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室常用\(\rm{KClO_{3}}\)和\(\rm{MnO_{2}}\)制取\(\rm{O_{2}}\),\(\rm{MnO_{2}}\)起 ______ 作用;
              \(\rm{(2)CaO}\)能与\(\rm{H_{2}O}\)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 2.
              二氧化锰可以用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现将\(\rm{0.5g}\) \(\rm{MnO_{2}}\)加入\(\rm{50mL}\)过氧化氢溶液中,收集产生的氧气\(\rm{(}\)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是\(\rm{1.33g/L)}\),每\(\rm{20s}\) 记录所收集的气体体积并记录在表中:
              时间\(\rm{/s}\) \(\rm{0}\) \(\rm{20}\) \(\rm{40}\) \(\rm{60}\) \(\rm{80}\) \(\rm{100}\)
              氧气体积\(\rm{/cm^{3}}\) \(\rm{0}\) \(\rm{48}\) \(\rm{70}\) \(\rm{82}\) \(\rm{88}\) \(\rm{88}\)
              平均反应速率\(\rm{/cm^{3}}\) \(\rm{s^{-1}}\) \(\rm{0.0}\) \(\rm{2.4}\) \(\rm{1.1}\) \(\rm{①}\)
              ______
              \(\rm{0.3}\) \(\rm{0.0}\)
              \(\rm{(*}\)平均反应速率是指每\(\rm{20}\)秒内气体产生的平均速率\(\rm{)}\)
              \(\rm{(1)}\)上述表格中\(\rm{①}\)代表的数据是 ______
              \(\rm{(2)}\)如果重做以上实验,并用\(\rm{1.0g}\) \(\rm{MnO_{2}}\)做催化剂,最终产生的氧气总量会如何变化? ______ \(\rm{(}\)填“增大”、“减少”或“不变”\(\rm{)}\)理由是 ______
              \(\rm{(3)}\)该实验条件下,最终产生的氧气质量是 ______ 克\(\r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rm{)}\)
            • 3.
              如图\(\rm{1}\)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
              \(\rm{(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______ \(\rm{(}\)填字母序号\(\rm{)}\)
              \(\rm{(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______ ,利用下列流程分离并回收充分反应后的剩余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rm{m}\)的名称是 ______ ,操作\(\rm{m}\)和操作\(\rm{n}\)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 ;
              \(\rm{(4)}\)实验室用盐酸和碳酸钙制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用图\(\rm{2}\)中\(\rm{F}\)所示的矿泉水瓶进行对比实验,可以证明\(\rm{CO_{2}}\)与\(\rm{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应做的对比实验是 ______ ;\(\rm{CO_{2}}\)与\(\rm{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 4.
              人教版新化学教材关于“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rm{.}\)分别量取\(\rm{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rm{A}\)、\(\rm{B}\)两支试管中,向\(\rm{A}\)试管中加入\(\rm{ag}\)氧化铁\(\rm{(Fe_{2}O_{3})}\)粉末,并分别在\(\rm{A}\)、\(\rm{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rm{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rm{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rm{.}\)待\(\rm{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rm{.}\)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虑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rm{ag}\).
              Ⅳ\(\rm{.}\)分别量取\(\rm{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rm{C}\)、\(\rm{D}\)两支试管中,向\(\rm{C}\)试管中加入\(\rm{ag}\)氧化铁粉末\(\rm{.}\)向\(\rm{D}\)试管中加入\(\rm{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rm{(1)}\)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rm{(Fe_{2}O_{3})}\)的 ______ 和 ______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rm{(2)}\)写出氧化铁\(\rm{(Fe_{2}O_{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
              【实验评价】\(\rm{(1)}\)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 ______ .
              \(\rm{(2)}\)若实验Ⅳ观察到\(\rm{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实验拓展】
              \(\rm{(1)}\)查阅资料得知:\(\rm{CuO}\)、\(\rm{CuSO_{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rm{.}\)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rm{MnO_{2}}\)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rm{(2)}\)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rm{(}\)探究一种因素即可\(\rm{)}\)
            • 5.
              \(\rm{(}\)提示:注意催化剂的概念要点\(\rm{)}\)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以下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rm{(}\)过氧化氢溶液\(\rm{)}\)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rm{A}\)仪器名称是 ______ ,此实验中\(\rm{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______ .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______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______
              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以上结论,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______ ,步骤为\(\rm{(1)}\)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rm{(2)}\)完成实验二;
              \(\rm{(3)}\)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 ______ .
              \(\rm{(4)}\)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rm{.}\)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______ .
            • 6.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rm{①}\)装置图中仪器Ⅰ的名称为 ______ 、Ⅱ的名称为 ______ .
              \(\rm{②}\)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______ ,选用\(\rm{D}\)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a.}\)开始加热后,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rm{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rm{c.}\)收集满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rm{d.}\)盖上毛玻璃片的集气瓶瓶口向下放置
              \(\rm{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可以用\(\rm{F}\)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rm{④}\)若用\(\rm{G}\)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______ 进\(\rm{.(}\)选“\(\rm{k_{1}}\)”或“\(\rm{k_{2}}\)”\(\rm{)}\).
              \(\rm{⑤}\)实验室一般用\(\rm{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rm{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rm{B}\)装置来制氧气\(\rm{.}\)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rm{.}\)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对\(\rm{B}\)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是 ______ ;二是 ______ .
            • 7.
              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rm{(}\)主要成分为含有\(\rm{5-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rm{)}\)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如图的\(\rm{I}\)、\(\rm{II}\)、\(\rm{III}\)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rm{(}\)图中\(\rm{a}\)、\(\rm{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rm{c}\)、\(\rm{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rm{)}\)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字母编号\(\rm{)}\)。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rm{(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rm{I}\)除生成\(\rm{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环节\(\rm{II}\)由氧化物转化为碳氢化合物。
              \(\rm{(4)}\)认真观察\(\rm{c}\)和\(\rm{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rm{c}\)物质的分子式 ______ ,\(\rm{c}\)和\(\rm{d}\) ______ \(\rm{(}\)填“是”或“不是”\(\rm{)}\)同一种物质。
              \(\rm{(5)}\)“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 ______ \(\rm{(}\)答出一条即可\(\rm{)}\)。
            • 8.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试验中,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rm{(1)}\)催化剂\(\rm{MnO_{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rm{30mL10\%}\)的\(\rm{H_{2}0_{2}}\)溶液,采用不同量\(\rm{MnO_{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rm{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rm{(}\)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rm{)}\)
              实验次序 \(\rm{1}\) \(\rm{2}\) \(\rm{3}\) \(\rm{4}\) \(\rm{5}\) \(\rm{6}\) \(\rm{7}\) \(\rm{8}\) \(\rm{9}\) \(\rm{10}\)
              \(\rm{MnO_{2}}\)粉末用\(\rm{(g)}\) \(\rm{0.1}\) \(\rm{0.2}\) \(\rm{0.3}\) \(\rm{0.4}\) \(\rm{0.5}\) \(\rm{0.6}\) \(\rm{0.7}\) \(\rm{0.8}\) \(\rm{0.9}\) \(\rm{1.0}\)
              所用时间\(\rm{(}\)秒\(\rm{)}\) \(\rm{17}\) \(\rm{8}\) \(\rm{7}\) \(\rm{5}\) \(\rm{4}\) \(\rm{3}\) \(\rm{2}\) \(\rm{2}\) \(\rm{2}\) \(\rm{2}\)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rm{MnO_{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 ______ .
              \(\rm{(2)H_{2}O_{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rm{5mL30\%}\)的\(\rm{H_{2}O_{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rm{.}\)记录数据如下:\(\rm{(}\)实验均在\(\rm{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rm{)}\)
              实验次序 \(\rm{1}\) \(\rm{2}\) \(\rm{3}\) \(\rm{4}\) \(\rm{5}\) \(\rm{6}\) \(\rm{7}\) \(\rm{8}\)
              \(\rm{H_{2}O_{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rm{1\%}\) \(\rm{3\%}\) \(\rm{5\%}\) \(\rm{10\%}\) \(\rm{15\%}\) \(\rm{20\%}\) \(\rm{25\%}\) \(\rm{30\%}\)
              \(\rm{MnO_{2}}\)粉末用量\(\rm{(g)}\) \(\rm{0.2}\) \(\rm{0.2}\) \(\rm{0.2}\) \(\rm{0.2}\) \(\rm{0.2}\) \(\rm{0.2}\) \(\rm{0.2}\) \(\rm{0.2}\)
              收集到\(\rm{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rm{(}\)秒\(\rm{)}\) \(\rm{660}\) \(\rm{220}\) \(\rm{205}\) \(\rm{80}\) \(\rm{25}\) \(\rm{9}\) \(\rm{4}\) \(\rm{3}\)
              反应后液体温度\(\rm{(℃)}\) \(\rm{24}\) \(\rm{34}\) \(\rm{39}\) \(\rm{56}\) \(\rm{65}\) \(\rm{67}\) \(\rm{69}\) \(\rm{70}\)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rm{H_{2}O_{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 ______ \(\rm{.}\)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该反应是个 ______ 反应\(\rm{(}\)填“放热”或“吸热”\(\rm{)}\).
              \(\rm{(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 ______ .
            • 9.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rm{a}\) ______ ,\(\rm{b}\) ______ ,\(\rm{c}\) ______ .
              \(\rm{(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选用\(\rm{A}\)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则应从\(\rm{a}\)中加入 ______ ,反应过程中要放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该反应中的 ______ 剂,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该反应类型是 ______ 反应.
              \(\rm{(3)}\)要将二氧化锰和反应后的液体分离开,需要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
              \(\rm{(4)}\)实验室常用\(\rm{B}\)或\(\rm{D}\)装置收集氧气,能用\(\rm{B}\)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 ______ ,用\(\rm{B}\)装置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气泡 ______ 时再开始收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rm{.}\)用\(\rm{D}\)装置收集氧气时,导管要深入到瓶底,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______ ,用该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rm{.}\)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应 ______ \(\rm{(}\)填“正”或“倒”\(\rm{)}\)放在桌面上.
            • 10.
              某校“我与化学”活动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超市每年消耗约\(\rm{40}\)万吨塑料袋,假定这些使用后的废料塑料袋都通过焚烧处理,将排放大量\(\rm{CO_{2}}\),该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一定质量塑料袋燃烧后产生的\(\rm{CO_{2}}\)的质量。
              \(\rm{(1)}\)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检查 ______ ,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
              \(\rm{(2)}\)装置Ⅰ的小烧杯中加入足量\(\rm{H_{2}O_{2}}\)和催化剂。可持续产生\(\rm{O_{2}}\)供塑料袋充分燃烧,产生\(\rm{O_{2}}\)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3)}\)塑料袋燃尽,装置Ⅰ逐渐冷却时,装置Ⅱ中液体也不易倒吸进入装置Ⅰ中。原因是 ______ 。
              \(\rm{(4)}\)根据实验目的,需要称量的是 ______ 。
              A.实验前塑料袋的质量
              B.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Ⅱ的质量
              C.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Ⅲ的质量。
              \(\rm{(5)}\)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 若无装置Ⅱ,测得的\(\rm{CO_{2}}\)的质量会 ______ \(\rm{(}\)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