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金属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的物质。

              Ⅰ\(\rm{.}\)金属铍\(\rm{(Be)}\)与铝化学性质具有一些相似性,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rm{4}\),相对原子质量为\(\rm{9}\)。

              \(\rm{(1)}\)铍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2)}\)在空气中,铍的表面易形成一层氧化铍的保护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Ⅱ\(\rm{.}\)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规律是重要的化学素养之一。

              \(\rm{(1)}\)金属活性顺序在科学研究中都有重要作用,现将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是________\(\rm{(}\)填名称\(\rm{)}\);

              \(\rm{(2)}\)与金属置换反应规律相同,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化合物溶液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请分析反应:\(\rm{①C{l}_{2}+2NaBr=B{r}_{2}+2NaCl }\)、\(\rm{②B{r}_{2}+2NaI={I}_{2}+2NaBr }\),能归纳出\(\rm{Cl_{2}}\)、\(\rm{Br_{2}}\)和\(\rm{I_{2}}\)单质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rm{(3)}\)根据以上规律,预测下列反应能够发生的是________;

              \(\rm{a.C{1}_{2}+2KI=2KCI+{I}_{2} }\)   \(\rm{b}\).\(\rm{2NaCI+{I}_{2}=2NaI+C{l}_{2}↑ }\)

              \(\rm{(4)}\)经查阅资料:硫单质不溶于水,它的活泼性比\(\rm{C12}\)、\(\rm{Bt2}\)和\(\rm{I}\):都弱。请运用推理出的规律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该结论________\(\rm{(}\)写一个即可\(\rm{)}\)。

            • 2. 采用适当的试剂,可从石灰石\(\rm{(}\)主要成分是\(\rm{CaCO_{3})}\)中获得高纯度\(\rm{CaCO_{3}}\),其流程如下:

              \(\rm{①}\) 流程图中进行的操作\(\rm{1}\)、操作\(\rm{2}\)的名称是__________;

              \(\rm{②}\) 写出石灰石煅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rm{③}\) 该流程图所示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该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rm{④}\) 使原料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rm{100\%}\)是“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上述流程中有的物质可以再利用,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 3.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rm{(}\)硝酸铵\(\rm{NH_{4}NO_{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步骤\(\rm{①}\)中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rm{(}\)填“物理”或“化学”\(\rm{)}\)。


              \(\rm{(2)}\)绿色化学的实质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环境友好化学,从微观上看是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利用率达到\(\rm{100\%}\)的化学,以实现零排放。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中化合反应符合这一要求,则上述流程中,符合绿色化学反应理念的反应有________个。

              \(\rm{(3)}\)在该氮肥生产的工业流程五个步骤中,其中步骤\(\rm{③}\)和\(\rm{④}\)两步发生的反应的共同点是:两个反应都是       反应。

              \(\rm{(4)}\)在化工生产中,常常为了达到目的,需要使用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rm{(}\)       \(\rm{)}\)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B.化工生产中使用催化剂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化工生产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

              D.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 4.

              如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rm{(1)}\)写出表中元素\(\rm{②}\)的名称__________.
              \(\rm{(2)}\)表中\(\rm{3}\)至\(\rm{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rm{11}\)至\(\rm{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的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 \(\rm{\_}\)   ___相同.
              \(\rm{(3)}\)表中\(\rm{9}\)号和\(\rm{17}\)号元素,在同一纵行,属于同一族,同一族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rm{(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__     ____
              A.质子数不同      \(\rm{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rm{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rm{(5)}\)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__  _____

              A.阿伏伽德罗  \(\rm{B.}\)拉瓦锡  \(\rm{C.}\)门捷列夫  \(\rm{D.}\)道尔顿

            • 5.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rm{(}\)改编自屠呦呦\(\rm{2015}\)年\(\rm{12}\)月\(\rm{7}\)日瑞典演讲稿\(\rm{)}\).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rm{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rm{.}\)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rm{.}\)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rm{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rm{.}\)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rm{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rm{.}\)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rm{.}\)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rm{(}\)简称双青蒿素\(\rm{)}\),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rm{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rm{(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rm{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rm{.}\)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rm{(}\)填数字序号\(\rm{)}\)______.
              \(\rm{①}\)确定结构    \(\rm{②}\)分离提纯    \(\rm{③}\)人工合成
              \(\rm{(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
              \(\rm{(3)}\)青蒿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rm{(}\)只需要列出计算式\(\rm{)}\)
              \(\rm{(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
              \(\rm{(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填字母序号\(\rm{)}\)______.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 6.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物质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rm{(1)}\)                                                  

              \(\rm{(2)}\)                                                  

              \(\rm{(3)}\)                                                  

              完成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油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深受华人的喜爱,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油条亦是餐桌上常见的食品。由于“铝害”影响,消费者对油条是既爱又怕,作为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色、香、味、型。

              铝是一种低毒、非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引起多种脑疾病的重要因素。长期过量摄入铝,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老年人出现痴呆,孕妇摄入则会影响胎儿发育,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于\(\rm{1989}\)年正式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并要求加以控制。

              传统的油条制作工艺中,一直使用 “矾碱盐法”炸制油条,其中“矾”便是指明矾\(\rm{(KAl(SO_{4})_{2}·12H_{2}O)}\)作为膨松剂。“碱”是指食用碱,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矾”“碱”作用产生气体,使炸出来的油条膨松酥脆,但同时也是“铝害”的根源,造成铝含量超标。

              一种为无铝油条而研发的现代工艺发酵食品添加剂\(\rm{——}\)新型无铝油条膨松剂诞生了,它采用碳酸氢钠、玉米淀粉、碳酸钙、酒石酸、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纤维素酶等食品添加剂为主要成分,其成分不含铝,又使面粉产生良好的发酵、膨松、品质改良。

              无铝油条膨松剂与水、面粉调和的过程中,酸性及碱性粉末起化学反应,有一部分会开始释出二氧化碳,同时在油炸加热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更多的气体,这些气体会使产品达到膨胀及松软的效果。

              新型无铝油条与传统油条比较

              项目

              新型无铝油条

              传统油条

              蓬松度\(\rm{(}\)比容\(\rm{)}\)

              大于\(\rm{5.0}\)

              大于\(\rm{5.5}\)

              脆度

              比较酥脆

              酥脆

              口感和风味

              有油条特有的口感和风味

              有涩味、氨味

              水分

              \(\rm{27-32\%}\)

              \(\rm{30-35\%}\)

              吸油率

              \(\rm{10-12\%}\)

              \(\rm{20-25\%}\)

              安全性

              原料符合\(\rm{GB-2760}\)标准

              铝严重超标

              工艺

              时间短,操作简单

              时间长,需不断揣面

              无论是传统油条,还是无铝油条,它们都是因为经过了高温油炸,其中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也受到了破坏,因此,尽管油条美味,但是不适合经常食用。如果要食用,也要与蔬菜进行搭配,以保证营养均衡。

              \(\rm{(1)}\)人们对油条既爱又怕的原因是____。

              \(\rm{(2)}\)铝元素摄入超标会引起(    )

              A.骨质疏松    \(\rm{B.}\) 老年痴呆    \(\rm{C.}\)贫血    \(\rm{D.}\)发育迟缓

              \(\rm{(3)}\)无铝油条膨松剂与水、面粉调和的过程中,发生了___。反应\(\rm{(}\)填“物理”或“化学”\(\rm{)}\)

              \(\rm{(4)}\)对于传统油条与无铝油条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二者蓬松的原因都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

              B.食用无铝油条对人没有任何害处

              C.二者的口感和风味没有什么区别

              D. 传统油条比无铝油条更有油腻感

              \(\rm{(5)}\)对食用油条的建议是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