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注:浓硫酸只吸收水分,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吸收水也可吸收二氧化碳)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15.8182.3212.2
              反应后的质量/g14.4184.1216.6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    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3)装置Ⅱ和装置Ⅱ的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不能”)
              (3)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    
            • 2. (2015秋•潍城区期中)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某兴趣小组有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的钢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碳杂质.
              ②含碳细铁丝燃烧时,期中的炭粒燃烧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
              为了探究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取长短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的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你认为他们的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
              【实验探究】
              小明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城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如图所示),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该同学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A、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
              B、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瓶内,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
              C、火柴燃烧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因热胀冷缩之故.瓶内氧气会膨胀逸出,使铁丝无法燃烧.根据以上假设,他对实验应作的相应改进为:
                  ;②    ;③    
            • 3. (2015秋•德州校级期中)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发现火焰中不同区域的明亮程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可燃物的种类及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2)蜡烛主要由石蜡制成,石蜡是石油炼制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不唯一,其化学式通式为CnH2n+2,通式中碳原子数n=18~30.
              (3)碳氢化合物在常温时的状态如表所示.
              物质名称化学式常温时的状态
              丁烷C4H10
              戊烷C5H12液(油状)
              癸烷C10H22液(油状)
              十八烷C18H38
              二十四烷C24H50
              (4)多数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会分裂为碳原子数较少的碳氢化合物或碳(黑色固体)和氢气.
              【实验探究】
              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探究哪一层火焰的温度最高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
              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点燃一根较粗的蜡烛,取一根一端为尖嘴的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处,然后在尖嘴一端导管口用火柴点燃导管口处出现火焰
              继续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点燃一根蜡烛,用一把带有手柄的小刀,将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处,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却,观察刀尖处的现象冷却至室温后,刀尖处有油状液体和固体物质
              用镊子夹住一片白瓷片,将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内焰处,观察现象白瓷片表面迅速变黑
              【分析和讨论】
              (1)实验Ⅰ中的实验现象为    
              (2)通过实验Ⅱ,你能分析出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实验Ⅲ中,冷却后小刀表面的油状液体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生成油状液体的原因是    
              (4)实验Ⅳ的目的是    
              (5)分析实验Ⅳ中的现象,可推断出蜡烛火焰内焰处的物质中含有    (填物质名称),由此分析内焰处最明亮的原因是    
            • 4.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如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B实验结束后天平不平衡,你认为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此实验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填“符合”或“不符合”),如何改进该实验装置才能使该实验正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原子的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原因            
            • 5.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对KNO3、NaOH、HCl等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测定,记录结果如下:
              植物的汁液在HCl溶液中在KNO3溶液中在NaOH溶液中
              牵牛花瓣红色紫色蓝色
              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
              月季花瓣浅红色红色黄色
              (1)经过探究,发现    根本不宜作酸碱指示剂,这三种物质中理想的指示剂是    
              (2)小明是一个勤于思考,喜欢钻研的同学,发现了牵牛花瓣汁液遇NaOH溶液变蓝色后,思考到了一个问题:NaOH溶液中到底哪种粒子使牵牛花汁液显蓝色呢?于是他和同学们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NaOH溶液中何种粒子使牵牛花汁液发生颜色改变?
              [作出猜想]猜想1:使牵花汁液变色的粒子是H2O;
              猜想2:使牵花汁液变色的粒子是    ;猜想3:使牵花汁液变色的粒子是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里,
              滴加2滴牵牛花汁振荡
              溶液呈紫色使牵牛花汁变色的不是    
              2、向盛有少量氯化钠溶液的试管里,
              滴加2滴牵牛花汁振荡
              溶液呈紫色使牵牛花汁变色的不是    
              3、    溶液呈蓝色使牵牛花汁变色的只能是    
              交流与反思:实验完成后,继续讨论发现,还有更简单的方法,请你用文字或图示设计出更简单的方案:
            • 6. 某学生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要测定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取样品10克,得到如下A、B两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完全反应后
              A组玻璃管和氧化铜样品的质量共42.5克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共40.9克
              B组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0.0克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2.3克
              (1)本实验中利用了氢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2)不应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来计算样品中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原因是    
              (3)若要使两组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一样,应将D装置连接在上图中的    位置(用装置编号表示),并请在D装置上画出用导管连接的方式,并标出D中的液体名称    
              (4)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气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