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______ 只含C
              ______ 含C、CuO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______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 ______ (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 ______ 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静置,再加入过量稀硫酸.请回答:
              ①烧杯中 ______ (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 (写出化学式).
            • 2. 在学校组织的“活化教材知识,展示个人技能”的活动中,小伟同学运用化学知识给低年级的同学“变”了两个有趣的“魔术”.
              (1)魔术1:不可思议
              步骤1:在试管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进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仪器A的旋塞,使A中的溶液滴入B中,发现试管C中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此时水中的白磷燃烧.你推测仪器B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通过对比以上实验.探究了燃烧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是    
              (2)魔术2:无中生有
              按如图二连好装置,在仪器里装上药品,开始气球是瘪的.然后打开仪器A的旋塞,使A中的溶液滴入B中,此时发现原来瘪的气球慢慢膨胀,由此可推测,小伟用到的药品组合可能是以下中的    
              A中的液体B中的固体
              硝酸铵
              稀盐酸石灰石
              氢氧化钠
              稀硫酸锌粒
              (3)为了保证两个魔术的成功,小伟事先必须做的一项工作是    
              (4)仪器B的名称是    
            • 3. 图片的插入使化学学习更加妙趣横生,由图回答问题:

              (1)A表示的物质是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D中蜡烛熄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4. 喷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压强差.
              (1)如图(a)是一个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明显喷泉的是    
              A.Cu与稀盐酸            B.FeCl3与NaOH溶液
              C.CaCO3固体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图(b)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    装置的原理相似.
            • 5. (2009•邗江区二模)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    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    ,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当得到无色溶液时,小虎认为这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小英却认为这时还应该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    .接着老师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加    溶液,若有    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
              【方案二】: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    
              测定溶液的pH时,需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    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过一会儿,将试纸的颜色与    比较,从而得出溶液的pH.若对一未知溶液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则测定的结果会    
              A.偏大,B.偏小,C.不变,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
              【方案三】:在试管中放入一粒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
              小华看到氢氧化钠固体消失了,认为发生了反应.而小全想了想之后却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右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    (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    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方案四】: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方案五】:定量研究是化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同学将200 mL稀盐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直接加入到w g的CaCO3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V1体积的CO2;向另一份中先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也加入到w g的CaCO3中,反应后收集到V2体积的CO2.如果V1    V2(填“>”或“<”或“=”)也能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
            • 6. 中考结束,你就初中毕业了,离校之际,你别忘记看一看你曾经伴随你学习生活的教室.你要留下最后一个好印象哦!做到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乱扔东西下面就来考一考你是否合格?
              (1)假设你整理自己的东西时,清理出如下物品:
              A.废作业本B.矿泉水瓶C.霉变的饼干D.易拉罐瓶E.生锈铁钉
              你应放人“可回收垃圾箱”的是    
              (2)照片中所涉及的哪些物品是金属材料的    洗手盆是    (填材料)制成的;墙壁上的电灯开关和插座所用的塑料是:    (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
              (3)如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主要成份为氧化铁),以重新使用,请你写出除锈的化学方程式:    
            • 7. 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是    
              (2)聚乙烯塑料能拉成丝的原因    
              (3)通常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4)被蚊虫叮咬后涂一些碱性药水就可减轻痛痒的原因是    
            • 8. 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充盈的化学小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包含着许多化学内容:
              (1)家庭厨房中的“柴”趋向洁净,有煤气、液化石油气,还有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等.
              (2)米、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超市货架上的食盐品种丰富,有锌盐、钙盐、硒盐、加碘盐等等.这些食盐中含的锌、钙、硒、碘等是指(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4)热水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用    (填一种调味品名称)除去.
              (5)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    性,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6)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其目的是    ,从而防止食品变质.
              (7)茶叶、膨化食品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充入的气体可能是①    ;②    等.
              (8)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双吸剂”.下列物质属于“双吸剂”的是    .A.炭粉B.铁粉C.氯化钙D.生石灰
              (9)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小明发现某味精包
              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他想测定此味精中氯化钠的含量.
              NaCl+AgNO3═AgCl↓+NaNO3,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性质.
              实验过程①称取该味精样品10.0g,并溶于蒸馏水;
              ②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③过滤;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
              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5.74g.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Ⅱ、试通过计算确定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与其包装上标注的含量是否相符?
            • 9. NO和NO2具有下列不同的性质:(1)通常状况下,NO是无色气体,微溶于水;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2)3NO2+H2O=2HNO3+NO,如图所示,将一支充满NO2红棕色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烧杯中(水中已预先加入数滴石蕊试液),试分别描述试管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1)    
              (2)    
              (3)    
              (4)    
            • 10. 张老师上课时做了趣味实验:他选择了一种指示剂(无色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试液)、稀盐酸、稀NaOH溶液.他先用玻璃棒蘸取某种指示剂在白纸上写上“化学”,可是学生什么也看不见.然后用某种物质喷洒在白纸上,出现了红色的“化学”二字.接着,又向纸上喷洒另一种物质,红字消失.则他选用的指示剂是    ,先喷洒的物质是    ,后喷洒的物质为    .如果选用另一种指示剂.情况会怎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