是否除尽的最佳方法是             

              \(\rm{(6)}\)操作\(\rm{1}\)包括过滤和洗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洗涤的目的是                                          

              \(\rm{(7)}\)已知硫酸锰、硫酸镁结晶水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则操作\(\rm{2}\)包括: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rm{(}\)二\(\rm{)}\)应用:

              \(\rm{(8)}\)用\(\rm{MnSO_{4}}\)可测定水中溶解氧。方法是:取\(\rm{100mL}\) 水样,迅速加入足量\(\rm{MnSO_{4}}\)溶液及含有\(\rm{NaOH}\)的\(\rm{KI}\)溶液,立即塞上塞子、振荡,使之充分反应;打开塞子,迅速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此时有\(\rm{I_{2}}\)生成;再用\(\rm{0.79g⋅L^{-1}Na_{2}S_{2}O_{3}}\)溶液和\(\rm{I_{2}}\)反应,当消耗\(\rm{Na_{2}S_{2}O_{3}}\)溶液 \(\rm{12.0mL}\)时反应完全\(\rm{.}\)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rm{①2MnSO_{4}+O_{2}+4NaOH=2MnO(OH)_{2}+2Na_{2}SO_{4}}\);

              \(\rm{②MnO(OH)_{2}+ 2KI + 2H_{2}SO_{4\;}= MnSO_{4}+ K_{2}SO_{4}+ I_{2\;}+ 3H_{2}O}\);

              \(\rm{③I_{2}+ 2Na_{2}S_{2}O_{3}= Na_{2}S_{4}O_{6}+ 2NaI}\)。

              计算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rm{(}\)以\(\rm{mg⋅L^{-1}}\)为单位\(\rm{)}\),写出计算过程。

            • 7.

              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图\(\rm{1}\)所示。

              \(\rm{[}\)查阅资料\(\rm{]}\)

              \(\rm{(1)}\)锌皮为金属锌\(\rm{(}\)含有少量的铁\(\rm{)}\)

              \(\rm{(2)}\)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rm{MnO_{2}}\)、\(\rm{ZnCl_{2}}\)和\(\rm{NH_{4}Cl}\)等组成

              \(\rm{(3)}\)有关数据见下表

              温度\(\rm{/℃}\)

              \(\rm{0}\)

              \(\rm{40}\)

              \(\rm{60}\)

              \(\rm{80}\)

              \(\rm{100}\)

              溶解度\(\rm{/g}\)

              \(\rm{NH_{4}Cl}\)

              \(\rm{29.3}\)

              \(\rm{37.2}\)

              \(\rm{45.8}\)

              \(\rm{55.3}\)

              \(\rm{65.6}\)

              \(\rm{77.3}\)

              \(\rm{ZnCl_{2}}\)

              \(\rm{343}\)

              \(\rm{395}\)

              \(\rm{452}\)

              \(\rm{488}\)

              \(\rm{541}\)

              \(\rm{614}\)

              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图\(\rm{2}\)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

              \(\rm{(1)}\)操作Ⅰ中溶解、过滤都会用到玻璃棒,两次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rm{(2)}\)溶液\(\rm{A}\)中溶质主要有________\(\rm{(}\)填化学式\(\rm{)}\),操作Ⅱ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________;

              \(\rm{(3)}\)固体\(\rm{N}\)为________;

              \(\rm{(4)}\)欲从固体\(\rm{M}\)中得到较纯的\(\rm{MnO_{2}}\),操作Ⅲ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

              \(\rm{(5)}\)碳棒由________构成。

            • 8.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rm{NH_{4}Cl}\)和\(\rm{KNO_{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rm{/℃}\)

              \(\rm{10}\)

              \(\rm{30}\)

              \(\rm{50}\)

              \(\rm{70}\)

              溶解度\(\rm{/g}\)

              \(\rm{NH_{4}Cl}\)

              \(\rm{33.3}\)

              \(\rm{41.4}\)

              \(\rm{50.4}\)

              \(\rm{55.2}\)

              \(\rm{KNO_{3}}\)

              \(\rm{20.9}\)

              \(\rm{45.8}\)

              \(\rm{85.5}\)

              \(\rm{110}\)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rm{(1)}\)从上表可知,\(\rm{50℃}\)时,\(\rm{NH_{4}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rm{g}\)。

                  \(\rm{(2)NH_{4}Cl}\)和\(\rm{KNO_{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3)}\)欲配制质量分数为\(\rm{10\%}\)的\(\rm{KNO_{3}}\)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_______。

                  \(\rm{(4)}\)烧杯\(\rm{A}\)中是\(\rm{60℃}\)时,含有\(\rm{100 g}\)水的\(\rm{NH_{4}Cl}\)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rm{1}\)的变化过程\(\rm{(}\)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rm{)}\),则\(\rm{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rm{g}\)。

                  \(\rm{(5)}\)某同学欲验证\(\rm{NH_{4}Cl}\)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设计如图\(\rm{2}\)实验,通过观察到_______现象得以验证。

                  \(\rm{A.a}\)端液面高于\(\rm{b}\)端液面

                  \(\rm{B.a}\)端液面低于\(\rm{b}\)端液面

                  \(\rm{C.a}\)端液面与\(\rm{b}\)端液面持平

            • 9.

              某兴趣小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到一桶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设计了以下流程图。

              \(\rm{(1)}\)固体\(\rm{A}\)的成分为________;操作\(\rm{a}\)和操作\(\rm{b}\)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rm{a}\)中的作用是________。

              \(\rm{(2)}\)加入\(\rm{Y}\)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3)}\)理论上所得硫酸亚铁晶体质量________\(\rm{(}\)填“\(\rm{ > }\)”、“\(\rm{ < }\)”或“\(\rm{=}\)”\(\rm{)}\)原废液中硫酸亚铁质量。

            • 10. 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生产流程如下:

              \(\rm{(1)}\)步骤\(\rm{③}\)中包含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

                \(\rm{(2)}\)上述步骤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rm{)}\),于谦的\(\rm{《}\)石灰吟\(\rm{》}\)中写的“粉身碎骨浑不怕”指的哪步反应_________\(\rm{(}\)填序号\(\rm{)}\),上述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在该流程中吸收二氧化碳用石灰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