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声消声    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消声器,它对特定频率的声音具有较好的消声效果。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
                  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
              \((1)\)图甲中,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音叉两侧的空气 ______ \((\)左右\(/\)上下\()\)振动。
              \((2)\)图甲中,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 ______
              A.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都是疏密相间的
              B.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都是均匀的
              C.向左传播时使空气变密,向右传播时使空气变疏
              D.向左传播时使空气变疏,向右传播时使空气变密
              \((3)\)图丙中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______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
              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
              \((4)\)图乙中,\(A\)处声音的响度 ______ \(B\)处声音的响度\((\)大于\(/\)等于\(/\)小于\()\)
              \((5)\)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象,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 ______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0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
            • 2. 如图甲,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柱______产生,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上下推拉“活塞”,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改变。下图乙是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人们确认鸣笛声是根据笛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识别。
            • 3. 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_\((\)选填“强”或“弱”\()\)。
              \((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 4. 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 5. 小明家有个小闹钟,他想利用几个大小不等的纸盒探究罩子能否减弱噪声.
              第一步:他用一个较小的纸盒罩住闹钟,听到的声音如何变化? ______
              第二步:他又用一个较大的纸盒罩在较小的纸盒外面,小明想这一次听时应保持 ______ 不变,第二次听到的声音较第一次又如何变化? ______
              通过这次探究,小明想来用双层窗户比一层窗户对户外的噪声的控制效果要 ______ 些.
            • 6.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_____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81 79 80 81 78 82 80
              双层 22 23 25 21 23 24 21 25 22 24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______ 来反映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 ______ 玻璃(单层/双层).
            • 7.
              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 ______ .
              \((2)\)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 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 ______ .
              \((3)\)小刚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 ______ ,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 ______ \((\)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 8.

              期末考试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小明和小华肩并肩走向考场,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 9.

              \((1)\)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       减弱噪声.

               

              \((2)\)如图,面镜在各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    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用来会聚太阳光烧水;而牙医利用口腔内窥镜前需要加热,是为了避免      现象的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倒立、       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                 

               

              \((4)\)如图所示,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的橡皮塞上分别插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     \(.\)停止加热,用注射器通过玻璃管给烧瓶    \((\)填“充气”或“抽气”\()\),水又重新沸腾.

               

              \((5)\)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这是因为水结冰,质量          变小,所以体积变大把石头胀裂。

            • 10.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_______.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