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rm{(1)}\)图中仪器\(\rm{a}\)的名称是 ______ ;
              \(\rm{(2)}\)使用\(\rm{A}\)装置制氧气,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甲同学选用装置\(\rm{BED}\)的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其中\(\rm{E}\)中盛放的是 ______ ,乙同学认为用装置\(\rm{C}\)代替\(\rm{B}\)更好,理由是 ______ 。
            • 2.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rm{4g}\)放在试管中,加热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rm{3.04g}\)问:

              \(\rm{(1)}\)反应中制得了多少克氧气?

              \(\rm{(2)}\)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氯酸钾?

              \(\rm{(3)}\)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是多少克?

            • 3.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序号),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若用C装置制取氧气,则试管中应盛放的药品是______。
              (4)图中D、E是收集到的两瓶氧气,若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一瓶是______(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序号).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______。
            • 4. 实验室想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因素,设计如下方案,请完成如表,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实验Ⅰ 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5℃ 1g氧化铁 10mL 5%的H2O2溶液
              实验Ⅱ 45℃ 2g二氧化锰 10mL 6%的H2O2溶液
              (1)结果实验Ⅱ的反应速率更快,很多同学一致认为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越快,但王老师认为他们的实验方案设计不完全正确,请你找出该实验不恰当的地方是(请说出2点) ______ ______
              (2)若用5g二氧化锰跟氯酸钾混合加热制取9.6g的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的氯酸钾?反应结束后残留固体质量至少有多少?(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 5.
              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rm{(H_{2}0_{2})}\),其水溶液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在较低温度下和少量催化剂\(\rm{(}\)如\(\rm{MnO_{2})}\)条件下,它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时,首先要选择 ______ ,控制 ______ ,然后根据 ______ 和 ______ ,确定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 ______ 和 ______ ,确定制取气体的收集方法,最后要审查整个反应体系是否符合 ______ 、 ______ 的要求.
              \(\rm{(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从组成上看,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能够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______ ,理由 ______ .
              A.\(\rm{H_{2}O_{2}}\)      \(\rm{B.KClO_{3}}\)       \(\rm{C.KCl}\)      \(\rm{D.KMnO_{4}}\)
              \(\rm{(3)}\)实验室中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rm{(}\)填序号,下同\(\rm{)}\) ______ ,收集装置是 ______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______ ,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属于 ______ 反应.
              \(\rm{(4)}\)实验室中如果用\(\rm{E}\)装置收集氧气时, ______ 开始收集氧气,实验室中如果用\(\rm{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______ .
              \(\rm{(5)}\)乙炔俗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高温,工业上常用它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里常用电石\(\rm{(}\)固体\(\rm{)}\)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收集装置是 ______ ,请写出乙炔燃烧的方程式 ______ .
            • 6.
              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带标号\(\rm{①}\)的仪器的名称:\(\rm{①}\) ______
              \(\rm{(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rm{(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rm{A}\)做发生装置时,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______ .
              \(\rm{(4)}\)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______ .
              \(\rm{(5)}\)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原因是 ______ .
            • 7.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rm{.}\)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rm{(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变化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 ______ ,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______  的运动引起的.
              \(\rm{(2)}\)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______ 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______   组成的.
              \(\rm{(3)}\)如图\(\rm{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rm{①}\)图中\(\rm{a}\)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 ______ .
              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②}\)请各举一例实现图中所示的物质变化,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变化\(\rm{b}\)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变化\(\rm{c}\)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变化\(\rm{d}\)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4)}\)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rm{3.1\%}\)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rm{3\%}\)左右和\(\rm{5\%}\)左右\(\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二氧化碳  \(\rm{B.}\)二氧化硫    \(\rm{C.}\)氮氧化物    \(\rm{D.}\)可吸入颗粒物   \(\rm{E.}\)臭氧
              \(\rm{②}\)大气中的\(\rm{CO_{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
              大气中的\(\rm{CO_{2}}\)是不是越少越好?为什么? ______
              \(\rm{③}\)人类降低空气中\(\rm{CO_{2}}\)含量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增强对\(\rm{CO_{2}}\)的吸收,别一个是减少排放\(\rm{.}\)“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rm{.}\)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rm{QQ}\)”能够升级,长期把“\(\rm{QQ}\)”挂在线上
              C.减少使用私加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D.开发新能源,逐渐取缔直接利用化石燃料的历史
              \(\rm{(5)}\)研制和开发不含碳并可工业生产的清洁能源,一直是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目前液氨被人们被为一种潜在的清洁燃料.
              \(\rm{①}\)在实验室中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常用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rm{.}\)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 ______ \(\rm{(}\)填字母序号,下同\(\rm{)}\)在\(\rm{C}\)、\(\rm{D}\)、\(\rm{E}\) 三种装置中,收集氨气应选择 ______   若用装置\(\rm{F}\) 收集氨 气,则应将 ______ \(\rm{(}\)填如图\(\rm{2}\)“\(\rm{c}\)”或”\(\rm{d}\)”\(\rm{)}\)与发生装置相连接.
              \(\rm{②}\)如图\(\rm{3}\)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开始前,应检查装置\(\rm{A}\)的 ______ ,方法是: ______
              装置\(\rm{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rm{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rm{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rm{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______ 的性质\(\rm{.}\)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______ .
            • 8. 新的一年,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下面是《气体制取与收集》学习的课堂片段:
              【自主学习】仿照氧气制取的学习和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阅读课本,老师提供了几组药品,让同学们交流并选出适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组.
              【合作交流】围绕以上问题,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交流,下面是老师从第二小组同学交流中听到的各位学生的发言:
              1号:碳酸盐用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为什么不用纯碱(碳酸钠)呢?
              3号:碳酸钠是粉未状的,反应的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2号:同意3号同学的说法,那我们把碳酸钠压制成块状可以吗?
              各位都在思考,问题未能解决.
              【展示释疑】通过各个小组的展示,大家明白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
              实际实验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
              请你帮助二组学生解决2号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验室把碳酸钠压制成块状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代替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能力提升】某小组想测定所用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了2g的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g1.5g
              第二次加入5g1.0g
              第三次加入5g0.5g
              第四次加入5g0.3g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    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求检测过程中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