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同学们在一起研究滑轮的特点:


              \((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______ .

              \((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据此可以证明:使用动滑轮___________ .

              \((3)\)他们组装了滑轮组,发现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省力,于是他们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功呢?为此,他们进行的实验如丙图所示\(.\)实验中不用滑轮组提升重物需做功______\( J\),而借助滑轮组提升重物需做功______\( J\),由此可见,借助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够省力却不省功,你认为此时额外做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2. 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可以 ______ ,但不可以 ______ .
              \((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可以 ______ ,但不可以 ______ .
              \((3)\)他们组装了滑轮组时,他们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力呢?为此,他们进行的实验如丙图所示\(.\)请根据丙图信息,写出分析数据的具体过程,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答: ______ .
            • 3. 某小组同学研究“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所用竖直向上拉力F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按图所示方式用两个重力不同的滑轮进行实验,并将相应的滑轮重力,物体重力和拉力F的大小记录在表一、二中
              表一:G=1牛表二:G=2牛
              实验序号 G
              (牛)
              F
              (牛)
              1 4 2.5
              2 5 3
              3 6 3.5
              4 7 4
              5 8 4.5
              实验序号 G
              (牛)
              F
              (牛)
              6 4 3
              7 5 3.5
              8 6 4
              9 7 4.5
              10 8 5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F与G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 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_____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当G相等时,G越大,F越大.
              (3)小轩同学分析F和G的关系时发现F始终小于G,所以得出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 ______ 省力(选填能或不能),但她发现并没有省一半力,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若要得出的结论尽可能接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该对实验器材进行怎么的调整: ______
              (4)小璐同学分析表中F与G,G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发现其满足的数学关系式为 ______ ,根据这个关系式,可以推测:若她用G=3牛,G=9牛,则F= ______ 牛.
            • 4.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钩码
              重/N
              弹簧测力计
              读数/N
              钩码移动的
              距离/m
              弹簧测力计移
              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2 0.8 0.08 0.24 83.3%
              4 1.5 0.05 0.15
              6 2.2 0.1 90.9%
              (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在实验操作中应 ______ 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同一滑轮组,其机械效率随 ______ 的增加而提高.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 ______ 有关.
              (5)邻桌的小军用同一滑轮组提起1N重的钩码时恰好不省力,此时他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
            • 5.
              某小组同学研究“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所用竖直向上拉力\(F\)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按图所示方式用两个重力不同的滑轮进行实验,并将相应的滑轮重力,物体重力和拉力\(F\)的大小记录在表一、二中
              表一:\(G_{滑}=1\)牛表二:\(G_{滑}=2\)牛
              实验序号 \(G_{物}\)
              \((\)牛\()\)
              \(F\)
              \((\)牛\()\)
              \(1\) \(4\) \(2.5\)
              \(2\) \(5\) \(3\)
              \(3\) \(6\) \(3.5\)
              \(4\) \(7\) \(4\)
              \(5\) \(8\) \(4.5\)
              实验序号 \(G_{物}\)
              \((\)牛\()\)
              \(F\)
              \((\)牛\()\)
              \(6\) \(4\) \(3\)
              \(7\) \(5\) \(3.5\)
              \(8\) \(6\) \(4\)
              \(9\) \(7\) \(4.5\)
              \(10\) \(8\) \(5\)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F\)与\(G_{物}\)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 ______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_____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当\(G_{物}\)相等时,\(G_{滑}\)越大,\(F\)越大.
              \((3)\)小轩同学分析\(F\)和\(G_{物}\)的关系时发现\(F\)始终小于\(G_{物}\),所以得出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 ______ 省力\((\)选填能或不能\()\),但她发现并没有省一半力,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若要得出的结论尽可能接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该对实验器材进行怎么的调整: ______ .
              \((4)\)小璐同学分析表中\(F\)与\(G_{滑}\),\(G_{物}\)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发现其满足的数学关系式为 ______ ,根据这个关系式,可以推测:若她用\(G_{滑}=3\)牛,\(G_{物}=9\)牛,则\(F=\) ______ 牛\(.\)
            • 6.

              如图所示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     \(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       \(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若静止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率将       。\((\)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7.

              在图中,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

              \((1)\)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大,那么这一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增大拉力后,木块被拉动了,而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他认为这时的摩擦力大小为\(2N\),老师指出了他操作中的错误是                                           

              \((3)\)小明又添了一块玻璃板,毛巾,斜面及小车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 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下表。三次实验中,小车在                   表面上停止的最慢,为了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实验顺序应调整为                      \((\)填实验序号\()\)。

              \((4)\)为了“探究小车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选取同一个路面,并将小木块放在\(A\)处,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比较                        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让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处由静止滑下,是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5)\)小明还想“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他画出旁边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式

            • 8.

              \((1)\)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能推动,这时推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______,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2)\)图中所测到的当时大气压强是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如图,乒乓球从水里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A\)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_{A}\),水对杯底压强为\(P_{A}\);在\(B\)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_{B}\),水对杯底压强为\(P_{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_{A}\)____\(F_{B}\),\(P_{A}\)____\(P_{B}\)。




              \((4)\)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6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出。已知酒精的密度是\(ρ_{酒精}=0.8×10^{3}kg/m^{3}\),则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       \((\)选填“漂浮”、“悬浮”或者“沉底”\()\),物块的密度是_____\(kg/m^{3}\)。


              \((5)\)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大小为\(20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重物\(G=\)_____\(N\)。



              \((6)\)如图,用\(F=100N\)水平拉力,使重为\(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在\(10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2m\),若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及其摩擦均不计,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_____\(N\),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W\).


            • 9.

              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的特点:

              \((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________.

              \((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据此可以证明:使用动滑轮能________,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他们组装了滑轮组,发现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省力,于是他们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功呢?为此,他们进行的实验如图丙所示\(.\)实验中不用滑轮组提升重物需做功________\(J\),而借助滑轮组提升重物需做功________\(J\),由此可见,借助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够省力却不省功,你认为此时额外做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10. 小李和小红同学研究“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重物时所需竖直向上的拉力F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不同物体缓慢提起,分别测出物体所受重力G和所需拉力F的大小,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更换滑轮,重复实验,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中.
              表一:G滑轮=1.0牛
              实验
              序号
              G
              (牛)
              F
              (牛)
              1 2.0 1.5
              2 2.5 1.8
              3 3.0 2.0
              4 4.0 2.5
              表二:G滑轮=2.0牛
              实验
              序号
              G
              (牛)
              F
              (牛)
              5 2.5 2.3
              6 3.0 2.5
              7 3.5 2.8
              8 4.0 3.0
              表三:G滑轮=3.0牛
              实验
              序号
              G(牛) F(牛)
              9 4.0 3.5
              10 5.0 4.0
              11 6.0 4.5
              12 7.0 5.0
              ①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F与G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_____ 中的F与 ______ 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重物,物体的重力G相同,滑轮的重力G滑轮越大,所需竖直向上的拉力F越大.
              ③小李同学分析比较各组数据中 ______ 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得出结论:使用动滑轮沿竖直方向缓慢提起重物,可以省力.
              ④小红同学认为小李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规律,原因在于: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