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rm{.}\)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rm{68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rm{2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rm{69.04g.}\)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______ ,生成的氧气为 ______ \(\rm{g.}\)
              \(\rm{(2)}\)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m{.(}\)写出计算过程\(\rm{)}\)
            • 2.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rm{(}\)常温通常指\(\rm{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rm{)}\)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rm{/\%}\)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rm{/g}\)  温度\(\rm{/℃}\)  二氧化锰用量\(\rm{/g}\)  氧气体积\(\rm{/mL}\)  反应所需时间\(\rm{/s}\)
               \(\rm{①}\)  \(\rm{5}\)  \(\rm{12}\)  \(\rm{20}\)  \(\rm{0.2}\)  \(\rm{125}\)  \(\rm{11}\)
               \(\rm{②}\)  \(\rm{30}\)  \(\rm{12}\)  \(\rm{20}\)  \(\rm{0.2}\)  \(\rm{125}\)  \(\rm{2}\)
               \(\rm{③}\)  \(\rm{30}\)  \(\rm{12}\)  \(\rm{40}\) \(\rm{/}\)  \(\rm{125}\)  \(\rm{148}\)
               \(\rm{④}\)  \(\rm{30}\)  \(\rm{12}\)  \(\rm{90}\) \(\rm{/}\)  \(\rm{125}\)  \(\rm{82}\)
              \(\rm{(1)}\)通过实验\(\rm{①}\)和\(\rm{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 ______ 有关;
              \(\rm{(2)}\)通过对比实验 ______ 和 ______ 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______ .
              \(\rm{(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______ .
              \(\rm{(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rm{.}\)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______ .
            • 3.
              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rm{.}\) 请你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1)}\)图中仪器\(\rm{a}\)的名称是 ______ ;仪器\(\rm{b}\)的名称是 ______ .
              \(\rm{(2)}\)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rm{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状大理石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装置\(\rm{A}\)、\(\rm{B}\)和\(\rm{C}\)都能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但装置\(\rm{C}\)与前两者相比较,你认为装置\(\rm{C}\)的优势是 ______ .
              \(\rm{(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乙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rm{.}\)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rm{.}\)现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______ \(\rm{(}\)填字母编号\(\rm{)}\).
              \(\rm{(5)}\)若用装置\(\rm{D}\)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是 ______ \(\rm{(}\)“不变”或“变大”或“变小”\(\rm{)}\).
            • 4.
              实验室可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rm{(1)}\)过氧化氢的分解的变化可用下式表示:过氧化氢 \(\rm{ \overset{{二氧化锰}}{ }}\)水\(\rm{+}\)氧气
              上述变化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______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rm{-1}\)价的是 ______ .
              \(\rm{(2)}\)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都需要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______ ;若未加入二氧化锰,则反应 ______ \(\rm{(}\)选填“不能发生”或“明显减慢”\(\rm{)}\)
              \(\rm{(3)}\)若实验室要制取\(\rm{48g}\)氧气,至少需要氯酸钾多少克?
            • 5.
              人教版新化学教材关于“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rm{.}\)分别量取\(\rm{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rm{A}\)、\(\rm{B}\)两支试管中,向\(\rm{A}\)试管中加入\(\rm{ag}\)氧化铁\(\rm{(}\) \(\rm{Fe_{2}O_{3})}\)粉末,并分别在\(\rm{A}\)、\(\rm{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rm{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rm{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rm{.}\)待\(\rm{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rm{.}\)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虑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rm{ag}\).
              Ⅳ\(\rm{.}\)分别量取\(\rm{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rm{C}\)、\(\rm{D}\)两支试管中,向\(\rm{C}\)试管中加入\(\rm{ag}\)氧化铁粉末\(\rm{.}\)向\(\rm{D}\)试管中加入\(\rm{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rm{(1)A}\)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
              \(\rm{(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rm{(Fe_{2}O_{3)}}\)的 ______ 和 ______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rm{(3)}\)写出氧化铁\(\rm{(Fe_{2}O_{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 .
              【实验评价】
              \(\rm{(1)}\)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 ______ .
              \(\rm{(2)}\)若实验Ⅳ观察到\(\rm{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rm{CuO}\)、\(\rm{CuSO_{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rm{.}\)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rm{MnO_{2}}\)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 6.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rm{.}\)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生锈的铁钉中,哪种物质能做\(\rm{H_{2}O_{2}}\)分解的催化剂?与二氧化锰相比哪种物质更适合\(\rm{H_{2}O_{2}}\)做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猜想】猜想一:林菲同学:铁钉表面的\(\rm{Fe_{2}O_{3}}\)是\(\rm{H_{2}0_{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猜想二:小华同学:铁钉中的铁是\(\rm{H_{2}0_{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编号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rm{1}\)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rm{10mL}\) \(\rm{5\%}\)的\(\rm{H_{2}O_{2}}\)溶液的试管内,观察现象  木条不复燃
              实验\(\rm{2}\)  在盛有\(\rm{1}\)克\(\rm{Fe_{2}O_{3}}\)固体的试管中加入\(\rm{10mL5\%}\)的\(\rm{H_{2}O_{2}}\)溶液,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rm{3}\) 在盛有\(\rm{1}\)克 ______ 的试管中加入\(\rm{10mL}\) \(\rm{5\%}\)的\(\rm{H_{2}O_{2}}\)溶液,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现象.  木条不复燃
              【分析与结论】
              \(\rm{(1)}\)设计“实验\(\rm{1}\)”的目的是 ______ .
              \(\rm{(2)}\)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 ______ 错误\(\rm{.}\)实验\(\rm{(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林菲同学的“实验\(\rm{2}\)”还不能够确切的证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
              气的催化剂,理由是: ______ .
              \(\rm{(4)}\)小华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验\(\rm{3}\)”中一直没有变化的试管,过了一段时间后试管中也出现了气体,小华觉得很奇怪,你能猜想其中的原因吗? ______
              \(\rm{(5)}\)请设计实验探究\(\rm{Fe_{2}O_{3}}\)和\(\rm{MnO_{2}}\),哪种物质更适合做\(\rm{H_{2}O_{2}}\)分解的催化剂? ______ .
            • 7. 实验室想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因素,设计如下方案,请完成如表,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实验Ⅰ 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5℃ 1g氧化铁 10mL 5%的H2O2溶液
              实验Ⅱ 45℃ 2g二氧化锰 10mL 6%的H2O2溶液
              (1)结果实验Ⅱ的反应速率更快,很多同学一致认为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越快,但王老师认为他们的实验方案设计不完全正确,请你找出该实验不恰当的地方是(请说出2点) ______ ______
              (2)若用5g二氧化锰跟氯酸钾混合加热制取9.6g的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的氯酸钾?反应结束后残留固体质量至少有多少?(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 8.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 ;b 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序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式为 ______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______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______ (错填、漏填都算错).
              (6)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试回答:
              ①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______
              ②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③将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你认为该气体是 ______
            • 9.
              学习了\(\rm{MnO_{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rm{CuO}\)能否起到类似\(\rm{MnO_{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Ⅰ、\(\rm{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rm{CuO}\)参与反应产生\(\rm{O_{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rm{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______ 。
              【实验】用天平称量\(\rm{0.2gCuO}\),取\(\rm{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rm{(1)}\)填写下表:
              步骤\(\rm{③}\)现象 步骤\(\rm{⑥}\)结果 步骤\(\rm{⑦}\)现象 结论
              ___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__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___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rm{(2)}\)步骤\(\rm{①}\)的目的是 ______ 。
              \(\rm{(3)}\)步骤\(\rm{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rm{(}\)带铁圈\(\rm{)}\)、漏斗、烧杯、 ______ 。
              \(\rm{(4)}\)过氧化氢能被\(\rm{CuO}\)催化分解放出\(\rm{O_{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拓展】要探究步骤\(\rm{⑤}\)做过催化剂的\(\rm{CuO}\)其它化学性质,还应补做的实验是 ______ 。\(\rm{(}\)写一种\(\rm{)}\)
            • 10.
              有关资料介绍,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其中氧化铜与氯酸钾混合加热,也能很快产生氧气\(\rm{.}\)先将\(\rm{2.5g}\)氧化铜与\(\rm{24.5g}\)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rm{17.4g.}\)然后将固体溶于\(\rm{65.1g}\)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rm{.}\)滤渣又经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rm{2.5g.(}\)不考虑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rm{1}\)位小数\(\rm{)}\)
              \(\rm{(1)}\)该反应中氧化铜起 ______ 作用.
              \(\rm{(2)}\)生成的\(\rm{O_{2}}\)质量为 ______ 克\(\rm{.}\)
              \(\rm{(3)}\)所得滤液中溶质是 ______ ,其质量分数为 ______ .
              \(\rm{(4)}\)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rm{16\%}\)的\(\rm{AgNO_{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rm{AgNO_{3}}\)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rm{(}\)列出必要的计算过程\(\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