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rm{(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rm{①}\)             ,\(\rm{②}\)             

              \(\rm{(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rm{(}\)填字母编号\(\rm{)}\)           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rm{(3)}\)用\(\rm{B}\)、\(\rm{D}\)装置组合也可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常选用装置\(\rm{B}\)或装置\(\rm{C}\), \(\rm{C}\)与\(\rm{B}\)相比较,其优点是            ,选用的收集装置为\(\rm{(}\)填字母编号\(\rm{)}\)         

              \(\rm{(5)}\)工业常需分离\(\rm{H_{2}}\)、\(\rm{CO_{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rm{①}\)关闭活塞\(\rm{B}\),打开活塞\(\rm{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             气体。

              \(\rm{②}\)然后,            \(\rm{(}\)填操作\(\rm{)}\),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 2.

              铁和四氧化三铁及其他含铁物质的性质、转换、用途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知识内容。某兴趣小组同学在\(\rm{《}\)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rm{》}\)课题组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系列研究。

              \(\rm{I}\):铁和四氧化三铁的转换:
              \(\rm{i.}\)铁在氧气里燃烧

              【探究一】探究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取\(\rm{0.33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rm{90\%}\)、\(\rm{70\%}\)、\(\rm{65\%}\)、\(\rm{60\%}\)、\(\rm{55\%}\)的氧气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

              \(\rm{O_{2}\%}\)

              \(\rm{90\%}\)

              \(\rm{70\%}\)

              \(\rm{65\%}\)

              \(\rm{60\%}\)

              \(\rm{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rm{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rm{70\%}\)弱,燃烧时间比\(\rm{70\%}\)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rm{65\%}\)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结论】就\(\rm{0.33mm}\)铁丝而言,依据上表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______,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反思】所有铁丝的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为上述结论____\(\rm{(}\)填“是”或“不”\(\rm{)}\)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ii}\):铁和四氧化三铁在转换时的应用:

              在焊接两根铁轨时,为确保施工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常用到一种叫做“引火铁”的反应活性材料,“引火铁”\(\rm{(}\)极细的铁粉\(\rm{)}\)是一种准纳米材料,它在空气中可以自燃。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在实验室制备其过程如下:

              \(\rm{⑴}\) 在高温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得到粉末状的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rm{⑵}\) 将四氧化三铁粉末再在高温条件下经过与上述过程相反的反应生成“引火铁”粉末。请分别用以下两套装置,制取四氧化三铁和“引火铁”。\(\rm{(}\)注: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rm{)}\)
               
              填写下列空白:

              \(\rm{(1)}\)写出实验过程中第\(\rm{⑴}\)、\(\rm{⑵}\)两个步骤中的任一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rm{(2)}\)在实验装置中,烧瓶\(\rm{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实验时试管\(\rm{A}\)中加入的固体是_________;

              \(\rm{(4)}\)在试管\(\rm{H}\)中反应进行\(\rm{H_{2}}\)还原\(\rm{Fe_{3}O_{4}}\)前,在\(\rm{I}\)出口处必须先_______________。

              \(\rm{II}\):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rm{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rm{66g(}\)玻璃管的质量为\(\rm{60g)}\)
              \(\rm{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rm{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rm{)}\)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_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可能会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等,那么要提高含铁量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rm{(1)}\)写出仪器名称Ⅰ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

              \(\rm{(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rm{D}\)装置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A.}\)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rm{B.}\) 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口

                  \(\rm{C.}\) 收集满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rm{D.}\) 盖上毛玻璃片的集气瓶瓶口向下置于实验桌上

              \(\rm{(3)}\)可以用\(\rm{F}\)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若用\(\rm{G}\)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___进。\(\rm{(}\)选“\(\rm{k_{1}}\)”或“\(\rm{k_{2}}\)”\(\rm{)}\)。

            • 4.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铝合金粉末,标签上标注的成分是:主要含铝和铜,还有少量的镁和硅。对此大家很感兴趣,设计了系列实验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活动一:探究铝合金成分中镁、硅的存在

              【查阅资料】

              \(\rm{(1)}\)硅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rm{(2)}\)铜、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rm{(3)}\)铝、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得到相同的气体。硅与氢氧化钠的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rm{Si + 2NaOH + H_{2}O = Na_{2}SiO_{3}+ 2H_{2}↑}\),铝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偏铝酸钠\(\rm{(}\)化学为\(\rm{NaAlO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和探究】

              同学们经过实验证明了合金成分中镁、硅的存在,其中探究硅的存在的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rm{(1)}\)试剂\(\rm{1}\)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时观察到的现象\(\rm{1}\)是: 产生无色气体、粉末部分溶解。

              \(\rm{(2)}\)操作\(\rm{1}\)的名称是_________,试剂\(\rm{2}\)是_______________,现象\(\rm{2}\)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活动二:测定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设计实验和探究】

              同学们称取\(\rm{10 g}\)合金粉末,经过系列处理后得到\(\rm{3g}\)铜和镁的混合粉末。设计了如下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通过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来确定镁的质量。\(\rm{(}\)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水准管高度可以上下调节,量气管是带有刻度的仪器\(\rm{)}\)。

              【反思评价】

              \(\rm{(1)}\)小明认为实验中可不用植物油,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中要求稀硫酸必须足量,才能保证金属镁反应完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一次性全部加入试管中

              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分多次加入试管中,并观察现象

              \(\rm{(3)}\)操作中,下列情况不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rm{A.}\)实验前试管中有空气                        \(\rm{B.}\)实验中水准管口有水溢出

              C.读数时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相平            \(\rm{D.}\)实验后生成的气体在试管中仍有滞留

            • 5.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发现,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为此该小组设立研究课题: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和适当的反应温度制取二氧化碳。

               \(\rm{[}\)实验一\(\rm{]}\)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
              操作:在\(\rm{28℃}\)时,分别用装有\(\rm{5mL}\)不同浓度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rm{1g}\)直径为\(\rm{2mm}\)大理石细小颗粒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记录\(\rm{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下表:

              试管编号

              \(\rm{1}\)

              \(\rm{2}\)

              \(\rm{3}\)

              \(\rm{4}\)

              \(\rm{5}\)

              硫酸浓度

              \(\rm{15\%}\)

              \(\rm{20\%}\)

              \(\rm{25\%}\)

              \(\rm{30\%}\)

              \(\rm{35\%}\)

              气体体积\(\rm{/mL}\)

              \(\rm{35}\)

              \(\rm{47}\)

              \(\rm{55}\)

              \(\rm{51}\)

              \(\rm{42}\)

              \(\rm{[}\)实验二\(\rm{]}\)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
              操作:往盛有\(\rm{1g}\)直径为\(\rm{2mm}\)大理石细小颗粒的大试管中分别加入\(\rm{5mL}\)相同合适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试管编号

              \(\rm{A}\)

              \(\rm{B}\)

              \(\rm{C}\)

              \(\rm{D}\)

              \(\rm{E}\)

              温度\(\rm{(}\)\(\rm{℃}\)\(\rm{)}\)

              \(\rm{40}\)

              \(\rm{50}\)

              \(\rm{60}\)

              \(\rm{70}\)

              \(\rm{80}\)

              现象和
              比较

              有少量气泡

              气泡比\(\rm{A}\)号试管多

              气泡明显比\(\rm{B}\)号试管多

              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

              反应激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请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分析处理以上两个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rm{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rm{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__ ___\(\rm{\_}\)__,因为浓度小于或大于此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是____ ___\(\rm{\_}\)

              \(\rm{②}\)在合适的硫酸浓度下,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__ ___\(\rm{\_}\)\(\rm{\_℃}\)。

              \(\rm{③}\)除选用适当的温度和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___ ___\(\rm{\_}\)\(\rm{\_}\)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rm{④}\)该研究小组为了研究\(\rm{\_}\) ___\(\rm{\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在\(\rm{28℃}\)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rm{A}\)

              \(\rm{B}\)

              试管内药品

              \(\rm{1g}\) 块状大理石与\(\rm{5mL25\%}\)稀硫酸

              \(\rm{1g}\) 小颗粒大理石与\(\rm{5mL25\%}\)稀硫酸

              现象和比较

              有少量气泡

              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 6. 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rm{(1)}\)图\(\rm{1}\)中 \(\rm{a}\)\(\rm{b}\)仪器的名称: \(\rm{a}\) ____________\(\rm{b}\) ____________
              \(\rm{(2)}\)用\(\rm{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若用\(\rm{B}\)装置来制取气体,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将长颈漏斗改为 ____________;\(\rm{A}\)、\(\rm{B}\)两个制取装置,在装入药品前都应先 ____________
              \(\rm{(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如用\(\rm{E}\)装置收集\(\rm{H_{2}}\),则气体应从 ____________端通入\(\rm{(}\)填“ \(\rm{c}\)”或“ \(\rm{d}\)”\(\rm{)}\).
              \(\rm{(4)}\)用装置\(\rm{C}\)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优点是        ,若用该装置制备氧气能否起到同样的作用           \(\rm{(}\)填是或否\(\rm{)}\)。

              \(\rm{(5)}\)如图\(\rm{2}\)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rm{.}\)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____\(\rm{(}\)写出一种用途\(\rm{)}\).

            •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及下列装置,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Ⅰ\(\rm{.}\)连接好装置,\(\rm{…}\),装入药品\(\rm{(CuO}\)样品质量为\(\rm{m_{1}}\)克\(\rm{)}\);
              Ⅱ\(\rm{.}\)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入稀盐酸;
              Ⅲ\(\rm{.}\)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
              Ⅳ\(\rm{.D}\)中黑色固体完全变成红色,停止加热,待\(\rm{D}\)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Ⅴ\(\rm{.}\)称量,\(\rm{D}\)中反应后固体质量为\(\rm{m_{2}}\)克,\(\rm{E}\)中质量增加\(\rm{m_{3}}\)克\(\rm{.}\)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步骤Ⅰ中省略的操作是 ______ ;
              \(\rm{(2)}\)装置\(\rm{B}\)中的水能除去氢气中可能存在的氯化氢气体,则装置\(\rm{C}\)的作用是 ______ ;
              \(\rm{(3)}\)步骤Ⅲ要等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的原因是 ______ ;
              \(\rm{(4)}\)用\(\rm{m_{1}}\),\(\rm{m_{2}}\)列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______ ;
              \(\rm{(5)}\)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发现用\(\rm{m_{1}}\) 和\(\rm{m_{3}}\)进行计算有误差,请你推测其结果 ______ \(\rm{(}\)填“偏大”或“偏小”\(\rm{).}\)要减少实验误差,你的建议是 ______ .
            • 8.
              在各种金属材料中铜是人类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rm{①}\)连接好装置\(\rm{②}\) ______ \(\rm{③}\)装入药品\(\rm{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入稀盐酸\(\rm{⑤}\)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rm{⑥D}\)中黑色固体完全变成红色,停止加热,待\(\rm{D}\)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rm{⑦}\)数据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请补全实验步骤\(\rm{②}\) ______ .
              \(\rm{(2)B}\)装置中水的作用 ______ ,长玻璃管的作用 ______ ,\(\rm{C}\)装置的作用 ______ ,\(\rm{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已知:\(\rm{CuO}\)样品质量为\(\rm{m_{1}g}\),\(\rm{E}\)中增重为\(\rm{m_{2}g}\),\(\rm{D}\)中反应后固体质量为\(\rm{m_{3}g}\),实际参加反应氢气的质量为\(\rm{m_{4}g}\),试用\(\rm{m_{1}}\),\(\rm{m_{2}}\)列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______ \(\rm{.}\)若无\(\rm{F}\)装置,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______ \(\rm{(}\)填“偏大”、“偏小”、“无影响”\(\rm{)}\),以下数据还能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 ______ .
              A.\(\rm{m_{2}}\) \(\rm{m_{3}}\)     \(\rm{B.m_{3}}\) \(\rm{m_{4}}\)     \(\rm{C.m_{1}}\)  \(\rm{m_{4}}\)   \(\rm{D.m_{2}}\)  \(\rm{m_{4}}\)
              \(\rm{(4)}\)请你评价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