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rm{CO}\)和\(\rm{Fe_{2}O_{3}}\)反应的影响\(\rm{(}\)固定装置略\(\rm{)}\)。

              \(\rm{(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______ 。
              \(\rm{(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rm{(}\)纯净物\(\rm{)}\),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rm{1}\)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rm{/g}\) \(\rm{m_{1}}\) \(\rm{m_{2}}\)
              \(\rm{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 能被吸引
              \(\rm{3}\)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rm{4}\)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rm{CuSO_{4}}\)溶液 有红色物质生成 无明显现象
              \(\rm{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rm{Fe_{3}O_{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rm{CuSO_{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rm{Fe_{3}O_{4}.}\)他又发现\(\rm{m_{2}}\)恰好为 ______ \(\rm{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rm{(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rm{CO}\)和\(\rm{Fe_{2}O_{3}}\)反应影响,且均体现出\(\rm{CO}\)的 ______ \(\rm{(}\)填写化学性质\(\rm{)}\)。
            • 2. 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rm{60\%(}\)空气占\(\rm{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rm{.}\)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rm{5}\)只集气瓶,编号为\(\rm{①}\)、\(\rm{②}\)、\(\rm{③}\)、\(\rm{④}\)、\(\rm{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rm{10\%}\)、\(\rm{20\%}\)、\(\rm{30\%}\)、\(\rm{40\%}\)、\(\rm{50\%}\)的水\(\rm{.}\)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rm{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rm{.}\)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rm{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rm{①}\) \(\rm{②}\) \(\rm{③}\) \(\rm{④}\) \(\rm{⑤}\) \(\rm{①}\) \(\rm{②}\) \(\rm{③}\) \(\rm{④}\) \(\rm{⑤}\) \(\rm{①}\)
              收集的\(\rm{O_{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rm{(\%)}\) \(\rm{10}\) \(\rm{20}\) \(\rm{30}\) \(\rm{40}\) \(\rm{50}\) \(\rm{31}\) \(\rm{33}\) \(\rm{35}\) \(\rm{37}\) \(\rm{39}\) \(\rm{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______ \(\rm{(}\)填“是”或“否”\(\rm{)}\);
              \(\rm{(3)}\)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m{=}\)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rm{+}\)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rm{×}\) ______ \(\rm{\%}\);
              \(\rm{(4)}\)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______ \(\rm{\%}\)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分数是 ______ \(\rm{\%(}\)计算结果保留整数\(\rm{)}\);
              \(\rm{(5)}\)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rm{.}\)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 ______ \(\rm{℃}\);
              \(\rm{(6)}\)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rm{.}\)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rm{③}\)、\(\rm{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rm{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rm{①}\)、\(\rm{②}\)、\(\rm{⑤}\)的实验\(\rm{.}\)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 ______ .
            • 3.

              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I.不稳定性

              \(\rm{(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rm{3.16gKMnO}\)\(\rm{{\,\!}_{4}}\)产生\(\rm{O}\)\(\rm{{\,\!}_{2}}\)质量为________\(\rm{g}\)。

              \(\rm{(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rm{O}\)\(\rm{{\,\!}_{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II.}\)腐蚀性

              已知:\(\rm{KMnO}\)\(\rm{{\,\!}_{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实验\(\rm{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rm{KMnO}\)\(\rm{{\,\!}_{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rm{KMnO_{4}}\)溶液浓度

              \(\rm{0.002\%}\)

              \(\rm{0.01\%}\)

              \(\rm{0.1\%}\)

              \(\rm{1\%}\)

              鸡皮的变化

              无明显变化

              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

              全部变为棕色

              全部变为黑色

              实验\(\rm{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rm{4}\)种溶液中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编号

              \(\rm{①}\)

              \(\rm{②}\)

              \(\rm{③}\)

              \(\rm{④}\)

              实验

              铜片
              质量\(\rm{/g}\)

              实验前

              \(\rm{0.54}\)

              \(\rm{0.54}\)

              \(\rm{0.54}\)

              \(\rm{0.54}\)

              \(\rm{18}\)小时后

              \(\rm{0.54}\)

              \(\rm{0.52}\)

              \(\rm{0.54}\)

              \(\rm{0.43}\)

              \(\rm{(3)}\)实验\(\rm{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rm{2}\)中,通过对比\(\rm{②}\)和\(\rm{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实验\(\rm{2}\)中,欲得出“\(\rm{KMnO_{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__________\(\rm{(}\)填编号\(\rm{)}\)。

            • 4. 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作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请你在下表空格中,填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实验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______ ______ 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2) 燃烧与氧气有关 ______ ______ 燃烧需要氧气
              (3) 燃烧与温度有关 ______ ______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5. 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 6.
              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作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rm{.}\)请你在下表空格中,填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实验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rm{(1)}\) 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______ ______ 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rm{(2)}\) 燃烧与氧气有关 ______ ______ 燃烧需要氧气
              \(\rm{(3)}\) 燃烧与温度有关 ______ ______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7.
              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rm{.}\)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rm{.}\)请参照示例归纳反应规律
              组别 化学方程式 规律
              示例 \(\rm{C+O_{2}(}\)充足\(\rm{) \dfrac { \overset{\;{点燃}\;}{ .}}{\;}CO_{2}}\)
              \(\rm{C+O_{2}(}\)不充足\(\rm{) \dfrac { \overset{\;{点燃}\;}{ .}}{\;}2CO_{2}}\)
              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rm{(1)}\) \(\rm{4Na+O_{2}═2Na_{2}O}\)
              \(\rm{4Na+O_{2} \dfrac { \overset{\;\;\triangle \;\;}{ .}}{\;}Na_{2}O_{2}}\)
              \(\rm{(2)}\) \(\rm{3Cu+8HNO_{3}(}\)稀\(\rm{)═3Cu(NO_{3})_{2}+2NO↑+4H_{2}O}\)
              \(\rm{Cu+4HNO_{3}(}\)浓\(\rm{)═3Cu(NO_{3})_{2}+2NO_{2}↑+2H_{2}O}\)
            • 8.
              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rm{.}\)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rm{.}\)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rm{(}\)  \(\rm{)}\)
              A.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 9.
              人体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某同学为了研究\(\rm{pH}\)对胃蛋白酶催化活性珠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准备\(\rm{5}\)支盛有等质量胃蛋白酶溶液但\(\rm{pH}\)各不相同的试管,在每支试管内加一块\(\rm{1cm^{3}}\)左右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rm{25℃}\)的室温下,记录各试管内蛋白块消失的时间\(\rm{(}\)如下表所示\(\rm{).}\)请回答下列问题:
              酶溶液的\(\rm{pH}\) \(\rm{1}\) \(\rm{2}\) \(\rm{3}\) \(\rm{4}\) \(\rm{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rm{(min)}\) \(\rm{13}\) \(\rm{9}\) \(\rm{11}\) \(\rm{45}\) \(\rm{ > 60}\)
              \(\rm{(1)}\)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胃蛋白酶的活性有什么关系? ______ .
              \(\rm{(2)}\)据表中数据推断,当\(\rm{pH}\)约为 ______ 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佳.
              \(\rm{(3)}\)请指出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明显不足 ______ .
              \(\rm{(4)}\)请提出能使实验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的正确方法 ______ .
            • 10. 同学们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做了改进,如图实验\(\rm{1}\),当火焰熄灭后发现硫有剩余,硫为什么会熄灭呢?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甲同学猜想:硫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它熄灭了;

              乙同学猜想: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rm{(}\)不支持燃烧\(\rm{)}\)浓度过高导致了硫熄灭;

              丙同学猜想:甲和乙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句,他认为甲和乙的猜想都有道理。

              丁同学猜想:    

              【设计实验】丁同学没计了实验\(\rm{2}\)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rm{(1)}\)把少量红磷放在铝制小盒内,然后放入装有细沙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用放大镜点燃硫,观察现象。

              硫燃烧一会儿就熄灭了

              丁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rm{(2)}\)待冷却后,用放大镜聚光加热铝盒中的红磷观察现象。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的同时产生了大量自烟

              【实验反思】

              \(\rm{(1)}\)实验\(\rm{1}\)中火焰颜色如何变化?     

              \(\rm{(2)}\)与教科书上的实验相比,实验\(\rm{1}\)的优点是    。

              \(\rm{(3)}\)实验\(\rm{2}\)中集气瓶内垫细沙的作用是    

              \(\rm{(4)}\)教科书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为什么使用红磷而不用硫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