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rm{V_{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rm{V_{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rm{V_{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rm{(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______ \(\r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rm{)}\)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rm{(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______ 所经历的时间。
              \(\rm{(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______ \(\rm{(}\)选填“\(\rm{V_{1}-V_{2}}\)”、“\(\rm{V_{1}-V_{3}}\)”或“\(\rm{V_{2}-V_{3}}\)”\(\rm{)}\)。
            • 2.
              \(\rm{(13}\)分\(\rm{)}\)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rm{(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
              \(\rm{(2)}\)写出用\(\rm{KMnO_{4}}\)制取\(\rm{O_{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______ ,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______ 。
              \(\rm{II.}\)氧气的收集:
              \(\rm{[}\)实验\(\rm{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rm{3}\)次。
              \(\rm{[}\)实验\(\rm{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rm{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rm{3}\)次。
              \(\rm{[}\)实验\(\rm{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rm{3}\)次。
              实验数据:
              实验\(\rm{1}\) 实验\(\rm{2}\) 实验\(\rm{3}\)
              氧气的体积分数\(\rm{(\%)}\) \(\rm{79.7}\) \(\rm{79.6}\) \(\rm{79.9}\) \(\rm{88.4}\) \(\rm{89.0}\) \(\rm{87.9}\) \(\rm{90.0}\) \(\rm{89.8}\) \(\rm{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rm{(\%)}\) \(\rm{79.7}\) \(\rm{88.4}\) \(\rm{89.7}\)
              数据分析:
              \(\rm{(3)}\)由实验\(\rm{1}\)、\(\rm{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rm{(4)}\)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rm{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rm{100\%}\)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Ⅲ\(\rm{.}\)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rm{(5)}\)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rm{(6)}\)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经研究表明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时生成了某种气体,推测该气体是 ______ \(\rm{(}\)填化学式\(\rm{)}\)。将燃烧后的黑色固体粉碎后,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原因是 ______ \(\rm{(}\)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rm{)}\)。
            • 3.
              \(\rm{(6}\)分\(\rm{)}\)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rm{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rm{a}\)管与\(\rm{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 。
              \(\rm{(2)}\)实验\(\rm{B}\)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 ______ 。
              \(\rm{(3)}\)实验\(\rm{C}\)通过 ______ 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rm{ \dfrac {1}{5}}\)的结论。
              \(\rm{(4)}\)实验\(\rm{D}\)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 。
            • 4.
              \(\rm{(5}\)分\(\rm{)}\)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一】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______ 。
              【探究活动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rm{①}\)同学们做了\(\rm{A}\)试管和\(\rm{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
              \(\rm{B}\)试管中固体可溶,\(\rm{A}\)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______ 。
              \(\rm{②}\)同学们又补充了\(\rm{C}\)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______ 。
              【探究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碱溶液反应
              \(\rm{①}\)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
              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 。
              \(\rm{②}\)对比\(\rm{A}\)瓶与 ______ 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 5.
              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

              \(\rm{(1)}\)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 ______ 。
              \(\rm{(2)}\)若要制取并收集大量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二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______ \(\rm{(}\)填字母\(\rm{)}\),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若要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______ 。
            • 6.
              小文同学利用长柄\(\rm{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多个化学实验.
              \(\rm{(1)}\)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
              \(\rm{①}\)燃烧条件的探究:在如图\(\rm{1}\)所示装置\(\rm{(}\)省略夹持仪器,下同\(\rm{)}\)中,向\(\rm{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关闭活塞,然后将其放入\(\rm{80℃}\)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发生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______ .
              \(\rm{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减小测量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 ______ ,再打开活塞.
              \(\rm{(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rm{①}\)甲酸\(\rm{(HCOOH)}\)在热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②}\)实验时,\(\rm{A}\)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rm{(3)}\)探究微粒的性质
              向玻璃管左端加入试剂\(\rm{X}\),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试剂\(\rm{X}\)可能是 ______ ,该装置的优点有 ______ \(\rm{(}\)答\(\rm{1}\)点\(\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