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则甲组猜想中的    不正确.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1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产生无色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    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只有一个方案和操作都正确,
              请写出该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2016•丰台区一模)同学们查阅资料,镁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在多种气体中燃烧.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镁条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的实验.A中观察到镁冒出淡黄色的烟,并闻到刺激性气味.同学们对两个反应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碳酸镁均可以和盐酸反应.
              ②氮化镁(Mg3N2),淡黄色固体,无味,遇水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并产生有刺激
              性气味的氨气(NH3).
              实验1   探究A中生成黑色固体和白烟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1黑色固体是炭.
              2白烟可能是MgO、MgCO3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A中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白色固体消失,无色气泡生成.    
              ②将①反应后的剩余物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熄灭后,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黑色固体燃烧,发白光,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是炭.
              写出该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2   探究B中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
              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分析,镁条在氮气中燃烧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与集气瓶中的水有关.请你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
              通过探究,同学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新的认识    
            • 3.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镁不但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也会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某学习小组拟对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混合物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Ⅱ.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不与NH3反应
              Ⅲ.2NH3+H2SO4═(NH42SO4
              Ⅳ.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g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C,连接好装置;③关闭活塞K,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④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现象是    
              (2)装置B和装置D的共同作用是    
              (3)实验步骤④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4)若装置C增重0.34g,固体混合物中MgN2的质量分数为    
              (5)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    (写一条)
            • 4. 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装置并进行了3次实验:(不考虑稀盐酸挥发)

              【查阅资料】:
              a、碳酸镁晶须受热分解,生成3种氧化物;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Mr(MgCO3):84、Mr(H2O):18、Mr(MgO):40、Mr(CO2):44]
              【实验步骤】
                  ;②准确称取3.45g MgCO3•n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
              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C装置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⑤打开弹簧夹a,    
              编  号123
              实验前228.00228.00228.00
              实验后229.10229.11229.09
              ⑥准确称量C装置的质量(如表);
              ⑦重复上述步骤;
              ⑧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A装置中盛放的溶液是    ,其目的是    
              (2)D装置的作用是    
              (3)计算碳酸镁晶须中的n值:(要有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
              (4)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可以在B、C增加一个    装置可以减少误差;
              (5)下列选项中,会造成CO2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偏小的是    
              ①反应结束后,没有通空气;           ②称量C装置前,没有通空气;
              ③没有A装置;                        ④没有D装置;
              ⑤稀盐酸滴加速率太快;               ⑥C装置中NaOH溶液浓度过大;
              (6)为精确测定n的值,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称取13.8g MgCO3•nH2O进行热数据分析,并绘制
              出如图2所示的热重曲线示意图.则:
              ①t2℃时,剩余固体为    (填化学式);
              ②最终剩余的4.0g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③MgCO3•nH2O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5. (2016•海口二模)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取少量碳酸氢钠粉末,充分加热后,观察到大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刚猜想:白色固体可能是NaOH或Na2CO3
              (1)小刚从试管内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他判断该固体为NaOH.
              小美认为他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    
              (3)请你帮小刚设计实验,进一步进行验证: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试管内剩余的固体为
              Na2CO3
            • 6. 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7.3%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③当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稀盐酸10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放在白色点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20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图2).
              请回答: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③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数据是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①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可加入适量    溶液(填化学式)后,再过滤.
              ②丙组同学继续实验探究变质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样品100g滴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50g充分反应,得到的数据如图3,求变质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写出计算过程)
            • 7. 过氧化钙(CaO2)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等领域,是优良的供氧剂.
              资料:过氧化钙(CaO2)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探究一:证明某种供氧剂的主要成分为过氧化钙
              (1)取一定量该供氧剂放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水,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中,观察到    ,证明该供氧剂的主要成分为过氧化钙.
              (2)此供氧剂的保存方法是    
              (3)此供氧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CaCO3.为检验此供氧剂是否变质,可向其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则判断此供氧剂已变质.你是否认同上述方案,理由是    
              探究二:此类供氧剂中过氧化钙(CaO2)的含量测定
              方案一:通过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最终计算出供氧剂中过氧化钙的含量.

              (1)取一定质量的供氧剂溶于水,按照图一装置进行装配.充分反应后,待量筒中液面不再变化,还要    ,再读出体积.
              (2)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收集气体的时机是    
              a.导管口还没有气泡产生时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  c.导管口冒出气泡很多时
              (3)用此装置测得的含量会偏大,如果将发生装置换成图二中的装置    (填序号)可以避免此误差.
              方案二:把样品中的过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通过测定碳酸钙沉淀的质量,进而求得过氧化钙的质量.具体流程如图三.
              (1)写出供氧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滴加的Na2CO3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    
              (3)洗涤沉淀的目的是    
              (4)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    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表示已经洗净.
              (5)若供氧剂的质量m=5g,碳酸钙质量n=5g,请通过计算得出供氧剂中的过氧化钙的含量.    
              (6)若CaCO3沉淀过滤后不洗涤,则过氧化钙的含量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此方案排除所加试剂和操作的原因,测定的过氧化钙含量也可能偏大,原因是    
            • 8. (2016•门头沟区一模)小明见妈妈买了些取暖袋,他很好奇,打开了一袋,发现里面是黑色的粉末.小明提出了问题:取暖袋中是哪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释放热量呢?
              【查找资料】
              ①取暖袋由原料层、明胶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原料层中的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蛭石、可溶性无机盐、吸水性树脂(含水).
              ②蛭石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保温材料,起保温作用;吸水性树脂可反复释水、吸水,起吸水、保水的作用;二者均不参加化学反应.
              ③使用时应注意事项:不使用产品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
              【提出猜想】
              ①可溶性无机盐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一种或几种.
              ②取暖袋发热时,可能是铁粉、氧气、无机盐、水、活性炭几种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
              用NaCl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确定无机盐的成分小明查阅了如下资料.
              NaCl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现象Ⅰ
              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略呈浑浊产生淡黄色沉淀
              (1)现象I是    
              (2)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则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实验过程】
              分别取没有使用的取暖袋和失效后的取暖袋中的黑色粉末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无机盐的成分及参加反应的物质.
              序号加入试剂及操作没有使用的暖袋失效后的暖袋

              I
              加入足量水观察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盐酸无变化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无变化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另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盐酸大量气泡,溶液呈浅绿色无气泡,溶液呈黄色溶液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取暖袋中无机盐的成分是    
              ②取暖袋发热时,原料层中一定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4)小明提出,氧气是否参加了反应?请你帮小明设计一套装置,装置图为    ,证明氧气参加了反应.
              【反思与评价】
              (5)IV中的现象判定无机盐未参加反应.他的结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并解释原因:    
            • 9. (2016•定远县一模)《是真的吗》是一档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大型互动求证节目.现在跟随化学兴趣小组来一场化学版的《是真的吗》吧.
              网上传言:把爆炸盐(如图1)在40-60度的热水中完全溶解后,会使污渍像引爆废旧建筑物一样,在瞬间被瓦解.这是真的吗?
              实验:用爆炸盐水溶液清洗滴加番茄汁的白布,白布上的番茄汁消失了.
              网上传言是真的吗?    
              资料:市场上出售一种叫做爆炸盐洗衣粉,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
              【提出问题】爆炸盐溶于水后的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Ca(OH)2   猜想2、Na2CO3   猜想3、H2O2
              小明认为爆炸盐溶于水后的产物不可能是Ca(OH)2,理由是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如图2,加适量药品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a.     猜想2和猜想3正确.写出②集气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② 从长颈漏斗再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向集气瓶中倾倒适量澄清石灰水,震荡b.    
              【实验反思】
              在使用爆炸盐溶液时应防止其失效,与下列物质混合不会使其失效的是    
              A、二氧化锰   B、稀硫酸   C、氯化钙   D、硫酸钾.
            • 10. 碘盐是指在食盐(NaCl)中添加碘酸钾(KClO3)的食用盐,碘盐中不含碘单质(I2)、小明看新闻得知,当地超市出售的某品牌某批次碘盐涉嫌造假(不含碘酸钾),为了检验家里使用的该品牌碘盐是否含有碘酸钾,他决定就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碘酸钾可溶于水,碘酸钾、酸和碘化钾(KI)三种物质共同作用可生成碘单质;②碘单质能使白色淀粉溶液变成蓝色.
              [设计实验]小明首先准备了该品牌碘盐溶液,实验室能提供以下试剂:碘化钾溶液、稀硫酸、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白色淀粉溶液.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几种,并协助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想象 实验推测
               取少量该碘盐溶液于试管中,然后
                  
               
                  
              反应生成碘单质,从而推测出该品牌碘盐
                  (填“含”或“不含”碘酸钾)
            0/40

            进入组卷